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的博弈分析

2013-10-21刘华田赵康孙闻达

卷宗 2013年6期
关键词:演化博弈传染性

刘华田 赵康 孙闻达

摘 要:大学生逃课问题普遍存在,各高校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却始终难以解决这一顽疾。本文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逃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逃课;演化博弈;传染性

1 引言

大学生逃课问题不仅影响着高校建设,更影响着国家的人才质量。对于逃课问题的原因,国内学者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但是,往往只是对现象进行表层次分析,或是简单的运用博弈论中的“监察模型”对学生与老师进行静态博弈分析,鲜有人从学生视角进行深入研究。这类模型仅从惩罚力度、老师点名成本等方面考察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与逃课的主体性。对于大学生逃课问题,本人之前也从师生博弈角度做过相应的探讨。但是,我发现逃课问题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博弈,学生之间也会产生交叉影响。如今,师生不再是简单地“老鹰与小鸡”关系,尤其在大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且和谐。因此,忽略学生本身,仅从老师与学校角度的考察是远远不足的,更难以真正解决逃课问题。本文将基于学生角度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模型,对逃课问题进一步探讨。

2 基于学生视角,逃课行为的初步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普遍存在,其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亚文化。所谓大学生亚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所持有的文化形态,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其它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总和与概括。教育界学者普遍认为,逃课是一种初级越轨行为。马和民曾对学生各种失范行为做过类型研究,他将逃课列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这里具体是指学生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相背离,力图诋毁或改变教育主导观念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马和民归类分析,其本质也是认为逃课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的背离。大学生逃课行为的亚文化形成,导致约束个体行为的正式规制、制度逐渐失效,大学生可能被锁入低水平的均衡中,出现“规制失效”的情况。大学逃课问题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到课率仅有50%左右)表明逃课的亚文化在高校已经形成。大学生对逃课习以为常,普遍对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批判和指责。而这种亚文化的形成,使得高校的规制最终失效。因此,当逃课行为的亚文化化,单纯地从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对立角度去考虑逃课问题,试图简单的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改进考核制度是难以根除逃课问题的。看待问题的全面性要求我们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逃课问题。

3 基于学生视角下建立演化博弈模型

逃课行为发展成大学的一种亚文化,其形成来源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亚文化的形成也对学生逃课产生作用。如今,集体逃课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作为群居者,相互融入的实质是一种亚文化的相互认同。因此,大学生逃课会互相影响,一个学生逃课,往往会带动与之关系密切、兴趣相同的几个人的共同逃课。阿伦森说过:“一个人与什么人交往,不管是他自己选择的还是被迫的,都限定了他能学到的行为类型,因为这些行为类型被多次观察。

演化博弈下逃课传染性分析:当X=1时均衡,此时没人逃课。但是,由于偶然性、随机性、个体与集体利益冲突等因素,个体性的逃课行为时有发生,从而会引起整体支付的改变,传染一部分人选择逃课。我们由图中看到,最终状态有1/16人选择逃课,而且选择逃课的人越多,越容易传染(即由1/16点开始,到X=0点,比例不断增大,到X=0点越容易)。举个简单例子,当共有160人时,那么最终逃课人数会达到10人,当一个人逃课时,那么对其他人影响不大,当达到9人时,自然很容易传染第十人逃课,从而达到最终10人逃课状态。演化博弈模型很好地告诉我们,逃课具有传染性,逃课不仅仅只是单个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行为,学生之间也会产生影响。

4 现有学校制度下的探讨

大学生逃课问题如此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的制度不够健全。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仅从师生角度考察。如此以来,制度的不够完善,逃课亚文化的形成又使得规制失效。高校针对逃课现象的解决办法一般只是单纯地制定考勤规制,引入平时成绩等。在上述博弈论下分析,其实质只是降低逃课者的支付,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逃课行为,并不能完全遏制逃课现象。我们假设,学校制定了非常严厉的考勤制度。那么,逃课者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β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很容易可以算出,逃课率为1/31。因此,即使在极其严厉的考勤制度下,逃课仍是难以完全避免。现实中,极其严厉的政策又是不可能施行的,高校是不可能用极其严苛的制度对待学生。因此,高校对待逃课问题的现有制度是有局限性的。

5 基于演化博弈下的探讨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上课与逃课。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上课给学生带来的效用大到一定程度,亦或是逃课带来的效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那么纳什均衡解只有(上课,上课),对学生只有上课是最优的。现实中也是如此,当学生真正认识到上课的重要性亦或是认识到诸如游戏之类的东西无用性时,学生自然会选择上课。一个热爱学习并讨厌游戏的人,一般是不会逃课的。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降低逃课的传染性。我们看到一个学风正的大學,逃课是较为少见的。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铸造一个好的大学文化,一个好的大学文化的形成无疑会降低逃课的传染性。现实中,一个好的环境中,即使是坏的人也会有变好的趋势。同样,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中,一个不喜欢上课也会受到影响并改变。良好的氛围,势必会降低个别逃课者对他人的影响,降低传染性。良好的氛围使得逃课率的降低,也势必导致逃课的传染性减弱。

(三)、优化课程配置,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老师的讲课水平,增强课题趣味性。观察表一,当上课效用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上课,上课)成为唯一均衡。对于上课的效用的高低,学生正确感知是一方面,老师讲授水平与课程本身是另一方面。现实中,很多学生逃课是由于课程本身。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课程逃课率也有差异。一些实用性强的或是老师讲授水平高的课程,学生出勤率也会高。

6 总结

表面看来,逃课只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简单博弈;深入研究,我们发现逃课问题涉及到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学生自身认识等综合方面因素。上述分析,只是针对了基于学生角度下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我们当然知道,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点名成本、增加点名频率等措施都能降低逃课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逃课问题归根是学生的问题,问题的根除也必须从学生入手。只有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使之建立正确的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课程的结构,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如此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根除逃课问题。

参考文献

[1] 袁贵礼等著 中国大学生和价值观研究[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鲁平著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 [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社会性动物[M] 郑日昌等译 新华出版社,2001

[5]景莉 博弈论视野下的高校学生逃课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09,6

作者简介

刘华田(1990-),男,山东枣庄,东北大学经济学本科生 研究方向: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赵康(1991-),男,湖北荆州,东北大学经济学本科生。

孙闻达(1992-),男,安徽阜阳新, 东北大学新闻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演化博弈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农民工转户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电子商务中客户评价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公平关切下处理商与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关于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行为的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