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3-10-12李万蛟

中学时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李万蛟

【摘要】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文言文成了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初中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走出困境呢?

【关键词】文言文 阅读教学 策略

文言文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文言文教学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是成为我们教师课改中的关键点之一。那么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走出困境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1.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想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生学习《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如引导学生掌握文中成语温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势利导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1.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

2.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可让学生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3.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要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话用等卡片,摘抄一些词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充分利用朗读,读出美感

一篇文言文,就像一道菜肴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激起学习兴趣。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针对文章的特点、主题和情感,做导演式的点拨、简介,指导学生喜欢读。教师要范读或利用录音机、磁带、影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只有品味出文章的真情实感,才能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在读中译句解意。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形、意、情,产生学习兴趣后,教师要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句意、段意和文意。学生自觉地在读中译句解意,比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效果会好得多。

在读中析文悟旨。一篇文章通过其一定的表现形式表现一定的主题和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作者简介,在读中品析、体会和感悟。读出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才能很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特色和主旨。教师点拨指导,引发学生析文悟旨,读出文章的意味、情调和意趣,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在读中积词攒句。在读中积词攒句犹如撷珠拾贝,头脑中积累的佳词妙句,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学生在读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掌握语言规律,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的积累,进而感悟人性的真善美。

四、重视积累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文言文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应该指导学生背诵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语言的积累。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旅游景点,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总之,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能在读懂文本上多下工夫、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文言文将不再是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文言文阅读专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