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如何在“寻宝”节目中点评藏品

2013-10-12

收藏 2013年7期
关键词:敖汉旗误导寻宝

我又看了一遍“寻宝”

“走进敖汉旗”的视频,在点评那尊像时我说:“你认为是明代的,可能时代也偏早,从整体的形式看它是依据清代乾隆时代的造型来的,尺寸比较高大,做工比较细致,线条比较流畅,应该说是一尊优秀之作。”实际上,这段现场原话还没说完,我接着说,“但是……”还有更为明确的指明其时代的评语,可惜这些带有关键意见的话被编导出于各种考虑删掉了。即使剩下出镜的几句,也已经暗示了此佛像年代不早,既然是依据乾隆时期风格而来,言外之意肯定是不够代了……

我在央视“寻宝”节目中鉴定点评时,实际上是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的。首先尽量不用“伪品”之类的话语,要照顾持宝人的面子;另外,对于佛像,一般不说“假的”这个词,因为对信仰佛教者来说,佛像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不存在真假之说。对于近年的佛像作品,我尽可能婉转地说“年代不深”“是近几十年的东西”等等。

实际上,每件藏品上台前先经过海选,初定的东西我们一起都反复讨论过,新旧早就心中有数,不存在新旧不分或指鹿为马的情况。所谓“砖家”,据我接触,没有故意指鹿为马的,眼力不到偶有失误谁也难免。若碰到偶有争议的藏品,则尊重某方面专家的意见,当然谁也不敢说百分之百正确。

通常现场一件藏品拿上来,先采取表扬的方式,说它做工如何精美,很漂亮之类,持宝人此时面露喜色。话锋一转,再说毛病,最后断言是新品,可惜最后这部分话在敖汉旗这集中没有出现。持宝人下场临走,再对他安慰几句:“挺好的,不错,虽然年份不深,摆着装饰挺好看,信佛可以供奉”之类,都是为了照顾持宝人的自尊心。

但是现场录制每场4个小时,不可能原样照搬,编导考虑哪个镜头吸引人,或是其他因素,剪辑时会掐头去尾,顾此失彼,有时可能给人造成小误解。

有时看到清代旧仿仇英、唐伯虎画作之类的画,明眼一看就知道是赝品,可上面有徐邦达、史树青等老一辈鉴定家的题跋,但不要误会老专家承认它是真迹。细读跋文,什么唐伯虎擅画人物,明代彪炳画史等等,云山雾罩,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一句话是说这幅画是真迹的。不仔细体会弦外之音,会以为老专家对藏品给予肯定,这当然会误导了。这些画多半是民国时达官贵人的藏品,得罪不起,只好逢场作戏罢了,谁也不相信老先生会如此眼拙。即使现在,也偶有这种情况。

制作电视节目也不简单,编导们要照顾方方面面,地方上出钱出力,怎么也要突出地方特色,只好在恪守真伪底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并非年代不够的东西都是垃圾不可以上台,新的也不能一锤子打烂,只能找优点,有的尽量回避它的年代,轻描淡写,点到为止。新的东西做得好也可以观赏,也可以评价为优秀之作,这些泛泛的评价实际上说明不了本质问题,这不是专家的学术讲座,不能说明专家水平高低。

上文中提到的这尊佛像,说实话我看中了他头顶上的宝塔,有说头,想让观众得到些辨认藏传佛像的常识,否则评论的都是一般性的造型,翻来覆去总说结跏趺坐、禅定印、法相庄严等,做了5年这类节目,我自己都觉得没有新意。要是我指鹿为马,把它定为乾隆时代的真品,那就真有问题了。有朝一日,能调来现场原始录像带,就真相大白了。

“寻宝”尽管是鉴定藏品的一档栏目,实际上定位在娱乐节目,要求雅俗共赏,所以有不少“说学逗唱”的场面。一般观众看看热闹,不会被误导,网友水平很高, 玩得很深,更不会被误导。

我在《被社会“绑架”的专家》一文中说了许多无可奈何的例子,没办法,以后还望体味我的弦外之音。我今年有很长时间没有出镜,就是因为太费神,没工夫在场前多次开会,左右平衡,不如闲时多画画,倒也快活自在。

责编 有仪

猜你喜欢

敖汉旗误导寻宝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寻宝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每一片绿叶都有黄金的质地——内蒙古敖汉旗绿化大地三十年
2018中国BMX自行车联赛第四站在敖汉旗成功举办
寻宝大行动
误导牌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