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心灵的真实——从法国野兽派到德国表现主义

2013-10-11

艺术评论 2013年9期
关键词:野兽派表现主义马蒂斯

张 永

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由具象不断走向抽象,在这一历程中,画家们从绘画主题、方式、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试验,不断颠覆传统艺术的观念与创作原则,同时改变了绘画史的历史走向。20世纪初期,法国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继后印象派梵高、高更等大师的以画表情的绘画实验,不断解放绘画的形式要素,以浓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厚重的笔触表现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或热烈张扬,或悲情冷漠,最终赋予绘画作品以深刻的印记,赋予其鲜活的灵魂。

一、随情赋彩

1905年的法国秋季沙龙上,马蒂斯、弗拉芒克、德朗、鲁奥等人的绘画作品因狂野粗鲁的笔触、鲜亮的色彩、强烈表现内在情感冲动的原始性令观者震惊,并被评论家路易·沃塞尔的一声惊呼:“多纳泰罗让野兽包围了”,从而得名“野兽派”。自此,始自后印象派梵高、高更,以色彩表达情感的传统被完全继承,且愈走愈远,色彩、甚至于构图、画幅尺度都成为画家表现内心感受的利器而挣脱了形象的束缚,具有着独立于造型的内在力量与自成体系的独自存在的内在价值。带有新世纪急先锋特色的法国野兽派在人类绘画史上完成了逃脱绘画的叙事语言与内容的绘画传统,将绘画艺术语言形式要素的本体作为了一种独立的重要的绘画形式,自由挥洒,随情赋彩,以表现绘画的精神及画家内心的真实情感。

亨利·马蒂斯,出生于法国的勒卡多小镇,自21岁在一场疾病中深受艺术召唤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并在其老师奥古斯塔夫·莫罗的指引下,在法国掀起了绘画的新浪潮,成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与领导者。马蒂斯认为,绘画作品要富有表现力,而艺术的表现不依赖于绘画的叙事母体与具体内容,表现力的产生依赖于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画幅比例尺度等一切绘画元素。他曾言:“人物面部流露出的激情中并不存在着表现,表现也不是通过激烈的动势来表达的。我的绘画作品的全部安排都是具有表现力的,形象占据的位置、形象周围空白的空间、比例关系,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感情,有意识地使种种不同的因素依照装饰的方式安排在一起的艺术……构图的目的就是表现。”马蒂斯极富有创新精神,一生艺术风格多变,在早期极具代表性的《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图1)、《红色和谐》、《舞蹈》与《音乐》等绘画作品不断诠释着他的绘画精神与绘画观念。1905年完成的《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是马蒂斯野兽派画风的充分反映。作品人物沉静,色彩却极端浓重强烈。红与绿、黄绿与蓝紫互补色的运用,使强度比色的并置带来强大的视觉张力;面部正中央绿色粗线,既形成整个画幅的视觉中心,又统和了整体脸部的造型结构与色彩平衡,用色大胆却又恰到好处,协调了补色色块并置所产生的分裂感。整个画面的色彩运用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充满着艺术魅力。《舞蹈》与《音乐》两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909年至1910年间,色彩、块面结构、人物造型经过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两幅作品皆用蓝绿两色平涂表示天空与大地的空间深度,以简洁的线条、统一的朱红颜色勾勒、涂绘人物造型。在马蒂斯的油画作品中,色彩不再是绘画作品中造型与主题内容的附属物,其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结构关系,他曾言:“这种关系要支持色调而不是毁坏它们。新的色彩组合将代替最初的组合,从而表现出我整体的艺术观念”。马蒂斯以其多变、富有创新性的艺术风格赢得了20世纪最为杰出的艺术家称号。

《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图1)

野兽派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莫里斯·弗拉芒克,一个从未走进艺术学院大门的画家,深受梵高、德朗绘画风格的影响,完全按照个人兴趣,以鲜明的色彩、厚涂的笔法、旋动的笔触和粗重的黑线宣泄着个人激烈的情感。油画作品《夏都的住宅》、《布日瓦尔的山丘》,在自由与狂野的艺术追求下,呈现出强烈的色彩与波动的线条,其中色彩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力量,其视觉感正如他所言:“我把全部色调的亮度提高,把我所感觉到的每一件东西都转变成一首纯色的管弦乐曲。”德朗、鲁奥的作品同样具有厚重的色彩感,在野兽派画家的笔下,色彩、线条、造型、构图,油画作品的“准确描绘不等于真实”,客观事实要让位于主观感受,绘画语言的各个元素,特别是富有视觉张力的色彩,均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均服务于真实自我的情感表达,法国野兽派绘画,在解放了色彩的同时,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大门。

二、心灵的呐喊

爱德华·蒙克,现代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先驱者,一个用画笔揭示自我意识深层体验、早期以生命、死亡、性、暴力为绘画主题的艺术家,充满象征意味的绘画作品中充满着蒙克的自我生命体验,《病重女孩》、《母亲死了》、《圣母》、《红葡萄藤》、《在灵床旁》、《呐喊》、《春天》……几乎前期所有作品都笼罩在惊恐、不安、焦虑、恐惧的氛围中。憔悴无神的病中女孩、绝望悲伤的母亲、孤独无助的孩童、惶恐不安的少女、惊慌失措却又无处可逃的中年男人、骷髅状尖叫的人形,悲伤的墨绿色背景、血色黄昏、惨白的人物面容、幽深无可名状大面积涂绘的蓝紫,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一切都是蒙克潜意识中对于脆弱生命深刻感悟后的别样印记,如蒙克所言:“我不画那些我所见到的,我只画我所理解的”。蒙克1892年完成的油画作品《卡尔·约翰大街的傍晚》,画面中惊恐如鬼魅一般自远处走来的人群,诡异的建筑及窗户上反射的光,幽灵般人物毫无血色的惨白的脸与深色服装形成了强烈对比,整幅作品中弥漫着走向死亡的强烈的不安与恐惧感。

这位自喻一半生活在现实中,一半生活在幻想中的艺术家,以灵魂作画、并赋予作品以灵魂的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1893年完成的《呐喊》(图2)。画面中从桥上跑下来骷髅状、捂住耳朵声嘶力竭尖叫的细小人形,远处波浪翻滚的血色天空,涡旋状涌动着的幽暗的河流,直插画面、与曲线天、河形成强烈对比的桥面与栏杆,画面中的一切都表现出难以抑制的分裂般的疯狂,蒙克回忆此画曾说:“当我走过那座桥时,突然站住了,我觉得仿佛一声尖叫穿过了大气——我认为我听到了尖叫声——我画出了这幅画,天上的云如同鲜血,色彩在尖叫”。作品中传达出来自蒙克意识深层的强烈的世界末日般的恐惧感,给所有观者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震撼。

《呐喊》(图2)

三、德国表现主义共同体

20世纪初期的德国绘画领域,表现主义绘画艺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1905年在德累斯顿成立的“桥社”,1911年在慕尼黑发起的“青骑士”,将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推向了高峰。绘画中所有的艺术语言都不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人或自然内在精神世界的描摹,心灵与情感冲突的宣泄,沃林格提出:“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满足了那种纯粹的模仿本能”,对于表现主义的艺术家而言,“无情揭露世上所有事物的本质,揭示它们真正存在的强烈欲望,正是表现主义的意义所在”。

桥社

德国表现主义主要阵营之一桥社,1905年成立,1913年解体,主要成员有基希纳、弗里茨·布莱尔、黑克尔、罗特卢夫、诺尔德等人。虽然人员的加入有早有迟,但是桥社成员不拘泥于绘画的技巧,以人物、风景等现实生活场景作为绘画主题,以粗犷的甚至生硬的轮廓造型、粗糙的笔触、强烈的色彩表现直觉中感受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直面生活或人生,不论其是悲伤、还是哀痛。表现主义者们认为,艺术作品不是给予人以审美感受,而是要揭示事物本质,不论其丑陋与否。

桥社成员中的核心人物恩斯特·路德维奇·基希纳,曾在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曾在慕尼黑美术学校学习绘画,一生创作了大量版画、水彩画与油画,基希纳酷爱哥特式艺术,绘画作品中尖锐的棱角与粗重的轮廓线明显来自于年轻时代对于哥特式艺术风格的认识。基希纳在1913年前后完成的油画作品《艺术家小组》、《柏林街景》、《街上的五个女人》是其重要代表性作品。油画作品《艺术家小组》中,以黄、蓝、黑三色充斥画面,笔触粗糙,轮廓线厚重,三位表情呆板、动作僵硬的艺术家布满了一个狭小的、封闭的空间,整幅作品令人深感突兀、压抑、紧迫之感;同年完成的《柏林街景》与《街上的五个女人》都是反映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在人物造型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均为僵直、尖锐、呆板、纸片般单薄的人物造型风格。《柏林街景》以蓝、紫、黑、粉红、白诸色,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城市夜景;《街上的五个女人》蓝黑色幽暗的身躯与绿色明亮的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基希纳以凄冷的人物造型与色彩表现城市生活中的人们情感的冷漠与无情。埃里希·黑克尔,桥社的创始人之一,油画《港口的船》、《弗兰德的春天》等作品,补色并置、曲线直线强烈对比,朴拙的风格与强烈的情感表现,保持着桥社的总体风格;罗特卢夫、诺尔德绘画作品中粗犷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奔放的情感,及其强大的内在的原始力量直击人的心灵,极其震撼,正是桥社在彻底解放艺术的形式法则的同时,为现代绘画艺术反映心灵真实的创作理念与原则开辟道路。

青骑士

在桥社之后,瓦西里·康定斯基、马克等人于1911年在德国的慕尼黑成立了另外一个先锋派艺术社团——青骑士,该年12月份举办了首次画展。青骑士的核心人物康定斯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理论家,他在艺术创作理论的阐释中提出,绘画创作必须遵循“内在需要法则”,即“心灵法则”,该法则强调:“内在需要所要求的一切技法都是神圣的,而来自内在需要以外的一切技法都是可鄙的”对于“内在需要”的重要价值,他继续阐释道:“所谓‘外在需要’就是不超越传统美的界限,它是不超越传统美的东西。内在需要没有这类限制,并且经常产生出从传统的角度看来是‘丑陋’的结果……但是我们认为,任何充分表达内在需要的东西都是美的,这一点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被人们完全接受”。康定斯基最终认为:“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青骑士们的绘画作品,如《即兴19号》、《印象5号》、《构成6号》、《田野上的马》、《小蓝马》、《穿绿色上衣的女人》等油画作品进一步反证、并阐释着康定斯基这一现代绘画作品遵循内在需要原则的艺术创作观点。

20世纪的现代艺术风格多变,异彩纷呈,但是从对于客观世界的具象描摹到心灵世界的抽象涂绘,确是源自后印象派梵高、高更的绘画传统,并自野兽派得以发展,至俄国先锋艺术桥社与青骑士走向了成熟,表现主义风格的艺术创作虽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在现代绘画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注释:

[1][2]转引自周宏智.西方现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9,第42页。

[3] Per Amann,Edvard Munch.

[4](德)W.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王才勇译,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5](德)保尔·福格特:《20世纪德国艺术》,刘玉民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6][7](俄)W.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第46页。

猜你喜欢

野兽派表现主义马蒂斯
与马蒂斯共用色彩
和马蒂斯一起去看海
别出心裁
十月画
自由组合
特朗普:马蒂斯“有可能”离职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