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LED产业人力资源供需结构与管理状况研究

2013-10-08穆桂斌

关键词:状况薪酬河北省

穆桂斌,黄 敏

(1.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问题提出

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是河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扶持的新材料产业之一①参见陈全国:《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2011年1月12日,河北省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该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污染少、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1]。5年来,河北省LED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然而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靠政府支持、资金投入之外,还需要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目前我省LED产业已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那么在当前,河北省LED产业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究竟如何?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产业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效?……这些问题不仅LED产业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十分关注,也是LED企业迫切关心的。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河北省内LED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

(一)样本

在河北省范围内共调查LED企业120家,发放《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问卷》120份,回收95份,回收率79.1%,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86.3%。其中芯片企业占5%,封装企业37%,下游应用企业58%。正式访谈HR人员72人,平均访谈时间为40分钟。

(二)测量

本调查采用自编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问卷》,从七个维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人员需求、人员配置、部门设置、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共计59道题目。

三、调查结果

(一)产业内人力资源总量与分布

调查显示,目前河北省内LED相关企业约260家,其中上游(LED芯片、衬底材料、外延材料)企业4家;中游(LED封装)企业24家;下游(显示、汽车、背光、景观)企业近130家,相关配套企业109家。在这260余家企业中,人员数量在2 000人以上企业约占5%;人员数量300-2 000人的占35%;人员数量在300人以下的约占60%。

整个产业链上从业人员约1.3万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才约0.25万人、销售人才约0.43万人、管理人才约0.12万人、一般类操作员工约0.5万人;从结构布局上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游的封装领域和下游应用领域,其中外延和芯片企业约占2%,封装企业约占10%,下游应用企业约占88%;从地域分布上看,85%以上的从业人员分布在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等四个城市,石家庄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首批获准的产业化基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企业的人员结构来看,男女比例相当,其中男性占49.4%,女性占50.6%;从年龄结构来看,呈年轻化态势,其中18岁-34岁的从业者占73.2%,35-45岁的从业者占20.2%,45岁以上从业者占6.6%;从学历结构来看,中低层次学历的从业者比例偏高,其中初中及以下占29%,高中层次(含职高、中专、技校)占23%,大专占23%,本科占19%,硕士及以上占6%,博士比例不足1%。

(二)产业内人力资源供需结构状况

基于本次问卷调查、电话调查与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相关数据①参见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发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相关高校人才白皮书》,2011年。,得出了河北省LED产业当前人才需求状况(表1)。

表1 河北省LED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上表显示,目前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地区集中在石家庄、保定等五城市;产业下游的应用企业对人员需求量最大,其次是中游封装企业,上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相对较小。

调查还显示,在所需人员的类型上,对研发科技人员的需求最大,占所需人才总量的67.1%;其次,由于产业发展快,对市场及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类人才成为仅次于科技研发人员的第二大急需人才,占需求总量的35.6%(图1)。

图1 河北省半导体照明企业急需人才类型及比例

从总体看,未来五年河北省LED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将超过2万人,从业人数将超过5万人。其中,复合型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的需求约100人,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约1 000人,专业技术和研发人才需求约4 000人②同上。。

从人才的供给上看,现阶段产业内从业人员供给约1.5万人,河北省内教育机构向半导体照明产业输送的人才规模小、数量少,每年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所培养的与LED相关专业人才约4 000人左右(表2),即使加上从传统半导体产业转来的相关人才,也没有超过5 000人,这与产业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缺口。

表2 河北省LED产业高校相关人才培养状况

从区域来看,石家庄和保定地区人才供给量较大,但与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河北省内的LED人才供给仍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加之京津LED产业发展迅猛且待遇优厚,出现了大量技术人才向上述地区流失的情况,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给的区域不均衡。

(三)产业内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1.人力资源部门设置状况

调查显示,87.8%的LED企业设置了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86.3%的企业具有人力资源工作财务预算;74.7%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自己经常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尽管参与度比较高,但只有22.5%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自己能够影响企业的人事决策,类似地,也只有21.6%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得到完全认可;另外,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和总体员工比例上看,所调查LED企业达到了1:92,而全国高新科技企业的均值约为1:80③参见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状况与研发管理调查报告》,2011年。。上述结果表明LED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2.人才招聘状况

调查显示,79%的企业制定了年度招聘计划,21%的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即时制定招聘计划;人才招聘的难度上,由难到易依次是科技研发人员,市场及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及操作人员;在招募方式上,网络招聘和猎头服务正成为企业寻求高级人才的首选渠道,对于基层岗位,人才市场依然是多数企业的首选,其次是职业介绍机构和员工举荐;从人才甄选的方式看,面试仍是LED企业最常用的甄选方式,95.9%的企业采用了面试;其次是笔试,42.5%的企业采用。除此之外,心理测试的使用率为11.1%、竞聘为9.6%、演讲为1.4%;从影响招聘效果的因素看,排在前四位的因素分别是:薪酬水平、职业发展机会、信息不对称、工作地点。

3.人员培训状况

调查显示,79.2%的LED企业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只有36.2%的企业严格执行;46.6%的LED企业年培训经费低于10万元、31.5%的LED企业年培训经费在10万到20万之间、年培训经费超过20万元的企业占了21.9%,样本企业年人均培训费用仅为300元。这与IT、能源等成熟行业相比,还明显偏低;从培训方式看,67.2%的企业以内训为主,8.3%的企业支持员工的在职学历教育;培训内容上,LED企业最需要的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其次是管理知识培训和市场营销培训;从培训效果看,35.2%的企业认为培训效果不明显。从整体看,企业对于培训的积极性、投入及实施均不理想,这与产业内员工的高流失率有关。调查显示,80.3%的LED企业员工流失率高于5%,其中35.2%的企业员工流失率在5%-10%之间,23.9%的企业员工流失率在10%-15%之间。这与全国高新技术领域52.6%的企业员工流失率在3%以下形成了较大反差①参见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状况与研发管理调查报告》,2011年。。除了员工的高流动性,培训效果评价难、转化难也成为企业对培训重视不足的主要原因。

4.绩效考核状况

调查显示,93.2%的LED企业建立了正式的绩效考核制度,58.3%的LED企业按职能部门分类进行考核,同时,也有43.1%的企业按照职系职位分类进行考核;从考核内容上看,LED企业最为关注的是工作业绩(89.0%)、工作能力(69.9%)、工作态度(54.8%);在考核周期上,50.3%的企业选择了月考核,考核主体以上级考核为主;考核方式上,所运用的方法依次是目标考核法(82.9%)、工 作 述 职 (27.1%)、量 表 评 定 (21.4%)、民 主 评 议(5.7%)。数据显示LED企业比较重视绩效考核,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术,这反映了制造业的管理特性。

尽管考核比培训状况要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考核主体还较为单一,员工希望降低部门主管在考核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二是考核指标和标准的制定尚缺乏科学性,如65.3%的企业认为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是当前绩效考核存在的最大问题;三是考核结果的运用上,26.4%的企业认为考核结果运用不合理,83.3%的企业将考核结果主要用于工资和奖金发放,而对员工的培训需求和绩效改进方面则明显关注不足。

5.薪酬管理状况

薪酬方面,32.8%的被调查企业采取了“薪酬领先”策略,62.5%的企业采取了“薪酬跟随”策略,其薪酬水平处于行业的中等及偏上水平,其他企业则采取了“居后策略”。总体看,LED企业的薪酬水平具备一定优势,这与LED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状况是一致的;从薪酬结构看,85.3%的LED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制,除去销售岗位实施高激励计提工资,其他岗位薪酬结构差别不大;在福利方面,LED企业主要以奖金(82.1%)、带薪休假(71.8%)和交通补贴(47.4%)等方式为主,虽然股票期权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在LED行业,采用股票期权等激励形式的企业并不多,仅占8.2%。

调研还发现,虽然大部分员工(93.2%)认为当前的薪酬水平起到了一定激励作用,但对自己的薪酬状况满意的员工仅占3.6%,这也远低于LED企业管理者们的预期。这种差异说明在薪酬激励方面,企业的认识和员工的期望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四、分析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制约河北省LED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人力资源问题,它集中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宏观上,产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保有量严重不足,而需求量连年走高,省内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供给规模偏小,使得LED相关人才供需出现结构与数量双重失衡;二是微观上,由于人才稀缺,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了LED人才在不同企业和地区间的过高、过快流动。调查显示,流失率最高是生产及操作人员,占流失总人数的67.1%,其次是市场和销售人员,占21.9%,排第三位的是研发科技人员,占11.0%。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一是我省LED产业的历史比较短,人才的积累相对薄弱;二是与市场配套的人才培养和供给不足;三是产业内企业的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还尚欠规范。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给运营增加了巨大负担,包括招聘压力、培训风险、高额的人才使用成本、商业及技术风险、违背法律的风险、信任及合作机会的丧失等。为了缓解这些矛盾,我们建议一方面教育和社会机构要加大对LED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培训规模,增加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盲目依赖人才“空降”,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在中国企业中,“空降兵”的存活率并不高。企业要从内部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与开发,因为内部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忠诚度、满意度和劳动生产率[2]。同时,企业间也要避免不正当竞争,尝试开展建设性的人才合作,因为只有“和谐共赢”才能换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看,目前LED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制不齐、缺乏人力资源工作的财务预算,这说明LED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和提升;在人才招聘渠道上,LED企业改变了以往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依赖员工推荐和主动求职方式,更加重视网络招聘、人才市场、甚至猎头公司,这也反映出LED产业具备较高的人才吸引力。

LED企业十分重视绩效考核,这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是相符的。但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简单、考核方法单一、考核结果主要用于工资和奖金发放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LED企业应进一步增强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透明性,同时在上级打分的基础上,兼顾自我考核、同事考核与客户考核,并逐步提升绩效考核在职位晋升、绩效改进和培训需求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绩效反馈,这样才能使绩效考核进入真正的良性循环,变单一的业绩考核为综合的绩效管理[3]。

除了绩效考核的“推力”,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的流失率,LED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薪酬激励所产生的“拉力”,因为y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都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并且是能够被激励的。具体来说,LED企业应该加大对培训的重视和投入,把培训仅视为成本而非投资的做法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具体到培训内容,LED企业可以从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等三方面予以重点突破;另外,LED企业应重视员工目前较低的薪酬满意度,逐步改进薪酬的结构和水平,丰富激励的手段,如增设或加强企业年金、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带薪休假、股票期权等多种激励手段,实施弹性福利制度,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1]刘虹,陈良惠.我国半导体照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6):35-37.

[2]黄桂.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11):160-161.

[3]孙健敏,穆桂斌.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J].经济管理,2009(4):82-87.

猜你喜欢

状况薪酬河北省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