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2013年4月15日暴雨空报原因及诊断分析

2013-09-29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况铜仁强降水

杨 群

(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台,贵州 铜仁 554300)

1 引言

进入汛期,暴雨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暴雨的发生具有局地性、突发性和活动规律多变等特点,对于暴雨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结果。刘运成[1]在研究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中得出,暴雨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激发的非地转上升气流区附近;段海霞等[2]在研究川渝地区暴雨中,指出高低层强辐散、辐合及强上升运动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背景,水汽通量的强辐合及对流不稳定条件则提供了有利的热力背景;毛冬艳等[3]对贵州南部出现的一次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水汽和能量的聚集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触发了对流的发展和暴雨的产生。

虽然在暴雨的发生发展及其机理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某一地区暴雨落区的准确预报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预报中总会出现暴雨的空、漏报现象。为此也有不少工作者对其原因,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4-9],总结出一些预报失误原因和经验。施望芝等[5]在研究强降水落区预报时,指出单站上空要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才有利强降水发生;否则即使强降水云团经过某站点上空 ,没有上升运动相配合 ,强降水也不会发生。汪丽新[5]在研究本地局地大暴雨漏报原因中提出,预报中过于依赖数值预报产品,也是出现暴雨空漏报的一大原因,需增强主观判断能力,认真修正数值预报产品。

2013年4月15日夜间到16日白天铜仁地区暴雨预报出现了空报现象,本文在参考已有的经验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利用NCEP的1.0×1.0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空报过程,从环流形势及物理要素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原因。为日后暴雨的落区、落点预报提供启示和参考。

2 降水预报与实况

2013年4月15日16时预报15日20时—16日20时,受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的共同影响,铜仁市自西北向东南先后出现中等强度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雨量一般中雨,中北部大雨,局地暴雨,同时还伴有雷暴发生。但实况只在铜仁市西北部及北部出现了小到中雨,最大为德江泉口乡16.5 mm;同时在北部沿河区域内出现了雷电。图1是降雨预报与实况对比图。

图1 2013年4月15日20时—16日20时铜仁市雨量预报(a)与实况图(b)(单位:mm)

3 强降水预报思路分析

3.1 实况天气形势分析

根据4月15日08时500 hPa、700 hPa和850 hPa、地面图(图略)实况图分析,在贵州东部高层有冷槽,高原南侧有南支波动槽东移;中层700 hPa贵州大部分地区为温度脊控制,四川东部有一切变形成,并在贵州西部有14~20 m/s的急流建立;低层850 hPa川东南有低涡弱切变线,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贵州为暖温度中心控制;地面图上高原至高原东部有弱冷空气影响,未来将可能影响贵州中西部地区。由此在贵州东部,形成中低层暖、高层冷的形势,有利于对流天气出现。且考虑未来高原南支槽东移,中低层高原东部冷中心东移,700 hPa急流继续北抬东移,将有利于冷暖空气及水汽在贵州东北部交汇,形成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3.2 比湿(Q)场的分析

Q值越大越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一般铜仁区域出现暴雨时850 hPa的Q值大多在8~12 g/kg之间或以上,700 hPa在 8 g/kg以上[11]。从 15日08时Q场(图略)来看,与14日08时相比,700 hPa随着贵州西部西南急流的建立,贵阳15日08时的Q值从14日08时的1 g/kg增加到5 g/kg,850 hPa也同样有Q值从14日08时的6 g/kg增加到8 g/kg,空气逐渐趋近饱和。挨近铜仁的怀化站850 hPa的Q值也从14日08时的5 g/kg增加到6 g/kg,铜仁东西两站都表示较13日利于降水出现。

3.3 数值预报形势场分析

参考4月14日20时、15日08时欧洲数值预报资料,预报未来24 h的天气形势(图2)。15日20时—16日08时500 hPa高原南支槽东移且有所加深,贵州为西偏南风控制;700 hPa上15日20时在云南—广西—贵州—湖南西部有大于12 m/s的急流区建立,铜仁位于急流区内,切变线位于四川东部,铜仁区域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到16日08时急流区南压,切变线也随之南压至贵州西北部;在850 hPa上15日20时同样有从广西到贵州东南部的风速大于12 m/s的急流建立,切变线则位于贵州北部一带,而到16日08时风速再次加强北抬,切变线南压到铜仁的中部一线,相对湿度快速增大到100%,铜仁大部位于急流左侧,切变线东侧。综合高低层天气形势的演变来看,铜仁地区利于强降水天气出现,但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

图2 2013年4月14日20时预报15日20时700 hPa、850 hPa环流形势,4月15日08时预报16日08时700 hPa、850 hPa环流形势图(阴影区为相对湿度,单位:%)

3.4 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分析

在天气形势和水汽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是水汽凝结成云,致使某地暴雨出现的重要条件。从 T639模式700 hPa垂直速度场来看(图3),2013年4月15日20时,在贵州北部出现了小于-12 pa·s-1的上升运动区,利于贵州北部上空出现水汽的凝结;4月16日02时,垂直速度中心东移,在贵州东北部(铜仁区域)和重庆南部形成一中心值为-84 pa·s-1的大值区,上升运动非常强;到16日08时,垂直运动中心东移南压,其垂直运动负值区,仍然控制铜仁中东部地区。所以考虑在铜仁北部有暴雨天气出现。

图3 2013年4月15日20时—16日08时T639垂直速度预报(单位:pa/s)

3.5 降水预报产品分析

图4给出了各类降水预报产品预报24 h内降水分布情况:贵州省气象台预报铜仁雨量一般大雨,中北部暴雨;WRF模式预报铜仁雨量大部中到大雨,中部偏北有大于32 mm的降水;T639预报铜仁北部有5~15 mm降水;日本预报铜仁小到中雨(6~14 mm)。几种降水产品预报铜仁北部降水明显,南部较弱。

图4 2013年4月15日20时—16日20时雨量落区预报

4 暴雨空报诊断分析

4.1 环流形势诊断分析

15日20时500hPa高度场(图5a),实况(虚线)显示高原南支槽的位置比EC(欧洲)数值预报场(实线)偏西,贵州处于槽前的偏西气流中,不利于水汽向贵州输送;850 hPa(图5b)形势与EC数值预报基本一致,铜仁区域(方框内)的EC预报的相对湿度小于80%,实况则小于50%,铜仁区域上空非常干,无有利于降雨天气出现的水汽条件;在700 hPa(图5c)实况的切变线明显比EC预报偏北,且相对湿度在铜仁区域(方框内)实况小于60%,而EC预报则大于90%。总的从高层到低层,实况形势场比EC预报偏西,对贵州影响较小,相对湿度干,铜仁上空水汽少,不利于暴雨天气出现。由此可见EC预报明显比实况偏强,预报中是过于依赖数值预报这也是导致出现空报的重要原因。

4.2 水汽条件诊断分析

4.2.1 相对湿度场分析 分析了铜仁上空700 hPa和850 hPa的相对湿度场(图略),发现低层850 hPa上15日20时、16日02时相对湿度都在70%以下,湿度条件非常不利于强降水的出现;中层700 hPa除15日20时在铜仁西北部沿河一带有大于90%的相对湿度外,其余时间相对湿度均小于80%。

同时分析了铜仁区域(27~29°N,107~109.5°E)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剖面图(图略),发现此次过程中,只有在600 hPa以下出现了大于等于80%的相对湿度,湿层薄且相对湿度的值小,则这浅薄的低相对湿度不利于铜仁暴雨天气出现。

图5 2013年4月15日20时500hPa高度场实况(实线)和 EC预报(虚线)对比;700hPa、850hPa风场实况(粗实线)和EC预报(细实线)、相对湿度实况(实线)和EC预报(填色≥80%)对比

4.2.2 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分析 暴雨的产生除了当地要有相当高的饱和湿度外,常常需要有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并在本地上空形成水汽的辐合。图6显示,15日20时850 hPa在广西至贵州中东部有一中心为14 g/(s·hPa·cm)水汽通量高值区建立,这说明自广西到贵州一带建立起一条水汽输送带,使得南部水汽得以向北输送到贵州中东部,这条水汽输送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南压,且中心值逐渐增强;到16日02时中心强度由14 g/(s·hPa·cm)增强到 22 g/(s·hPa·cm),水汽向北的输送增强;到16日08时后东移南移出铜仁地区。

图6 4月15日20时(a)、16日02时(b)、16日08时(c)850 hPa水汽通量场图(单位:g/(s·hPa·cm))

水汽通量的数值和方向只能表示水汽的来源,要产生暴雨本地上空还必须有水汽的累积,因此分析了表示水汽输送集中程度的物理量—水汽通量散度,图7为沿28°N作的水汽通量散度场,发现15日20时铜仁上空低层在900 hPa高度层上的辐合非常弱,西部为20~40×10-6g/(hPa·cm2·s)之间,东部只有 10 ×10-6g/(hPa·cm2·s),高层 700~600 hPa之间有一辐散中心,西部为40×10-6g/(hPa·cm2·s),东部为 10 ×10-6g/(hPa·cm2·s),这种高低层水汽辐散、辐合相当的形势,不利于大量水汽在本区域的辐合。到16日02时西部形成了低层辐合大于高层辐散值,东部低层则出现了辐散值,此时段西部有降水出现,东部无降水。16日08时铜仁西部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都明显减弱,东部低层辐散增大。由此可见在铜仁区域有低层水汽通道的建立,但是在本地上空的水汽辐合非常弱,不利于暴雨天气出现。

图7 4月15日20时(a)、16日02(b)、16日08时(c)沿28°N的水汽通量散度垂直分布图(单位:10-6g/(hPa·cm2·s))

4.3 垂直速度场分析

除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外,也需要强烈的动力抬升条件,才能使水汽抬升凝结成云降雨,因此强的上升运动也是造成暴雨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分析铜仁区域(27~29°N,107 ~109.5°E)上空平均的垂直上升运动时间—空间剖面图(图8),在15日12时,从低层往高层有一负值垂直速度区,最强的在850 hPa为-60×10-2pa/s,表明在此时段铜仁区域上空整层为上升气流区,有动力不稳定条件产生,所以降水天气有可能发生。经验表明,即使有强的上升运动在铜仁上空,但水汽不足时,不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强降水天气。在15日20时后整层垂直上升速度逐渐减弱,特别是16日02时后,垂直上升运动迅速减小。强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非常短,这也是没有出现暴雨的一个条件。

图8 2013年4月15日08时—16日14时垂直速度时间—空间剖面图(单位:10-2 pa/s)

3.4 不稳定能量条件分析

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建立释放时才能形成。若以(即△θ=θ -θ)表sese500se850示大气对流稳定度,当△θse>0时为稳定层结,△θse<0时为不稳定层结。从不同时刻△θse的变化可知(图9),15日20时△θse<0的不稳定区位于贵州中西部大部地区,铜仁中西部位于-6℃的弱对流不稳定区域内。到16日02时不稳定区快速南压,影响贵州南部区域,铜仁大部转为△θse>0的对流稳定区控制,16日08时稳定中心区域再次南压扩大,铜仁的稳定中心由0℃增加到2℃,大气层结进一步趋于稳定,不利于对流天气发展。

图9 4月15日20时(a)、16日02时(b)、16日08时(c)△θse场分布图

5 小结

上述分析得出,此次天气过程虽从大的环流形势上有利于降水出现的条件,但是单要素分析,特别是水汽条件如比湿、相对湿度的分析则非常不利于暴雨天气出现,这是在做预报时未能认真分析诊断,而导致暴雨预报空报的重要原因;同时各家数值预报对降水量级预报偏大,特别是Wfr的预报偏大了一到两个量级、T639数值物理量预报偏强,也是导致对天气形势判断失误,从而出现对降水量级预报过大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这种局地性的暴雨预报,需要认真分析天气形势是否支持预报暴雨天气发生的可能,是否有物理量场支持降水天气系统和降水的发展和加强。同时要通过诊断,认真分析能量、动力、水汽条件是否满足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条件。目前,数值预报产品的种类较多,其预报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各家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某一地区和某一要素时,它们的差别还是较大的。所以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还需要针对多个历史个例的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出各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要素指标,为将来灾害性天气预报做好基础。

[1]刘运成.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J]. 气象,2006,32(12):44-49.

[2]段海霞,毕宝贵,陆维松.2004年9月川渝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 气象,2006,32(5):74-79.

[3]毛冬艳,钱传海,乔林,等.贵州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2007,30(5):601-609.

[4]施望芝,金琪,刘静,等.强降水落区中单站降水诊断分析和预报[J].气象科技,2005,33(1):19-20.

[5]汪丽新.8月7日葫芦岛地区局地大暴雨漏报原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04-14507.

[6]匡顺四,王丽荣,刘金平.石家庄盛夏一次暴雨空报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09,27(1):40 -45.

[7]黄慧君.2008年夏季云南一次区域性强降水空报的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0,29(3):284 -288.

[8]张劲梅,莫伟强,张锦标.一次连日暴雨精细化预报偏差的原因分析[J].广东气象,2012,34(2):20-23.

[9]宋艳华,谢玉宏,涂宏兰,等.一次暴雨空报和预警失误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31-35.

[10]钟有萍,陈晓弟,徐大红,等.铜仁致洪暴雨的短期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业务系统[J].贵州气象,2001,25(5):7-9.

猜你喜欢

实况铜仁强降水
2020年8月中旬成都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20年黑龙江省夏季延伸期强降水过程预报检验
临汾市多尺度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诗书画苑
乡村小学的愿望与现实——宜君乡村教育实况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实况掠影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