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长潭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2013-09-25高越超王沛芳张松贺

湖泊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绿藻蓝藻富营养化

王 超 ,高越超,王沛芳**,张松贺,侯 俊 ,钱 进

(1: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

(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8)

水库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大量营养元素流入水库,特别是氮、磷的化合物,改变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阻碍了群落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并导致水质恶化[2-3].

浮游植物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淡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由于水库存在明显的人为调节因素,使其生态系统有别于自然湖泊.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分布不但受到光照、水温和水体中氮、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也与水体的流动性、底泥、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相关,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6-7].

长潭水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功能的大型水库.长潭水库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梅州市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报告,长潭水库一年中发生数次蓝藻水华,因此,长潭水库富营养化控制与蓝藻水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水库概况

长潭水库位于广州省与福建省交界处,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水温24℃,集水面积为1990 km2,设计洪水位为151.5 m,总库容为1.7×108m3,设计正常高水位为148.0 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144.0 m,死水位为136.5 m,多年平均流量 55.80 m3/s,属季调节水库.

1.2 采样点位置及采样频率

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长潭水库进行了4次现场调查以及系统样品采集,具体时间为2011年10月、2011年12月、2012年4月和2012年7月.在长兴电站至长潭电站沿线设置了10个采样点,其中调查区上游为1#~3#,中游为4#~6#,库区为7#~10#.采样点用GPS定位,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采样点位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1.3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1.3.1 水质分析 监测指标包括温度、透明度、pH、DO、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现场记录温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DO).用YSI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测定水温、溶解氧,透明度使用塞式盘测定,pH采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样品中加入H2SO4酸化保存,并用聚乙烯瓶运回实验室立刻进行分析,其他指标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测定[8].

1.3.2 藻类分析 定性分析:浮游植物采样依照《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9]及《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10]中的方法.用25#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以下或0.5 m处以20~30 cm/s的速度作∞形来回缓慢拖动约3 min.按照1000∶15的体积比加入鲁哥试剂固定,待镜检[11-12].定量分析:取表层以下0.5 m处水样1000 ml,加入15 ml鲁哥试剂固定,在实验室中把样品摇匀并静置48 h后取出30 ml沉淀浓缩液,使用0.1 ml计数框作定量计数[9,11-12].

1.3.3评价方法 营养状态指数(TLI)法:使用Carlson方法评价[10],采用0~100的连续数字对长潭水库营养状态分级,TLI<30为贫营养,30~50为中营养,50~100为富营养.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式中,TLI(∑)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为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TLI(j)为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为以Chl.a为基准参数,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m为评价参数的个数.富营养化状态评ij价指标选用Chl.a、SD、TP三项参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Chl.a的单位为μg/L,SD的单位为m,TP的单位为mg/L.

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法进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藻类种类数,ni为某种藻类的个体数,N为各种藻类的总个体数.

1.4 数据采集和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3个平行样,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水质理化数据和藻类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营养状态指数TLI值和多样性指数H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营养化状态分析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指数TLI(Chl.a)7月高于其他月份且大于50,属于富营养级,4月库区略高于中游和上游,但差异不明显,10月和12月富营养化状态较低,处于中营养级.TLI(SD)呈现自上游至库区逐渐下降的趋势,上游处于富营养级,中游除12月处于中营养级外,其他月份为富营养级,库区7月份TLI(SD)高于其他月份,处于富营养级.TLI(TP)上游高于50,属于富营养级,中游和库区除12月处于富营养级,其他月份属于中营养级.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10月和12月处于中营养级,4月库区属于富营养级,上游和中游属于中营养级,7月份各采样点TLI(∑)大于50,属于富营养级,其中库区和中游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图2).

广东省有大型水库29个,中型水库274个,小型水库6400多个,总库容398×108m3(1993年统计数据①广东省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编制组编,1996.),总库容在全国列第4位.江涛等[13]于2005年对广东省132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其中中营养型水库占多数,为111座,并发现水库的营养程度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长潭水库总库容为1.7×108m3,属大型水库[14],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水库多数时间处于中营养状态.然而广东省水库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强降雨成为水体动力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导致夏季水库富营养状态加重[15].

2.2 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2.2.1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共检测到浮游植物4门11科16属,其中蓝藻门4科9属,绿藻门5科5属,硅藻门1科1属,黄藻门1科1属.较为常见的有蓝藻门的微囊藻、色球藻、束丝藻、鞘丝藻,绿藻门的栅藻、小球藻、鼓藻,硅藻门的直链藻(表1).长潭水库检出的浮游植物大多为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种类.

图2 长潭水库各采样点营养状态指数Fig.2 Trophic level index of sampling sites in Changtan Reservoir

表1 长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Tab.1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Changtan Reservoir

2.2.2 浮游植物种类演替 调 查期间,长潭水库蓝藻门种类数最多,绿藻门次之,硅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可认为长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为蓝藻- 绿藻型.7月蓝藻门种类数高于其他季节,共检出蓝藻门10属(图3).4、7和10月优势属为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和绿藻门的刚毛藻属;12月份优势属有蓝藻门的柱孢藻属、绿藻门的栅藻属和硅藻门的直链藻属.

不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存在不同的生物种类,特别是在优势种方面差异明显.在广东富营养程度较高的水库中,徐宁等[16]对浮游植物调查发现,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为主,其次是硅藻和蓝藻,其他藻类很少出现,大部分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而对处于贫营养水平的广东南水水库浮游植物调查中发现,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蓝藻门,优势种为硅藻[17].长潭水库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浮游植物组成以蓝藻为主,绿藻次之.

2.3 浮游植物总量及分布特征

2.3.1 浮游植物总量分布 长 潭水库各点位藻类总丰度变化范围为29×105~1760×105cells/L,其中,7月最高,为1760×105cells/L,其次分别为4月(240×105cells/L)、10月(46×105cells/L),12月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7月入库河流中游5#采样点浮游植物丰度最高,达到330×105cells/L,上游较低,均低于100×105cells/L(图4).由于上游长兴电站的调控导致上游流速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藻类生长;而5#点位于长兴电站与长潭电站中间,水流缓慢,营养盐容易滞留于水体中,当夏季温度和光照满足藻类生长时,将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18-19].

图4 长潭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变化Fig.4 Density 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in Changtan Reservoir

广东省水库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受水温的季节变化影响较小,更大程度上与水文的季节变化性相关[20].李莹等[21]调查发现水库营养盐、悬浮颗粒物和水力滞留时间与流域水文循环密切相关.何国全等[22]对广东飞来峡水库调查发现,降水增加有利于入库营养盐水平的提高,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但水力滞留时间会随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而下降.

2.3.2 浮游植物门类季节变化特征 长潭水库蓝藻门、绿藻门丰度所占藻类总丰度百分比最多(图5),两者丰度所占比例高于80%,7月份达到96%,硅藻门丰度10月和12月份别占18%和17%,4月降低到10%,7月最低为3%,黄藻门丰度最低,占0.6% ~3.0%.这主要因为蓝藻、绿藻适应性广泛,对高光照和高温度适应能力最强,当夏季光线充足、水温较高,蓝藻、绿藻大量繁殖,抑制了硅藻和黄藻的生长.而正常情况下,藻类相互竞争与演替,使群落结构保持动态平衡.

图3 长潭水库浮游植物属数季节演替Fig.3 Seasonal succession of phytoplankton in Changtan Reservoir

图5 长潭水库浮游植物各门类丰度组成Fig.5 Density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Changtan Reservoir

图6 长潭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Fig.6 Shannon-Wiener index of phytoplankton in Changtan Reservoir

2.4 藻类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大小反映水体水质状况,多样性指数值愈大表明水质愈好;反之多样性指数值愈小表明水质污染愈重.根据不同H值对长潭水库富营养化分级,H>3为清洁;2<H≤3为轻度污染;1<H≤2为中度污染;0<H≤1为重度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图6),长潭水库上游多样性指数H值维持在1.6~2.0之间,只有12月2#、3#采样点和7月2#采样点H值略高于2.0,但均不超过2.1,可认为上游处于中度污染;中游和库区在7月份污染较重,多样性指数H值低于1.6,属于中度污染且污染程度高于上游,这主要是由于7月浮游植物丰度大、优势种显著,其余月份中游和库区处于轻度污染.藻类多样性指数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7月份呈现出库区>中游>上游的营养状态.其余月份H值与TLI(∑)空间变化趋势相反,但都处于较低的中营养状态.

2.5 污染成因调查

长潭水库水质分析表明,长潭水库水质整体较差,特别是上游污染严重,这同水流流向和污染来源有关.长潭水库的氮、磷污染总负荷分别为4324.18和65.53 t/a.其中长兴电站上游携带的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2563.2和40.05 t/a,分别占水库污染总负荷的59.3%和61.1%,成为水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通过对长潭水库污染源的调查,水库水体现状主要污染源由农村生活面源、农田面源、禽畜养殖、船舶4部分组成,其中船舶污染主要为石油类污染.长潭水库全年共接受氮、磷负荷分别为1246.09、244.00 t.从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看,禽畜养殖的污染贡献率最大,禽畜养殖氮的贡献率达到47.58%,磷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达到79.22%(表2).

表2 长潭水库入库污染源的统计分析*Tab.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put pollution sources in Changtan Reservoir

根据江涛等[13]对广东省水库营养化原因分析,广东省水库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根源有:城市化带来的污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水库泥沙淤积、水库蓄水量减少.长潭水库污染源主要为畜禽养殖.畜禽粪便的营养盐成分相对较稳定,营养盐主要以地表径流方式输入水库,造成营养盐输入量因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而产生季节差异,从而导致水库丰水期富营养程度高于枯水期.因此,为改善和保持长潭水库水体水质,必须对各类污染源加强综合管理,对禽畜养殖制定严格的减排和限排措施.

3 结论

1)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较重,4次调查中,4、10和12月均处于中营养状态,7月营养状态指数明显增加,调查区域内处于富营养状态,其中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重.

2)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11科16属,7月份检出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为蓝藻- 绿藻型.浮游植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浮游植物丰度为7月>4月>10月>12月.各季节蓝藻门、绿藻门丰度所占藻类总丰度百分比最高,两者所占比例超过80%.

3)长潭水库上游藻类多样性指数值较低,水体污染水平为中度污染,中游和库区(除7月)为轻度污染;7月藻类多样性指数值最低,水库污染严重,为中度污染,这与综合营养指数TLI(∑)结果一致.

4)长潭水库主要为氮、磷污染,污染源主要为禽畜养殖;为改善和保持长潭水库水体水质,必须对各类污染源加强综合管理,对禽畜养殖制定严格的减排和限排措施.

[1]Vincon-Leite B,Tassin B,Druart JC.Phytoplankton variability in Lake Bourget:phytoplankton dynamics and meteorology.Lakes& Reservoirs:Research & Management,2002,7(2):93-102.

[2]Aguiar VMC,Neto JAB,Rangel CM.Eutrophication and hypoxia in four streams discharging in Guanabara Bay,RJ,Brazil,a case study.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1,62:1915-1919.

[3]陈水勇,吴振明,俞伟波.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影响.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2):11-15.

[4]李敦海,李根宝,王高鸿等.水华蓝藻生物质对沉水植物五刺金鱼藻生长的影响.水生态学报,2007,31(5):689-692.

[5]张 婷,宋立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与三种丝状蓝藻间的相互作用.湖泊科学,2006,18(2):150-156.

[6]Figueredo CC,Giani A.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diversity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phytoplankton in a tropical eutrophic reservoir.Hydrobiologia,2001,445:165-174.

[7]林 娴,陈棉润,韩博平.横岗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生态科学,2007,26(4):303-310.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9]章宗涉,黄祥飞.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0]金相灿,屠清瑛.湖泊富养化调查规范:第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1]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中国淡水藻类.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79.

[12]韩茂森.淡水生物图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13]江 涛,刘祖发,陈晓宏等.广东省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湖泊科学,2005,17(4):378-382.

[14]林秋奇,韩博平.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及其在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生态学报,2001,21(6):1034-1040.

[15]张华俊,李秋华,韩博平.南亚热带典型调水型水库——广东大镜山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分析.湖泊科学,2010,22(2):291-299.

[16]徐 宁,段瞬山,林秋奇等.广东大中型供水水库的氮污染与富营养化分析.生态学杂志,2004,23(3):63-67.

[17]岳 强,黄 成,史元康等.广东南水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8):112-116.

[18]孔繁翔,高 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生态学报,2005,25(3):589-595.

[19]Philips EJ,Cichra M,Havens K 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toplankton dynamic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light and nutrients in a shallow sub-tropical lake.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1997,19:319-342.

[20]Figueredo CC,Giani A.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diversity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phytoplankton in a tropical eutrophic reservoir.Hydrobiologia,2001,445:165-174.

[21]李 莹,肖利娟,林秋奇等.一座新建水库——广东剑潭水库浮游植物动态特征.湖泊科学,2010,22(2):227-234.

[22]何国全,雷腊梅,韩博平.南亚热带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以广东飞来峡水库为例.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3):183-189.

猜你喜欢

绿藻蓝藻富营养化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无绿藻的微生物学特性和菌种鉴定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全球近10年无绿藻病例报道文献的回顾
以成长为主题解读《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