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芩连注射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2013-09-23符华林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葛根芩葛根素小檗

舒 刚,黄 春,杨 乐,张 伟,符华林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 雅安625014)

葛根芩连制剂来源于《伤寒论》中葛根黄芩黄连汤[1]: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一,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淬,分温再服。葛根芩连汤是《伤寒论》中治疗湿热证的经典方剂,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痢之功效[2]。葛根芩连汤是在兽医临床治疗湿热下痢、细菌腹泻等大肠湿热证的常用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确切、疗效明显,应用成熟。目前,葛根芩连汤在人用药领域已经被制备成为多种剂型,如供口服的片剂、配方颗粒、滴丸、微丸及通过其他途径给药的巴布剂和结肠定位释药柱塞胶囊等[3]。但在兽药领域,除了传统的汤剂和散剂外,很少有其他剂型的报道。为了开发临床疗效更为确实的葛根芩连复方制剂,本文从葛根芩连注射剂制备的提取工艺开展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4],以提取液澄明度和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葛根芩连汤的提取方法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以丰富葛根芩连的制剂研究内容,为兽医临床提供新型的葛根芩连制剂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21012P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尤尼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HS-120D超声波清洗机(上海新芝生物技术研究所);Elix/RiOs纯水系统(法国密理博中国有限公司);电子天平(Sartorius,BS110S);冷冻离心机(美国科峻仪器公司);PHS-25型酸度计(成都方舟科技开发公司);HJ-4多头磁力加热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2 药材及试剂 葛根(Puerariathomsonii Benth);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以上药材均购自四川雅安市三九中药材公司);葛根素(110752-200511),黄芩苷(110715-200815),盐酸小檗碱(110713-200515)(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试验方法

2.1 葛根、黄芩、黄连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葛根、黄芩、黄连中有效成分分别为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其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5-6]测定。

2.1.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各标准品适量,用75%乙醇完全溶解于25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2.1.2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确立 取各标准溶液,以75%乙醇为空白,在200~400nm范围内扫描。2.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移取各标准品溶液1.0、2.0、3.0、4.0、5.0mL至25mL容量瓶中,用75%乙醇配制刻度,在相应波长下以吸光度A对浓度C(mg/mL)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

2.1.4 精密度试验 仪器精密度:精密吸取各标准品溶液5份,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相对标准差RSD。

2.1.5 稳定性试验 取各标准样品溶液,分别在0、2、4、6、8h内对其吸光度进行测定。

2.1.6 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将提取液均浓缩至25mL,于4℃静置沉淀24h后,取上清液5mL于3 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2mL于25mL容量瓶中,用75%乙醇补足;取稀释液分别置于相应波长下检测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2.2 葛根、黄芩、黄连单味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称取葛根、黄芩、黄连适量,粉碎粗粉,纯水作为提取溶剂,采取煎煮法提取各单味药的有效成分[7]。以不同条件下提取的各溶液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按照正交试验L9(34)设计,考察料液比(7、9、11)、提取时间(30、60、90min)、提取次数(1、2、3)对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见表1。

表1 L9(34)正交设计表

2.3 提取方法的筛选 为简化提取工艺,将方中药味进行组合,以期找出可以混合提取的药味。将提取液组合后沉淀的量作为组合的依据,筛选可以组合提取的药味,以简化工艺。

2.3.1 提取液组合方法 按处方量称取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分别为15g、9g、9g、6g;分别提取各味药。方法为水煎煮2次,每次1.5h。各提取液均浓缩至25mL。取各单味药提取液适量,4℃静置2 h,于3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相互组合,每次组合时上清液均取5mL,每个组合平行测定3次。(葛根提取液为A,黄芩提取液为B,黄连提取液为C,甘草提取液为D),组合方式为:AxB,AxC,AxD,BxC,BxD,CxD,AxBxC,AxBxD,AxCxD,BxCxD,AxBxCxD

2.3.2 沉淀量的考察 将配伍后的溶液搅拌均匀,4℃静置2h,3 000r/min离心15min后用干燥至恒重的定量滤纸减压抽滤,将收集的沉淀于50℃恒温减压干燥箱中干燥36h后,取出在电子天平上测定沉淀的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确立和标准曲线的制备

3.1.1 葛根素标准品在251±1nm处有最大吸收,标准对照品扫描图见图1。葛根素标准品溶液在251nm波长下以吸光度A对浓度C(mg/mL)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Abs=0.150500C-0.015800,R2=0.9995(n=5);表明葛根素在6.4~32.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如图2。

3.1.2 黄芩苷标准品在280±1nm处有最大吸收,标准对照品扫描图见图3。黄芩苷标准品溶液在278nm波长下以吸光度A对浓度C(mg/mL)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Abs=0.129063C-0.018500,R2=0.9996(n=5);表明黄芩苷在6.4~32.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如图4。

3.1.3 盐酸小檗碱标准品在266±1nm和349±1 nm处有最大吸收,且349nm处的吸收度大于266 nm处,标准对照品扫描图见图5。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在349nm波长下以吸光度A对浓度C(mg/mL)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bs=0.058589C-0.002190,R2=0.9997(n=5);表明盐酸小檗碱1.60~8.0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如图6。

3.2 精密度试验 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的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46%、1.07%、2.63%。

3.3 稳定性试验 葛根素标准样品溶液测定结果的RSD达到0.93% ,表明葛根素乙醇溶液至少在8h内稳定。

黄芩苷标准样品溶液测定结果的RSD达到2.01%,表明黄芩苷的乙醇溶液至少在8h内稳定。

盐酸小檗碱标准样品溶液测定结果的RSD达到1.43% ,表明盐酸小檗碱的乙醇溶液至少在8h内稳定。

3.4 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提取

3.4.1 葛根有效成分的提取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得知,各因素对于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 B A,最优组合为A3B3C3。可见提取次数为影响葛根素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而用水量对葛根素的提出率影响较小。从结果看,提取2次和3次葛根素提取率差别不大,考虑到时间和成本,选择A3B3C2为最佳工艺,即加11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1.5h。

表2 L9(34)正交试验数据及其计算分析结果(葛根素)

3.4.2 黄芩中有效成分提取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得知,各因素对于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 B A,提取次数为影响黄芩苷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3。从结果看,提取2次和3次黄芩苷的提取率差别不大,考虑到时间和成本,选择A3B3C2为最佳工艺,即加11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1.5h。

表3 L9(34)正交试验数据及其计算分析结果(黄芩苷)

3.4.3 黄连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得知,各因素对于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 B A,最优组合为A3B3C3。从结果可以看出,2次和3次提取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差别不大,考虑到时间和成本,选择A3B3C2为最佳工艺,即加11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1.5h。

表4 L9(34)正交试验数据及其计算分析结果(盐酸小檗碱)

3.5 提取方法的筛选结果

3.5.1 沉淀量的考察 由结果表5可以看出,ABCD项和BCD项的配伍产生的沉淀量最多。原因可能为黄芩苷为黄酮的葡萄糖醛酸苷,甘草酸为五环三萜的葡萄糖醛酸苷,均有一定的酸性,与盐酸小檗碱反应而产生沉淀,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所降低;AB、AC、AD、BD、ABD组合后沉淀量产生小,有效成分减少量少。

表5 组合结果

3.5.2 提取方法的确定 从各有效成分组合后产生沉淀的情况看,尽管AB、AC、AD、BD组合产生的沉淀较少,但组合后余下的两种药物组合仍会产生较多沉淀,而ABD组合后余下的一味药物黄连单独提取不会影响其他成分的提取。因此,根据药味组合提取后的沉淀量,结合制备的简便性和节约成本、时间;确立提取方法为:葛根、黄芩、甘草合并提取,黄连单独提取。

4 讨论

4.1 在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该方法简便、易操作,结果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单味药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含量考察的方法。

4.2 影响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次数,其次为提取时间,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不大。同时,提取液组合结果显示,葛根和黄芩、葛根和黄连、葛根和炙甘草、黄芩和炙甘草组合后沉淀量较少,黄芩和黄连、黄连和炙甘草组合后产生的沉淀量较多;因此,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葛根、黄芩、炙甘草3味药混合提取,而黄连单独提取;提取工艺均为11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h。

[1]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14-116.

[2] 李宇铭.论葛根芩连汤并非表里同治[J].光明中医,2008,23(3):374-375.

[3] 王立,经典方剂葛根芩连汤研究现状[J].黑龙江医药杂志,2009,22(2):172-173.

[4] 李君富,尹蓉莉,李肖屹,等.正交试验优选葛根芩连汤提取工艺[J].中国药房,2009,20(27):2114-2116.

[5] 张玲,徐新刚,时延增,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J].中草药,1997,28(2):86-87.

[6] 唐小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J].海峡药业,2001,13(1):33-34.

[7] 杨颖.探讨中药煎煮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29.

猜你喜欢

葛根芩葛根素小檗
Taxonomic synopsis of Berberis (Berberidaceae) from the nor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in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seven new species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葛根芩连汤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常规、血液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葛根芩连丸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测定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