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手段在浦东新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的推进作用

2013-09-23李冬春蔡永源张新春朱华奇严丽华陈建康刘明华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证照产地申报

李冬春,蔡永源,张新春,朱华奇,周 伟,严丽华,陈建康,刘明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上海 浦东201202)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也是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环节。为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开展,国家正在推进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建设项目。实践中,检疫工作与检疫证管理密不可分,传统检疫证管理方法难以精确化全周期管理辖区内每一本检疫证明,也较少涉及检疫工作监管内容,无法及时准确全面统计各申报点签证动物情况。信息化手段的引入有利于申报点工作进一步有序开展、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产地检疫的过滤和屏障作用。本文在介绍证照管理系统开发目标、设计思路与功能组成基础之上,结合产地检疫监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推进本区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工作的措施与经验,进而为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1 浦东新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现状

浦东新区共有25个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其中以地产畜禽为主的产地检疫申报点18个,以宠用动物等为主的产地检疫申报点7个;全区共有90名产地检疫员。2011年全年共检疫生猪507 469头,奶牛2 703头,羊271头,鸡2 191 804羽,鸭119 620羽、鸽707 516羽、犬426只。

2 证照管理系统概况

针对一线产地检疫工作监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规范检疫行为与检疫签证,同时提高动物卫生的监管效能。2007年单位内部正式立项《浦东新区动物卫生信息网络化监管系统》项目一期,证照管理系统隶属该部分;2008年对外招标,2009年开发,2010年3月证照管理系统初步开发完成,进入功能与系统完善阶段,至同年8月正式运行,先后推广培训共30家用户,涵盖了本区所有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

2.1 证照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开发建设遵循了实用性、精确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原则。

2.2 证照管理系统系统结构 一是用户层系统,使用对象主要为各产地检疫申报点;二是监管层系统,使用对象为本区动物卫生监管部门。两者均登录指定网址,在浏览器界面进行操作。

3 证照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设计思路与功能组成

3.1 开发目标 为了实现在任何时候可查全区范围内任何一本检疫证在何人之手,处于何种签证状态以及具体签证详情,严格杜绝3.15“健美猪”事件暴露出检疫证明管理混乱的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发挥系统功能,配合检疫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一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提升监督能力。

3.2 整体设计思路

3.2.1 检疫证种类的包容性设计 开发时考虑到农业部可能对检疫证明管理要求的提高,对系统中检疫证进行了包容性的设计,即可根据实际变化,对检疫证明名称、规格、工本费、具体检疫收费标准等进行灵活调整。

3.2.2 证照系统的科学操作流程设计 按照实际领发证的流程关系进行设计,分为①大队领证-②大队发证-③使用单位领证-④使用单位发证-⑤检疫员签证-⑥使用单位内部回收检疫证-⑦使用单位上交检疫证-⑧大队回收检疫证-⑨大队上交检疫证9个过程,设计上的合理性大大降低了培训与推广的难度。系统中监管单位与各检疫申报点证照管理数据形成即时联动,这样既利于大队实时了解各点检疫证明的使用与具体分布等情况,也有利于双方第一时间与实际核对。

3.2.3 检疫证的生命管理周期设计 系统根据实际领发证的各种状态对检疫证进行生命管理周期,细分为①大队领证,未下发-②大队已发证,使用单位未登记-③使用单位已领证,未发检疫员-④使用单位已发证,检疫员已领未签证-⑤使用单位已发证,检疫员已领部分签证-⑥使用单位已发证,检疫员全部签证-⑦使用单位上交存根,大队未登记-⑧使用单位上交存根,大队已登记,另加⑨遗失状态,共9种状态。具体可参见下文的运用效果。

3.2.4 流程管理与实际操作中的纠错机制设计在流程管理上,预设各检疫申报点与其下人员情况对应关系,避免系统中人员错配现象。在纠错方面,系统每步流程均可通过逆向删除功能纠正与实际的出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2.5 多角度的签证动物总量统计查询设计 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中签证统计方面的不足,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角度查询,包括任意时间段内的报检单位签证查询、检疫员签证查询、检疫申报点签证查询,以及任意一本检疫证的每页签证查询、每本证照查询、历史签证查询等。

3.3 功能组成 证照管理系统是规范与精确化管理检疫证明的信息化手段,分为用户使用的子系统与监督机构使用的监管系统,包括概括、流程操作与证照与签证情况查询等部分。如图1为证照管理系统首页部分。

图1 证照管理系统首页部分

4 信息系统在检疫工作中的推进措施

4.1 统一思想、建章立制 为了促使全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提高各申报点对信息化手段的认识,全区首先统一了工作思想,各检疫申报点就此建立了行政责任人、产地检疫员和信息输入员等岗位责任制;其次制定了详细的系统培训课程以及工作规范,如检疫程序规范、检疫操作规范、检疫出证规范等。经过3个月的区镇联动,各申报点内部各司其职,申报点与区级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双方联系更加便捷与紧密。

4.2 双管齐下,证检共查 检疫工作监督与检疫证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为了发挥对产地检疫信息化监管的优势,必须注重日常检疫监督与检疫证明监管相结合。本区落实了一系列举措以规范引导检疫行为,如各申报点开展内部自查,对个别点进行跟班检疫;同时十分注重对日常系统数据准确性与及时性的核对,并将分析汇总情况定期反馈各申报点,以奠定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管的基础。

4.3 考核导向、群众监督 信息化系统需与实际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功能。为了实现信息化手段对产地检疫工作推进作用的长效机制,本区定期对申报点、检疫员进行工作考核,如对检疫员检疫行为规范性、签证规范性、检疫批次、检疫数量、数据上网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引入奖惩机制,鼓励争先创优,提高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自觉维护检疫工作的严肃性。对群众反映的违规签证等问题,一经查实,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5 信息系统在检疫工作中的推进作用

5.1 检疫证明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2011年是新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启用的第一年,在替换旧版检疫证明过程中,证照管理系统在数量管理与签证动物总量统计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1.1 检疫证明数量管理方面 通过证照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首先杜绝了原先全区检疫证总量掌握不准确、分布不清、遗失不明等状况;其次可实时查询全区各类检疫证明总量、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全区领发证情况、各申报点证照数量情况(含具体分布何人名下)、任意一段时间内各申报点领发证情况等;再次可全面掌握当日全区不同生命周期状态下各类检疫证明数量分布详情,如图2所示(亦可查询任一检疫证明历史流转过程)。

图2 不同状态下各类检疫证明数量分布

5.1.2 检疫证明签证动物总量统计方面 通过证照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首先可实时灵活查询任意时间段内全区与各申报点签证动物总量,终止了书面报表等重复工作;其次借信息化平台为评估全区动物产地检疫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而言,实现了预先的开发目标,即在任何时候可查全区范围内任何一本检疫证在何人之手,处于何种签证状态以及具体签证详情。

5.2 产地检疫工作监管中的运用效果 传统证照管理对检疫签证填写规范与否往往注重事后静态监管,互动性差;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强化了区镇间的联系,实时动态掌握签证规范情况,产地检疫证明错签率不断下降。在对检疫行为的监管方面,传统证照管理手段很难涉及,信息化平台对此可发挥一定作用,主要通过查询统计的支持系统,便于分析产地检疫工作监管方面相关数据,提示与预警一些问题;同时在应对群众关于检疫方面的举报以及协助相关单位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

6 总结

任何信息化管理平台都脱离不了实际工作,证照管理系统的推进力求帮助解决实践检疫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但信息化在检疫工作中的运用仍属于新兴事物,其实际效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系统内部公示功能、查阅核对功能、自动化预警功能等。2012年《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对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有了明确的要求,本区结合工作实际,顺应国家产地检疫申报点建设项目需要,在产地检疫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制度措施系统性上做出一定努力,以期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方向上做出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证照产地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新建核电站项目前期的证照申请与核安全监管浅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电子证照系列基础标准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17个产地木芙蓉叶中芦丁测定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福州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