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记忆测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信度和效度①

2013-09-23王林平谢孟杰邹义壮郜肖肖张勇温玉杰郑文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效度测验信度

王林平,谢孟杰,邹义壮,郜肖肖,张勇,温玉杰,郑文静

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对将来所从事活动的记忆[1]。Einstein等按任务类型,把PM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的PM(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两类[1]。目前,评估PM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实验室研究三种。问卷调查多以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而用于评定该记忆的心理测试量表目前还很少,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RBMT)是唯一包含PM项目的行为记忆测试量表。Einstein和McDanie于1990年首创PM实验室研究模式[1]。这些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PM研究应用较多的方法还是源于Einstein和McDaniel于1990年创立的双重任务研究范式。为了把双重任务研究范式推广到临床,我们编制了“前瞻性记忆测验”。现将测验的编制过程及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编制与施测

测验的PM任务以Einstein和McDaniel的双重任务范式[1]为基础,并参考Wang等的设计方式[2],采用计算机呈现,主要测量TBPM和EBPM两个维度(分测验)。

在EBPM分测验中,在屏幕中央呈现3个或4个字的词语,要求被试判断这些词语中的字数,3个字时,要求被试按外接键盘上的“1”键;四个字时,要求被试按外接键盘上的“4”键(这被定义为当前任务);如果词语中有动物名出现(如“九牛一毛”),不管词语是3个字还是4个字,都要求被试按红色键(这被定义为PM任务)。告知被试当前任务和PM任务同样重要。

本段测验中,总共会出现5个带有PM任务的词语,相邻PM任务出现的时间间隔为1 min左右,动物名都是普通和常见的,如兔、羊、牛、鸡、马。当前任务的词语取自小学课本。词语以72磅黑色宋体呈现在白色背景的屏幕上,呈现时间为1500 ms,之后出现白屏,白屏时间在1000 ms、1500 ms、2000 ms、2500 ms中随机产生。预测验证明,被试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在TBPM中,除了PM任务不同外,其余都和EBPM分测验相同。这时所有的词语中都不会出现动物的名字,而是将一个数字钟表放在被试面前的电脑旁(键盘右上方),要求被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关注钟表上的时间,在整分钟的时候(如08:08:00)要求被试按红色键(这是词汇-时间的PM任务)。本段测验总共需要按红色键5~6次,记录前面5次的反应,被试按下红色键的时间在整分钟的前后5 s内都算正确。

以上2个测验各持续6 min左右。在正式测验开始前都有约0.5 min练习时间(练习中不会出现PM任务),练习结束后确认被试理解了任务要求。如果有不明白的会再次向被试解释,必要时会多给一次练习。被试表示完全理解任务要求后,开始正式测验。每段测验结束后询问被试刚才的任务要求是什么,考察被试是否记得任务的要求。

整个施测工作由3名经过培训后熟练掌握测验施测方法的主试负责。

被试的PM任务成绩为被试正确按下外接键盘红色键的比率。EBPM和TBPM两个分测试各包括5个PM任务,测验总分为两个分测验的均值。

1.2 研究对象

精神分裂症患者为2012年8~12月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患者;样本采用方便取样法。

入组标准:①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Ⅰ Disorders Patient Edition,SCID-Ⅰ/P)[3]确定诊断,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nu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②病情稳定,且当前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③年龄18~55岁;④小学文化程度或以上,且能理解研究的要求;⑤可接受神经心理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药物/酒精滥用史;②过去1个月接受过电休克治疗;③存在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④有颅脑损伤史及精神发育迟滞;⑤严重不合作;⑥存在听觉或视觉障碍。

共入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42岁,平均(25±5)岁;受教育年限11~18年,平均(13±3)年;入组时诊断类型:偏执型21例,未分化型17例,瓦解型1例,残留型1例。

健康对照组来源于社会招募。入组标准:①18~55岁;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重大精神心理疾病;②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或脑外伤所致意识丧失1 h以上的确切病史;③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④正在或72 h内服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或服用麻醉药品用以止痛;⑤严重持续性酒精或药物滥用史,≥10年或测试前3 d内,每日饮酒超过4次;⑥存在听觉或视觉障碍。

共入组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42岁,平均(24±5)岁;受教育年限11~21年,平均(14±3)年。

两组被试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北京回龙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在取得正式批准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后开展。

1.3 研究方法

1.3.1 效度评估 测验的编制根据PM的结构进行,包含了两个维度,因此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测测验的结构效度。

被试的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采用中国韦氏记忆测验第四版(Wechsler Memory Scale-Fourth Edition,WMS-Ⅳ)[5]评估,重点描述视觉再现(visual reproduction,VR)、逻辑记忆(logic memory,LM)以及空间叠加(spatial addition,SA)分测验,其中VR和LM又分为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两部分,VR评估视觉记忆,LM评估回顾性记忆,SA评估工作记忆。WMS-Ⅳ总分(即MQ)及其各分测验用来评估PM测验的平行效度。

1.3.2 信度评估 分半信度采用奇偶分半的方法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用10个PM任务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量表各项目及总分的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PM、WMS-ⅣMQ及分测验评分

2.2 效度

2.2.1 结构效度 因子分析提取到两个主因子,共解释整个测验变异量的46.1%。以负荷量≥0.4作为选择因子条目的标准,因子1包括TBPM5、TBPM2、EBPM 3、TBPM4、TBPM1共5个条目,可概括为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因子;因子2包括EBPM2、EBPM4、TBPM3、EBPM5、EBPM1共4个条目,可概括为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因子。见表2。

2.2.2 平行效度 精神分裂症PM测验总分与MQ、VR-即时、VR-延迟、LM-即时、SA正相关;EBPM与MQ、VR-即时、VR-延迟、LM-即时、SA正相关;TBPM与MQ、VR-即时、VR-延迟、SA正相关。LM-延迟与EBPM、TBPM及PM总分均无显著相关性,LM-即时与TBPM也无显著相关性。见表3。

表2 PM测验各条目因子负荷

表3 精神分裂症组PM测验与WMS-ⅣMQ及分测验评分的相关性(r,n=40)

2.2.3 区分效度 精神分裂症组PM测验总分及分测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见表4。

表4 两组PM测验评分比较

2.2.4 特异度和灵敏度 用TBPM分测验评分和EBPM分测验评分对精神分裂症诊断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TBPM分测验评分和EBPM分测验评分均进入判别公式,其判别特异度为93.3%,灵敏度为72.5%,符合率为81.4%。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88.3%。见图1。特异性为93.3%,敏感性为72.5%,符合率为81.4%。

2.3 信度

2.3.1 内部一致性信度 各条目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54,Cronbach's α=0.76。TBPM各条目与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4~0.80,平均0.65;EBPM各条目与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8~0.70,平均0.58。TBPM 的 Cronbach's α=0.68,EBPM 的 Cronbach's α=0.59。

2.3.2 分半信度 用奇偶分半的方法将10个条目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累计分的显著相关(r=0.65,P<0.001)。

图1 PM测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3 讨论

PM损伤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正确评估PM损伤程度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康复以及预防有重要指导作用。Einstein等把PM分为2类:EBPM和TBPM[1]。我们编制的PM测验主要测量EBPM和TBPM,可以同时得出测验总分及EBPM和TBPM两分测验评分,便于了解患者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PM水平。

因子分析提取到两个主因子,能够解释总方差的46.1%,表明PM测验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精神分裂症PM的情况。提取的两个主因子中,具体条目与设计有少量交叉,其中EBPM3被归到TBPM因子,而TBPM3则被归到EBPM因子;但两者的因子载荷相差并不太多(0.56 vs.0.42,0.31 vs.0.47),可能两个因子都是基于前瞻性记忆测验的原因。我们认为这对测验结构影响不是很大,未予剔除。总体来看,测验的结构效度较好,能够体现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PM内容,满足测验的理论框架。

PM与MQ、视觉记忆[6-7]、回顾性记忆[7-8]及工作记忆[2,8]显著相关,提示PM功能可能需要基本记忆功能的支撑,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记忆功能,如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工作记忆等。

经过临床病例检验,PM测验具有一定的临床区分效度。精神分裂症组PM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M评分。判别分析显示,PM评分在区分精神分裂症和健康对照中的特异性为93.3%,敏感性为72.5%,符合率为81.4%;ROC曲线分析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

PM测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由于患者周转较快,只有在今后补充PM测验的重测信度。我们的测验范式与Wang等的研究结果类似,其PM研究范式中,EBPM的重测信度为0.62,TBPM的重测信度为0.55[9]。

本研究显示,PM测验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PM的组成特点,具有比较理想的信度和效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测验条目数偏少,时间短,需要进一步增加测验条目数和时间长度;②本研究只局限于PM测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不能代表其在正常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今后将增加正常人的信效度和常模分析。

[1]Einstein GO,McDaniel MA.Normal aging and prospective memory[J].J Exp Psychol Learn Mem Cogn,1990,16(4):717-726.

[2]Wang Y,Chan RC,Xin Y,et al.Prospective memory deficits in subjec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a comparison study with schizophrenic subjects,psychometrically defined schizotypal subjects,and healthy controls[J].Schizophr Res,2008,106(1):70-80.

[3]First MB,Spitzer RL,Gibbon M,et al.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DSM-Ⅳ Axis Ⅰ DisordersPatientEdition,(SCID-Ⅰ/P)(Version 2.0)[M].New York:Biometrics Research,New York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1998:1-219.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chizophrenia[M]//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273.

[5]王健,崔界峰,陈楠,等.韦氏成人智力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AIS-WMS-IV)的信度和效度[C].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2:45.

[6]Shum D,Ungvari GS,Tang WK,et al.Performance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on time-,event-,and activity-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tasks[J].Schizophr Bull,2004,30(4):693-701.

[7]Henry JD,Rendell PG,Kliegel M,et al.Prospective memory in schizophrenia:primary orsecondary impairment?[J].Schizophr Res,2007,95(1-3):179-185.

[8]Wang Y,Chan RC,Hong X,et al.Prospective memory in schizophrenia: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nature of impairment[J].Schizophr Res,2008,105(1-3):114-124.

[9]Wang Y,Chan RC,Cui JF,et al.Stability of prospective memory deficits in individuals with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traits(letter to editor)[J].Psychiatr Res,2011,189(1):156-157.

猜你喜欢

效度测验信度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你知道吗?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
体育科学定量研究中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