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沙21-27H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实践

2013-09-20胥豪唐洪林张晓明房海涛

断块油气田 2013年1期
关键词:摩阻井眼钻具

胥豪 ,唐洪林 ,张晓明 ,房海涛

(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17;3.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五钻井分公司,河北 沧州 062450)

1 油藏地质概况

新沙21-27H是部署在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北翼的一口长水平段开发水平井。新场构造总体呈西高东低、南陡北缓的不对称分布,目的层为上沙溪庙组,埋深2 100~2 300 m,储层以中—细粒长石岩屑、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部分井段夹少量薄层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孔隙度平均9%,为中—低孔储层,渗透率平均 0.13×10-3μm2,属典型致密气藏。该气藏采用常规方式开发的效果不佳,随着长水平段水平井和大型加砂压裂技术的应用,其开发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2 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设计

新场气田以往水平井多采用三开井身结构设计,二开采用φ311.2 mm钻头钻进,φ244.5 mm技术套管下至A靶点,三开采用φ215.9 mm钻头钻至完钻井深。由于二开钻头尺寸较大,机械钻速普遍较低,再加上中完作业时间,施工周期普遍较长。为了缩短钻井周期,节约钻井成本,新沙21-27H井采用二开井身结构设计(见表1),有利于机械钻速的提高。

为了增大气层裸露面积,提高单井产量,配合大型加砂压裂技术,新沙21-27H井设计为长水平段水平井,采用“增—稳—增”剖面类型,中间设计18.19 m调整段,一方面考虑水平井目的层垂深可能与设计存在偏差[1],另一方面考虑造斜率异常,增加调整段有利于井眼轨迹控制,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如表2所示。

表1 新沙21-27H井井身结构设计

表2 新沙21-27H井井眼轨道设计

3 施工难点

1)施工周期长。由于地层抗压强度大,可钻性差,钻头进尺少,起下钻频繁,在高密度、高摩阻、高扭矩情况下易发生井下复杂情况或事故(如断钻具、井漏、卡钻等),导致施工周期长。

2)井身结构设计独特。二开裸眼段长2 888.64 m,且水平段长达1 038.67 m,摩阻、扭矩极大,使得井眼轨迹控制困难,水平段后期容易出现滑动钻进时效低,甚至无法再进行滑动钻进的情况[2-5]。

3)钻井液性能要求高。造斜段及水平段设计钻井液密度为1.60~1.90 g/cm3,区块邻井水平段钻井液密度为1.80~2.10 g/cm3,高密度下钻井液润滑防卡、降摩减扭、防漏堵漏、稳定井壁的难度加大,还容易导致MWD 信号传递困难,降低钻井效率[6-9]。

4)井身质量要求高。新沙21-27H井场规划部署3口水平井,井间距4.00 m,因此直井段的防斜打直非常重要,以避免同平台井在直井段相碰造成事故。另外,本井水平段靶框要求上下2.00 m,左右15.00 m,过高的靶框要求会增加现场控制难度。

5)井眼清洁困难。随着水平段的延伸,携岩越来越困难,容易在井眼低边形成岩屑床,使得井眼不通畅,井内摩阻、扭矩变大,钻进更加困难[10];加之井眼环空小,若砂体疏松,钻时较快,岩屑不能及时带离井底,还容易造成卡钻事故。

4 技术措施

4.1 井眼轨迹控制

长水平段水平井与一般的定向井、水平井不同,减少摩阻、扭矩是关键技术之一。实钻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好造斜率,避免因造斜率过高使得摩阻、扭矩增大,增加后期施工难度[11-12]。在水平段应通过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的调整达到稳斜效果,避免过多调整井眼轨迹,从而提高钻井效率。根据井眼特点和轨迹控制的需要,新沙21-27H井先后采用了“单弯动力钻具+无线随钻测量”及“单弯动力钻具+欠尺寸稳定器+无线随钻测量”的单弯双稳钻具结构,前者主要用于造斜段,后者主要用于水平段;同时配合负脉冲无线随钻系统进行井眼轨迹测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4.1.1 直井段

新沙21-27H井为三井同台,且上部属易斜地层,直井段防斜打直非常重要。一开采用“φ311.2 mm钻头+φ203.2 mm 钻铤+φ177.8 mm 钻铤+φ165.1 mm 钻铤”的塔式钻具组合,二开采用“φ215.9 mm钻头+φ203.2 mm 钻铤+φ214 mm 稳定器+φ177.8 mm 钻铤+φ165.1 mm钻铤”的塔式加钟摆钻具组合,取得了良好的防斜效果,直井段最大井斜仅1.68°,而区块邻井直井段井斜多在 3~5°。

4.1.2 增斜段

增斜段采用“φ215.9 mm钻头+φ172 mm 1.5°单弯钻具+无线随钻测量”的钻具组合,滑动钻进与复合钻进交替进行,使得实钻轨迹贴近设计轨道[13-15];施工过程中控制井斜和垂深稍微提前设计轨道,从而降低入靶造斜率,做到精确中靶。实钻斜井段轨迹满足设计要求,且轨迹圆滑,最高造斜率仅27.17(°)/hm。

4.1.3 水平段

水平段采用“φ215.9 mm 钻头+φ172 mm 1.25°单弯钻具+欠尺寸稳定器+无线随钻测量”的单弯双稳钻具组合。φ172 mm单弯钻具自带φ212 mm螺旋扶正块,根据同类型钻具组合施工经验优选φ212 mm欠尺寸稳定器,并选择扶正块长度在200~300 mm,避免扶正块过长增大摩阻和扭矩,增加井下不安全因素。通过调整钻压来调整钻具组合的稳斜效果;水平段钻井液排量29~32 L/s,转盘转速120 r/min,通过大排量、高转速并间断短起下钻清除岩屑床,提高携岩效果。实钻水平段长度1 039.21 m,机械钻速8.25 m/h,滑动进尺54 m,比例仅为5.2%,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4.2 摩阻、扭矩跟踪分析控制

摩阻、扭矩是长水平段水平井最突出的问题,随着位移增加,摩阻和扭矩相应增加。如何对实钻摩阻、扭矩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安全快速钻进的目的是施工重点[16-21]。新沙21-27H井利用Wellplan软件对上提、下放摩阻及扭矩进行跟踪(见图1、图2),并通过数据反算摩阻系数(见图3),从而指导现场施工。

根据现场跟踪情况,井深2 500 m以下摩阻呈现较快增加趋势,实测扭矩与预测扭矩出现较大背离,摩阻系数达到0.4~0.5,定向钻进比较困难,效率低下;因此现场加强钻井液处理措施,增加润滑剂含量,确保摩阻系数不再继续增加。钻进到3 090 m后进行短起下钻作业,畅通井眼,并加大钻井液排量,确保携岩,改善了摩阻和扭矩水平,从而顺利钻达完钻井深。

4.3 钻头优选

根据该区块地层特点,结合PDC钻头适用性分析,增斜段和水平段采用“PDC钻头+单弯螺杆”的优快钻具组合。定向钻进时选用短保径PDC钻头,工具面稳定,侧向能力强;复合钻进时则切削能力强,扭矩小,钻速高。新沙21-27H井二开全井段采用5刀翼ABS1605F型PDC钻头,单只钻头进尺1 104.20 m,完钻起出后保径齿良好,端部切削齿轻微磨损,证明PDC钻头应用效果好,大大减少了起下钻辅助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

图1 上提、下放钻具实测摩阻水平

图2 预测与实测扭矩对比

图3 实钻摩阻系数校正

4.4 钻井液技术措施

二开采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体系,在直井段遂宁组地层,确保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润滑性和防塌抑制性。进入造斜段后逐步加入足量润滑剂,增强钻井液的润滑防卡性能,基本配方为“上部基浆+(2%~4%)磺化酚醛树脂+(2%~4%)无铬磺化褐煤+(1%~2%)磺化丹宁+(3%~4%)沥青类防塌剂+(3%~5%)液体润滑剂+(1%~2%)极压润滑剂+(0.1%~0.2%)乳化剂”。进入水平段后钻井液配方为“上部基浆+(4%~6%)液体润滑剂+(1%~2%)聚合醇+(1%~2%)极压润滑剂+(0.1%~0.2%)乳化剂”,使钻井液具备很强的抑制性、封堵性和润滑性,并加强维护,确保钻井液性能稳定。水平段钻井液性能为:密度 1.89~1.95 g/cm3,漏斗黏度 50 s,失水 3 mL,泥饼厚度0.5mm,pH值9,含砂量0.2%,塑性黏度32mPa·s,动切力 14.5 Pa,切力 5/12 Pa,固相体积分数 34%,膨润土质量浓度28.6 g/L,油相体积分数5.6%。在摩阻、扭矩较大井段和定向钻进困难井段,加入CC40,RH220,RH102等润滑材料,提高钻井液润滑性;在钻井液循环系统方面采用4级净化系统,并采取短起下钻、大幅度活动钻具、大排量循环钻井液等工程措施,确保携岩,避免岩屑床的形成和堆积。

5 实钻效果

新沙21-27H井完钻井深3 407.00 m,水平位移1 336.70 m,水平段长度1 039.21 m,实钻周期39.96 d,比设计周期提前27.04 d,水平段单趟钻最高进尺788.20 m,单只钻头最高进尺1 104.20 m,水平段平均机械钻速8.25 m/h,水平段滑动进尺占5.2%,气层钻遇率99.23%,取得多项良好指标;全井平均机械钻速6.63 m/h,台月效率2 561.65 m,创川西地区3 001~3 500 m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最高、台月效率最高2项纪录。

6 结论

1)采用合适的钻具结构、钻进参数以及旋转钻进配合滑动钻进的钻井方式,能有效控制井眼轨迹,提高钻井速度,实现长水平段水平井安全、优质、高效钻井。

2)通过摩阻、扭矩预测技术,对实钻摩阻系数进行计算,并通过调整钻井液性能以及配合工程措施,降低长水平段水平井摩阻、扭矩水平,效果良好。

3)根据区块地质条件,结合PDC钻头适用性分析,优选切削能力强、扭矩小、钻速高的PDC钻头,对于提高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提高井眼轨迹控制精度和井身质量,实现更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安全高效钻探,为致密砂岩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孙腾飞,高德利,杜刚,等.目标垂深不确定条件下的水平井轨道设计[J].断块油气田,2012,19(4):526-528.

[2]冯光通,马凤清,曹向峰,等.高平1井井眼轨道与井身结构设计[J].石油钻探技术,2010,38(6):33-36.

[3]韩来聚,牛洪波,窦玉玲.胜利低渗油田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3):7-12.

[4]崔海林,陈建隆,牛洪波,等.胜利油田首口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11,39(5):14-18.

[5]刘匡晓,魏士军,郭金爱,等.川东北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方法优选[J].断块油气田,2011,18(2):254-256.

[6]陈在君,黎金强,杨斌,等.长北气田长水平井段裸眼钻井(完井)液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7,27(11):59-51.

[7]石秉忠,欧彪,徐江,等.川西深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分析及对策[J].断块油气田,2011,18(6):799-802.

[8]朱军,高英强,任杭洲,等.腰英台地区深井钻井提速技术[J].断块油气田,2012,19(4):533-536.

[9]罗远儒,陈勉,金衍,等.强抑制性硅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4):537-540.

[10]孙连坡,刘新华,李彦.胜利油田第一口跨断块阶梯水平井钻井实践[J].断块油气田,2012,19(1):117-119.

[11]窦玉玲.长水平段大位移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38(7):50-52.

[12]闫振来,牛洪波,唐志军,等.低孔低渗气田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J].特种油气藏,2010,17(2):105-108.

[13]孙文博,刘明国,王琪.三维绕障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7,14(3):63-65.

[14]张微,张利轩,白东青.欢 2-平 1水平井钻井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6,13(1):53-55.

[15]李永和,乔忠明,郭建国.冷41-平 13水平井钻井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5,12(4):65-68.

[16]吴爽,李骥,张炎.大位移井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5):17-19.

[17]华远信,张桂强,朱伟鸿,等.COMPASS、WELLPLAN软件在钻井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1):83-86.

[18]张林强.大位移井摩阻扭矩计算模型[J].断块油气田,2008,15(2):88-91.

[19]贺志刚,付建红,施太和,等.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力学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1,21(5):52-54.

[20]唐洪林,唐志军,闫振来,等.金平1井浅层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6):11-15.

[21]刘新华,董广华,赵洪山,等.旋转导向井下工具控制系统设计及室内试验[J].石油钻探技术,2011,39(5):86-90.

猜你喜欢

摩阻井眼钻具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低摩阻导向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伊拉克H 油田Sadi 油藏鱼骨井井眼布置方案研究
市政桥梁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测试研究
大位移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
国外潜孔钻具研发方面的新动向
低钻速钻井作业中钻具的损伤危害与防护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
旋挖钻机钻具产品类型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