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S油田高含水期加密井产能评价

2013-09-20马奎前刘英宪苏彦春

断块油气田 2013年1期
关键词:斜角断块水淹

马奎前,刘英宪,苏彦春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合理的产能评价对调整方案的编制至关重要,特别是海上油田,由于工程投资较大,过高或者过低的产能评价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调整方案的经济性[1-2]。从2009年开始,渤海S油田开始实施了我国海上油田首次整体加密调整,探索了一套海上油田加密调整方法和模式[3],取得显著效果;但是调整井投产后,实际产能全面超过了油田调整方案的设计值,需要从地质油藏角度予以正确分析。正确认识调整井产能高于设计的原因,对合理制定海上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密井产能与方案设计对比

按照综合调整方案设计,渤海S油田加密调整井平均产能为52 m3/d,投产初期平均产能达到79 m3/d,投产初期平均单井增油量达到27 m3/d,但各平台调整井产能全面超过了方案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初期投产产能及含水率与方案设计对比

油井产能q的计算公式为[4]

式中:J0为米采油指数,m3/(d·MPa);h 为生产厚度,m;Δp为生产压差,MPa。

由式(1)可知,对比式中各参数,即可获得初期实际产能偏高的原因,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初期投产指标与方案设计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从产能设计的3个要素来看,调整井钻后射开的生产厚度比设计值要小,而生产压差相比设计值仅高出0.1~0.2 MPa,对产能增加影响不大;因此,加密调整井产能上升主要是由米采油指数的增加造成的。

2 加密井产能提高原因

2.1 米采油指数的变化特征

投产的调整井中,将具有压力测试资料的10口井的米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绘制于同一张图内,如图1所示。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划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K20,K5,L3井所代表的米采油指数明显偏高的数据点;其余7口井是米采油指数随含水率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的生产井数据点。通过分析2部分生产井所代表的规律,即可获得加密井产能高于设计值的原因。

图1 定向井米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

2.1.1 调整井选择性打开油层

密闭取心资料证实,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S油田各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淹,且强水淹呈条带状分布在各层中[5-7];因此,为了扩大纵向水驱波及体积,在调整井实施射孔的过程中,对钻遇的油层实施了选择性打开,即在强水淹段不予射开的同时,需要在纵向上对强水淹层相邻层进行一定程度的避射。

以S油田典型韵律物性及流体参数为基础,建立机理模型,当模拟砂体底部出现强水淹条带后新钻调整井投产,从不同避射程度对含水率及产能的影响来看,在强水淹条带不射开的前提下,当避射程度为0.33时,单井所获累计产量最高(见图2)。

图2 累计产油量、含水率与避射程度的关系

按此避射原则实施射孔后,调整井较方案预测含水率大幅下降,而含水率下降必然引起米采油指数升高。3个平台的调整井平均含水率由方案预测时的68%下降至39%,下降29%;同时由图1可知,米采油指数提高了0.23 m3/(MPa·d),这是加密井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2.1.2 层间干扰程度降低

对海上油田而言,受工程及经济等因素限制,往往油田开发全过程均采用多层合采方式开发,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层间干扰,从而影响合采产量[8-11],诸多文献曾研究过合采油田的层间干扰现象,认为适当增大生产压差能够降低层间干扰的影响[12]。在此,为了描述生产压差对层间干扰的影响,定义压差系数Z为

由式(2)可知,Z越大,代表单位厚度下驱动原油的能量也就越大,在各井宏观物性分布差异不大的前提下,生产压差越大,合采造成的层间干扰必然越小,通过对比生产井的压差系数,K20,K5,L3井是所有生产井中压差系数最高的。如图3所示,正是由于压差系数提高降低了合采条件下的层间干扰,进而导致图1中K20,K5,L3井的米采油指数明显高于相同含水阶段的其他井数据。

2.2 井斜对米采油指数的影响

对于海上油田而言,由于采用生产平台进行开发,大部分生产井必然是斜井,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在工程以及钻完井设计尚未进行条件下,对油井的斜度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在编制方案预测调整井产能过程中,采用直井产能预测方程进行计算。

图3 加密油井压差系数对比

Besson在1990年提出了任意井斜角下的斜井产能qs计算方程:

式中:Kh,Kv分别为垂直、水平渗透率,10-3μm2;Bo为原油体积系数;rw为井底半径,m;re为动用半径,m;μo为原油黏度,mPa·s;S 为机械表皮因子;Sθ为井斜带来的拟表皮因子;θ为井斜角,°。

定义大斜度井与直井产能的比值为增产倍数J:

以式(5)为基础,假设动用半径为350 m,井底半径为 0.1 m,Kh取油田平均渗透率 2 250×10-3μm2,Kv为225×10-3μm2,地层厚度为 40 m,可以获得井斜角与增产倍数之间的关系(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对于大斜度井而言,随井斜角增加,泄流面积增加,增产倍数也随之增长,S油田加密调整井平均井斜角达到了44°,试井解释机械表皮因子在5以下,增产倍数达到1.25~1.51。由此可见,井斜角的增加也是其产能提高的因素之一。

图4 增产倍数与井斜角关系曲线

3 结论

1)S油田加密调整井产能超过方案设计,主要原因是实际投产的米采油指数比方案预测值要高。

2)通过对加密调整井进行选择性射孔,避射强水淹层,使调整井含水率下降,进而米采油指数得到提高。同时,部分井通过提高压差系数,使多层合采条件下单位厚度的生产压差提高,降低了层间干扰,进而提高米采油指数。

3)大斜度井井斜角的增加有利于增加泄油面积,增产倍数提高,井斜角越大,增产倍数越大。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井斜的影响,以正确评估产能。

[1]周守为.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9-21.

[2]陈胜宏,范白涛,张仁勇,等.海上稠油油田投产及生产管理探索[J].断块油气田,2009,11(5):69-71.

[3]张凤久,罗宪波,刘英宪,等.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调整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5):34-40.

[4]李传亮.油藏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69-172.

[5]李红英,刘英宪,马奎前,等.SZ油田纵向水淹机理研究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4):4-6.

[6]宋子齐,何羽飞,孙宝佃,等.文15块沙三上段油层水淹模式及其测井解释[J].断块油气田,2011,18(3):346-351.

[7]屈亚光,刘月田,汪国辉,等.高尚堡复杂断块油藏合理开发层系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17(6):741-744.

[8]罗宪波,赵春明,刘英.海上稠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评价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1,18(5):630-633.

[9]吴应川,黄新文,卢新莉,等.非均质多油层油田逐层段上返注水开发[J].石油学报,1997,18(4):61-64.

[10]胡景双,邵先杰,马平华,等.复杂小断块油田中高含水期开发调整实践[J].断块油气田,2010,17(2):202-205.

[11]马绍仁,李本雄,白冰,等.高浅北区常规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0,17(6):659-662.

[12]张巧莹.海上埕岛油田馆上段提液技术政策研究[J].海洋石油,2010,30(1):63-64.

猜你喜欢

斜角断块水淹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基于工具造斜率和井斜角的井眼轨迹设计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水淹吕布
井间示踪剂监测在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建立平面斜角坐标系在向量中的应用
模糊聚类神经网络技术在识别水淹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