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湖南省13所体育院校(系)的调查

2013-09-19缪慧梅戴志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语英语课程英语

缪慧梅,戴志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以社会体育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教学”以及“就业去向”等因子,设计出“湖南省体育院校(系)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调查性问卷。

问卷效度检验: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在针对问卷效度访谈的五个专家中,“教授”三人,“副教授”两人;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方向一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四人,其中有三人评定问卷的设计为“比较合理”,两人评定为“一般”,问卷效度基本达到研究的要求。在问卷试发放之前按照专家的相关意见对问卷进行完善与修改。

问卷信度检验:在湖南城市学院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对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两次问卷试发放(前后两次的间隔时间为15天)。两次问卷试调查的结果差异在允许范围之内,问卷信度基本达到研究要求。

问卷发放与回收:对湖南省13所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的所有体育院校(系)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调查对象为2010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院校包括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每所学校随机发放问卷10份(其中,男女学生各随机挑选五人)。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13份,回收率为86.92%,其中有效问卷为107份,有效率为82.31%。

1.2.3 专家访谈法 采用直接访谈或电话访谈形式,与13所院校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教务办秘书或相关教师进行访谈,了解社会体育专业英语能力培养路径等相关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WPS表格系统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对英语能力培养的导向(见表1)

培养目标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依据,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核心[1]。因此,培养目标是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的起点。

表1 湖南省13所体育院校(系)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可分为“应用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并可细分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个亚类型,前者的可操作性更强,后者则强调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相比之下,“复合型人才”的定位则稍显模糊,不具备明晰的导向性。在湖南省13所体育院校(系)中,定位于“技能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院校(系)只占15.38%。大部分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上比较模糊,对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缺乏明晰的导向。

2.2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见表2)

人才的培养规格是一个动态的标准[2]。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英语能力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

表2 湖南省13所体育院校(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外语的要求

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省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具有以下特征:(1)对英语能力的要求都有具体表述;(2)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并未体现院校(系)的层次性。如湖南师范大学是“211重点本科院校”,但该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甚至要低于省内其他几所体育院校(系);(3)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缺乏量化标准。只有四所院校(系)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规格提出了量化标准(如通过国家三级水平),其他体育院校(系)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则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可操作性。

2.3 社会体育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3]。从课程设置的内容和结构来看,社会体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是一个包括大学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和体育双语课程的体系。

2.3.1 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大学公共英语是培养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被确定为必修课程。湖南省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上都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250课时左右,分布在四个学期,学分在16分左右,严格执行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公共英语课时普遍认为“课时偏多”(91.58%),这不仅折射出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存在“费时低效”的普遍性弊端,更没有考虑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群体特点(见表3)。

表3 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课时安排的看法(n=107)

2.3.2 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见表4至表6)我国体育院校(系)开设体育英语课程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满足体育专业学生“一专多能”的择业需求[4]。

表4 湖南省6所体育院校(系)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现状

表5 你对所在院校开设体育专业英语课程的态度(n=47)

表6 你对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体育专业英语课程必要性的态度(n=60)

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湖南省只有六所体育院校(系)开设了体育专业英语课程,53.85%的体育院校(系)尚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专业英语突出了体育专业英语的项目特色,高尔夫项目成为了这些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突破点;另外有四所普通全日制院校体育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缺乏特色,在课程要求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既有强制性的“必修”,也有灵活性的“选修”,还有模糊性的“限制性选修”。

从表5可以看出,已开设体育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校,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同度较高(59.58%)。从表6可以看出,尚未开设体育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学生对“是否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反对率并不高,仅为20.00%。总体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体育专业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缺乏应有的认识。然而,七所尚未开设体育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系)的负责人却把尚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障碍归结为“缺乏相应的师资,没有合适的教材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等方面,这与表5的调查结果并不相符。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为基点,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重视体育英语课程的开设。

2.3.3 双语课程设置现状 双语教学指的是全部或者部分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5]。体育双语课程可以分为体育术科双语课程和体育理论双语课程。目前,湖南省只有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了16课时、两个学分的体育双语选修课程。

表7 你对所在院校开设双语课程的看法(n=8)

表8 你对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双语课程必要性的态度(n=99)

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在已经开设体育双语课程的湖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开设“开设体育双语课程”的作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他12所尚未开设体育双语课程的被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双语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也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双语教学是教学水平跃进性的一个标志[6]。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双语课程设置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2.4 社会体育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

2.4.1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表9),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英语课程教学中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74.77%,与其他相关调查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与体育类大学生的文化程度相对薄弱、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的自我学习要求不高、以及学习自觉性较差有关。

表9 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看法(n=47)

2.4.2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是以理论课程为基础的双语教学,这种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侧重于对现代体育项目,尤其是奥运会比赛项目英语知识的介绍,涉及到项目起源、比赛规则、专业术语等。

表10 学生对于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看法(n=47)

调查显示(表10),湖南省六所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院校(系)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满意程度”达到了72.34%。体育专业英语课程以体育专业方向知识的传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顺利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和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8]。这些特点迎合了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追求和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课堂教学的反馈自然也就很好。

2.4.3 双语课程教学现状 体育双语教育包括体育理论课程双语教育和术科课程双语教育两大类型。术科课程开展双语教育拥有自身的优势,比较理想的选择是在一些国际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进行,如奥运会项目等[9]。然而,湖南省唯一开设体育双语课程的湖南科技大学也是以体育理论课程为基础,而不是术科课程。

表11 你对所在院校开设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看法(n=8)

调查显示(表1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体育双语课程教学的效果缺乏一个较为清晰的反馈,“说不清楚”的比例达到了75%。这反映了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双语课程仍处在一个摸索阶段。

2.5 就业去向(市场需求)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市场需求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语言 +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10]。就业去向是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的落脚点。

表12 你对英语能力在你将来就业中所发挥作用的态度(n=107)

从表12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英语能力在就业去向中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这与市场需求趋向基本一致。35.51%的学生对于“英语能力在就业去向中的作用”仍持模糊观点,这也印证了相关研究的结果:社会体育就业市场不成熟以及国家缺乏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岗位设置是导致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11]。这一现实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所产生的冲击不容忽视,也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能力的认同。

3 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的导向作用

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包括技能、体育活动(包括群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以及科研等不同层次的系统。培养目标的层次性为学生英语能力培养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技能培养层面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必要的体育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层面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以及必要的体育专业英语知识;科研的培养层面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英语能力。

3.2 明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见表13)

社会体育专业的出现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群众体育人力资源的重要角色。因此,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该紧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职业标准。

表13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于英语能力的相关要求

从表13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要契合这一职业标准,实现英语能力培养规格的明晰化。

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水平标准来说,把大学英语三级考试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本科生)基础英语能力的测评标准既不符合国家政策,也缺乏科学性。应要求学生参加CET-4考试,并规定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达标分值,如350分的量化标准;或通过相关资质的考试来实现,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考试的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师的资质都对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国家一级以上(含国家一级)裁判资质考试也对专业英语知识提出了相应要求。

3.3 改革社会体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

首先,改革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1)重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结构体系。设置大学英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二者的课时和学分的比例可以为1∶1。必修课程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选修课程可以在进一步提升听、读、写的能力基础上重点突出说的教学,突出基础英语的的实践应用性,为专业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修订社会体育专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内容。必修课注重语法、词汇、阅读方面的要求;选修课程注重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的要求;(3)改革社会体育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重视社会体育工作对于英语口语能力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讲英语,在课堂上要尽量设置一些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对话场景,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与老师进行合作,进行互动式交流。

其次,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专业工具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12]。从课程内容上看,体育专业英语课程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必须掌握的知识和一般性了解的知识。必须掌握的知识主要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国际体育组织和普遍开展的现代体育项目的英语知识;一般性了解的知识主要涉及那些普及程度较低的一些奥运会项目的基本英语知识。体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也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组成部分。必修课对学生具有强制性,在注重过程评价的前提下更要强调结果评价的重要性;选修课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要相对灵活一些,相对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在体育专业英语的考核中应该更加重要。

最后,积极探索体育双语教学。对于双语课程的类型来说,把术科课程作为双语课程的选择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关于双语师资,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并举措施。既可聘请外籍教师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派相关老师到一些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去观摩、学习,在实地考察中吸收双语教学的先进经验;关于双语教材的选用,选择翻译教材较为合适;由于体育术科类双语教学涉及的专业词汇较多,且对临场语言发挥具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关于教学评价,可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在双语教学管理方面,一是要规范双语教学的教学文件、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避免体育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另外,学校要从政策上对双语教学予以适当倾斜,在课时量的计算、培训机会,甚至是职称评定等方面要给予政策性照顾,以提高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4 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在规范社会体育行业中的行政杠杆作用

加强社会体育经营行业的监管:(1)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体系来对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行硬性规定,遏制经营者的投机性行为,避免社会体育产业市场受到不良冲击和影响;(2)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效力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量来规范社会体育行业经营过程中的行为,避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3)引导健身行业重视品牌建设。引导并鼓励健身行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体育产业的稳步发展,进而为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和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社会体育从业人员资质的监管:(1)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实现行业资质的规范化;(2)对具有资质的在岗人员要完善业务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政府部门对社会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不仅可以让这一市场在规范经营中逐步壮大,更可以为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进入这一行业市场开辟了顺畅的渠道,进而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也将为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现实的着力点。

[1] 马维平,许晓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12(4):71 ~73.

[2] 周小虎.大学人才规格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5(2):11~13.

[3] 陈琛,王申.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1):88 ~89.

[4] 王晓涛.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设置体育英语课程的构想[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6):107 ~109.

[5]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 孔军.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12 ~113.

[7] 刘春凤,刘玲.大学音体美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1):146 ~149.

[8] 陆小玲.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133~134.

[9] 潘迎旭,等.体育专业院校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科群特点、教学条件及师资培训模式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41 ~244.

[10] 叶丽.非语言因素对中师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4).

[11] 童莹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57~58.

[12]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35 ~139.

猜你喜欢

双语英语课程英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读英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酷酷英语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