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汴新区发展方向思辩——提议建设大开封

2013-09-17叶骁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郑州新区发展

叶骁军

(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一、郑汴一体化的决策

郑汴一体化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率先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部署。确定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市组成中原城市群。

同年12月,郑开大道开工建设,标志着郑汴一体化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郑汴一体化实施6年多来,开封市坚持积极主动、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在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与郑州加强沟通衔接,完成了相关行政区划调整,编制完成了《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郑开大道沿线地区景观规划》等,加快了郑汴物流通道等重大通道建设,加强邮政电信合作,推进金融服务共享,扩大商务合作交流,加快旅游资源共同开发,实现农产品检测互认,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合作,在郑汴一体化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规划目标,涉及的都是基础设施领域的硬件建设,很少触及制度层面的对接,可以说在制度层面上都没有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和进展,而郑汴金融同城是首次在制度层面上取得进展。

金融同城即将实现,人们期待着郑汴两地尽快实现“五同城一共享”(电信同城、金融同城、交通同城、产业同城、生态同城和资源共享)的目标,希望能享受到更多同城带来的实惠和便利。[1]

在河南“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应优先推进“五同城一共享”。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社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促进资源共享。全面启动更深层面的产业对接,共同推进郑汴一体化快速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郑汴新区:郑汴一体化的纽带和催化剂

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已经出炉,新区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对郑汴新区的目标定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根据这一定位,到2020年,要把郑汴新区建设成为“五区一中心”,在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详细来说,“五区一中心”就是:现代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引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使之成为中西部最大的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区域服务中心。

在河南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中,郑汴为何能够走在最前面呢?无论从地理空间、地缘关系还是其他方面考虑,郑汴率先一体化是一种必然选择。

郑州与新乡、焦作距离并不远,但郑州往北有黄河阻隔。黄河滩地太宽,成为郑州跨黄河发展的一个天然阻隔。郑州向西,与洛阳距离120公里,之间被若干城市分割,同时洛阳本身实力较强,在中原城市群规划里,洛阳是个副中心,将与郑州形成一个“双核”结构。郑州南边的许昌倒是很想与郑州一体化发展,但是郑州眼下发展的大方向是向东,即郑东新区,这与开封向西的发展最容易接轨。

郑州至开封两个城市的空间距离是60公里,随着两市向东、向西的相向发展,实际相距只剩38公里。从郑州西郊到东边的省行政中心,驾车需要30分钟,而从郑州到开封也只有30分钟的行程。这个地域距离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城市空间距离了。所以,郑汴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

郑州向东部推进,客观上为郑汴一体化率先发展创造了条件。从产业发展来看,郑州西进不太合适。因为郑州西部的荥阳、新密、上街、登封等都是传统工业区,对于这样一个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对成熟区域,下一步发展方向主要是巩固、提高和转型。而郑州东部的中牟,过去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上相对空白。从产业结构布局来说,这里就像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2]

郑东新区正在崛起,其不仅是商务中心,还是研发中心,能为新兴工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而与此相呼应的是,中牟境内有着较多的非农业用的沙荒地,在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一区域发展工业回旋余地相对要大一些。东进,是郑州发展的最佳选择。

而此时,开封的西进正在有序推动。郑州向东走,开封往西去,两个城市越走越近。拉动的还有中牟。中牟可以说地下没有资源,地上没有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在郑州、中牟、开封三个郑开大道的区域范围内,中牟发展成本是最低的,这也是城市布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郑汴一体化没有明确的一些问题

关于郑汴一体化和郑汴新区的建设,已经有多项规划。除《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外,还有《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郑开大道沿线地区景观规划》等。一些规划画的蓝图是:按照 《郑汴新区总体规划》(2009-2020),到 2020年,郑汴新区将会成为占地4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复合型城区。

郑汴新区“吞并”郑东新区和开封新区,“五大区”完全覆盖郑汴之间的广阔地带。到2020年,郑汴新区将被建成五大复合城区新区。高铁、航空、城铁等全面支撑新区大交通,郑汴新区将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规划提出,要用区域快速客运交通网络将城乡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排水、供热、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统筹配置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设施。在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上,按照交通引导,生态优先,凸显优势的原则,在整个郑汴新区范围形成“9-6-12”的复合网络式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框架。“9”即郑东新区、经开区等9个功能组团。“6”即六个重点镇,为雁鸣湖镇、白沙镇、黄店镇、花园口镇、柳林镇、官渡镇。“12”即12个一般镇,通过搬迁、合并等方式迁村并点,引导人口向中心村及小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性,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用于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按照规划,新区将建设“三大农业圈”:城区农业圈、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城市农业圈镶嵌在城区之中,以农业体验公园、社区绿化为主,并发展高科技无土栽培产业;近郊农业圈靠近城市生活区,同时也是组团之间的生态廊道,集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与农业科研于一体,生产新鲜的蔬果、水果、乳制品等,进行农业科研,发展观光农业;远郊农业处于城区外围,规划建设大规模生态农业基地,包括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农业物流,以及农、牧、渔等基础农业形态,构成包括沿黄生态农业区在内的两大农业区。

郑汴新区的目标定位应进一步明确。目前的规划发展方向缺少重心,也没有中心,如何能一根扁担挑两头,促进和融合两头的发展?我们首先的疑问是郑汴新区是城市建成区还是城乡混合区?

一说“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复合型城区”。

在中国,现代城市管辖的全部行政区域称为市域。市域一般由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组成。市域只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与城市本身的规模等并无直接的太大的关系。远郊区只是属于城市的行政管辖,一般以第一产业即农副业为主体,如重庆市的远郊县区;近郊区是混合型,有城镇、都市型农业,乡镇街道工业、手工业等,甚至部分大型企事业单位也设在此;市区中称为城区的一般是密集的城市建成区,有组成城市的诸要素:工业、商业(服务业)、机关、居民区、学校、医院、交通设施等。最关键的,城市建成区必须有密集的连片的居民区和居民赖以生存的手段,这种手段一般是第一产业以外的。众所周知,由于第一产业生产的特殊性,它所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不适合在城区存在。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一些城市的市区呈飞地状态,如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区,洛阳的吉利区,重庆的黔江区与万州区。他们自成一体,形成比较独立的城市单元。

郑汴新区规划9个功能组团,6个重点镇,还有3个农业圈:城区农业圈、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看起来似乎又像是一个并不密集的城镇群,还称不上是“城区”,只是一条郑开大道把他们串联起来。

二说“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如此说来,郑汴新区应该是一座独立的城市,它既不属于开封,也不属于郑州。作为独立城市,郑汴新区是否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新区规划面积4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从数据上看,完全具备一座独立城市的规模。作为独立城市,就意味着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要脱离郑州市和开封市,这是否可能?它是否具备一座完全独立城市的全部运作系统?如果他不脱离两市,则还是两张皮。作为一座独立城市运作,一开始就应有准政府机构和准权力机构来筹建和管理。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城市新区初建阶段的“指挥部”、“管委会”,只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不具备法定的行政权利和职能。在新区建设比较成熟以后,就会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

表1 河南核心三市面积人口与郑汴新区比较(2012年)(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第三,如上所说,郑汴新区最后的行政归属,可能向何处去?

三城分治或二龙治水均不符合河南的长期发展利益。我们认为,郑汴一体化最终应该成为一个巨型超级大城市——中原核心城市带。这个中原核心城市带应该组建统一的权力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

也就是说,郑州、开封、郑汴新区应该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城市。当然,这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但是十分必要的。

表2 河南核心三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些城市的比较(2012年)(经济:亿元 人口:万人)

当然,影响城市发展数据有多种因素。有些城市,城市总人口相比较少,或大学生比例过高;或文化遗址过于密集,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数据,如南京和西安。下面我们列表做一比较:

表3 一些城市大学在校生数和旅游业发展情况比较(人数:万人(次) 产值、收入:亿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凡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除开封为特例 (大学在校生占比并不高)外,一般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较低。而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大多在15%—20%左右。

我们可以设想,假若郑州、开封、郑汴新区三个单元合并以后,形成的超级城市规模是:市区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余万,建成区面积900余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初步估计在一万亿以上。城市的高教资源和旅游发展整合以后,也会有长足发展。如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可以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大学,挤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这个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可以挤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河南是上亿人口的大省,应该有这么一个超级城市来引领全省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之间根本不可能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这就会影响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和一体化建设。纽约的城市发展早已超出了纽约州的范围,扩展到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为了协调发展,于是成立了“三州运输委员会”、“纽约区域规划协会”等组织,并有“纽约大城市统计区”、“三州纽约大城市区域”等不同范围的区域,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首先成立“三区(郑州、开封、郑汴新区)发展协调委员会”,作为协调机构,协调三个区域的发展。逐步扩大权力,发展成为准政府、政府型的权力执行机关。

四、大开封:应该是郑汴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三区建设整合成为统一的超级城市定位什么名字?我们主张称为“大开封”,而不主张称为“大郑州”,理由如下:

首先是开封的文化内涵比郑州丰富。

一个人——包拯;两本书:《水浒》和《东京梦华录》,使东京开封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城市。开封府是公正清廉的代名词。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由于缺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名气太小,只是一个十字路口;由于是新兴的城市,规模不能算很大。

郑州作为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城市,规模显然较小。北面是以大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面是以大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经济圈,处在两大经济圈强大的压力之间,郑州的发展非常困难。往北靠不上去,往西往南也不行。从经济实力来看,郑州既无力辐射别人,也不愿意别的城市辐射自己,只有自己艰难的支撑着,经济处境非常尴尬。这也是造成整个河南政治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名字太单薄,人文处境很尴尬。虽然郑州也号称是夏商两代和管郑韩诸国的都城,但从韩国以后就再没有做过都城,连做中心城市的机会都很少,郑州一直处于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的光环之下,直到建国前还叫郑县。近年郑州为了提高知名度,称为“中国第八大古都”,但社会认可度仍然比较低。这都需要借助开封古都的名望和力量。

开封是七朝古都。古诗句“琪树明霞五凤楼,汴梁自古帝王州”,肯定了开封重要的的历史地位。

最近出版的《鸿荒开封》一书,丰富了开封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了开封的历史地。该书是开封的几位学者韩鹏、徐莉、乔建华等撰写的,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利用华夏先民最初创造的 “太极”、“河洛图书”、“五行”等朴素唯物主义理论,对中原开封地区华夏民族的产生,“三皇五帝”的中央之国所在地“昆仑山”,炎黄二帝建都“空桑”、“轩辕丘”等人文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掘。并对西晋时期出土的西周《穆天子传》做出了全新的解读。以此印证了华夏人文历史的核心地区“昆仑山”、“轩辕丘”发源于中原的开封、郑州一代的客观历史事实。[3]

该书为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资源发掘和开发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特别提出了周穆王是东巡开封而非西游昆仑,可说是崭新的见解。[3]

其次是从历史上看,大体上郑州只是开封下属的县级行政单位。而开封,至少从元代开始,就是省级行政机构驻地,长达800余年。恢复开封作为河南省会,应该是历史的必然,也能得到政界学界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再次,他山之石,可以借鉴。河北省会石家庄已发展成为河北第一大城市,但作为省城,总感觉力度和内涵单薄,酝酿改为“正定市”。

1994年湖北沙市与荆州地区合并时,一度定名荆沙市。但社会认可度很低,1996年即更名为荆州市。短命的荆沙市仅存在了两年零一个月。虽然沙市因为鸦片战争后开放为口岸,发展很快,当合并时已是省直辖的地级市。沙市是地级市,荆州仅是江陵县城荆州镇。取“荆州”之名而舍“沙市”之名,当然是考虑到荆州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

最后,构建大开封新的CBD。郑州和开封的一体化建设和最终的合并,是平等双赢,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应该是撤销原郑州市和开封市,组建新的开封市。从更快地融为一体的角度考虑,应该在郑汴新区建设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即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和金融枢纽地区(CBD),以高屋建瓴之势,统率全局。这正是目前各有关规划所欠缺的。否则,两张皮很难合一。郑州和开封原来各有各的城市分区职能。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行政中心各有一套。融合,才是硬道理,才能更快地发展。郑汴合并组建新的大开封市是双赢,是平等的融合,不存在谁主谁副的问题,更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

原有各项设施和新建的重大设施,应相应更名。新建的郑州东高铁火车站应命名为高铁开封站,原郑州普铁火车站更名为开封西站,原开封普铁火车站更名为开封东站。其他设施比照更名。

五、开挖第二黄河,作为大开封保证安全的根本措施

众所周知,郑汴地区是严重的洪水威胁地区,花园口事件我们记忆犹新。今日开封段黄河河底高于开封城地面13米。一旦洪水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的惨景将会再现。

为使人民安居乐业,保证大开封的城市安全,彻底消除洪水威胁,我们建议开挖第二黄河,作为新的黄河泄洪通道。最理想的是从郑州附近适当的地方向南开口分流,绕过目前的郑汴二市,一直向东,在合适的地方再回归黄河,形成黄河新河套。①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至五原地区有袖套形平行河流,称河套地区。既有分洪之功,又有灌溉运输之利。多级水闸的设置还可以发电、航运等。河型大致是倒“∏”型。

淮河是著名的洪水威胁地区安全的害河。其洪水潴留在苏皖边界形成的洪泽湖,湖底亦高于周围地面,对江苏里下河地区形成严重威胁。江苏于1951年开挖苏北灌溉总渠,从高良涧至扁担港入海口,全长168公里。为苏北里下河地区的灌溉和淮河下游排洪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渠设计引水流量500立方米/秒,计划灌溉里下河和渠北地区360余万亩农田。汛期排洪流量800立方米/秒,当渠北地区内涝加重时,则利用总渠和排水渠之间的渠北、东沙港两排水闸,调度涝水经总渠排泄入海,以减轻渠北排水渠的排水负担”。[4]

北灌溉总渠主要有两个作用:淮河排洪入海的出路之一;引洪泽湖水发展废黄河以南里下河地区灌溉,此外也兼有航运、发电等功能。苏北灌溉总渠的设计引水流量为500立方米/秒,汛期排洪流量可以达到800立方米/秒 (1975年7月淮安以上实际最大泄洪流量达1020立方米/秒)。苏北灌溉总渠的设计可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和渠北地区的360多万亩农田。

“同时在靠总渠北堤外平行开挖排水渠一条,用于排除总渠北部地区内涝积水。渠底宽自上往下有140、50、60与110米4种,一般挖深与堤高各为3米左右。渠首设高良涧进水闸、船闸及发电站……高良涧至淮安段总渠为淮河上中游与京杭运河航运纽带,也是淮(淮南)申(上海)煤运航线和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渠重要组成部分,下游阜坎船闸为通(南通)榆(赣榆)航线所必经”[4]。

在紧靠总渠北堤外平行开挖排水渠一条,用于排除总渠北部地区内涝积水。

苏北灌溉总渠的经验是成功的,可以为大开封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借鉴苏北灌溉总渠的经验,我们认为,开辟第二黄河的提议是可能的。苏北灌溉总渠修建以后,尽管有多次大洪水的威胁,但60年来苏北里下河地区从未决堤。昔日锅底洼变成了米粮仓。在江苏,江南大米已是过去时。现在,在苏南受欢迎的是苏北大米。

第二黄河的开辟,将为河南增加一条东西向的水道,使常有水旱灾害的河南中东部地区受益。它的排水和灌溉等功能将会极大地展现出来。至于它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多级水闸的控制,留住部分上游来水,减少的仅仅是黄河白白流入大海的水量。

至于在何处开口,线路走向和宽度深度,何处再回归,这是地质和水文专家的事情,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围。

展望

我们可以预期,经过郑州、开封两市人民若干年的努力和共同奋斗,一座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现代化的大开封将屹立在中原大地上。

[1]刘洋.金融同城 郑汴一体化驶入快车道[N].开封日报,2012-09-26.

[2]马晓鹏.郑汴新区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N].郑州日报,2009-11-20.

[3]韩鹏,徐莉,乔建华,等.鸿荒开封·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4]苏北灌溉总渠[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O1HLclR5TzeuHemw1aVB3ml2oZ63-XbnnUO0RnoirNSh L6C9WrHyIz33OEswJti.

猜你喜欢

郑州新区发展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