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的认知情况查分析——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2013-09-17李倩倩李锡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5期
关键词:体育课大学生体育

李倩倩 李锡云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2.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的认知情况查分析
——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李倩倩1李锡云2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2.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体育课是大学生4年的必修课,已然成为大学生毕业的一项重要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内几所具有代表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就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态度、课程设置及上课的情绪等综合分析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知情况,最后得出五点结论,为云南省高校大学生提高对公共体育课的参与度提供参考。

体育课 认知 高校大学生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觉、知觉开始慢慢进入了解,从而分辨喜不喜欢。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经过新鲜感到思维分辨,经过了解后兴趣的产生等,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现象严重,从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知程度分析,希望从中得到启示,为更好的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内部分高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知情况为主要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和呈贡大学城内几所高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整理,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呈贡大学城内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4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就其对公共体育课的认知情况发放问卷,每所高校男女生各50份,共计400份,回收377份,回收率94%,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持。

1.2.3 数理统计法

整理相关问卷,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梳理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最后进行逻辑分析,为论文结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选修课的态度调查

体育是人类个体对自己欲望与精神的暂时表达,一种特殊的自我超越生命现象;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满足人类身心发展需求,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全公民的文化活动。大学体育更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大学生必须修够体育课程学分方可毕业,且定期组织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也是体育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以昆明呈贡大学城内的四所代表性本科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就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上看,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识中认为选修体育课是强身健体的学生有53%,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课持有正确的态度,普遍认为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而认为选修体育课是为了修够学分顺利毕业的学生也达到24%,说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课无法满足自己对体育的需要,选修体育课只是为了修够学分顺利毕业;从男女比例来看女生认为选修体育是为了毕业需要的学生占到32%,说明大部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还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需要加强体育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

2.2 呈贡大学城高校公体课程设置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4所学校开设的公体课程项目来看,项目基本相同,大同小异,但在选修的时间上有所不同,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是两学期一门课,2年的体育课学生只能选上其中的两项,昆明医科大学的大一学生体育课学校统一安排项目,体育课主要由太极拳、篮球、排球、足球、跳远、中长跑项目组成,大二期间开始自由选课,其几所学校体育课期末组成包括了一学期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以及一学期100m跑成绩,体质测试是每年必须进行的一项学生体质测试检查项目,同时占用体育课,但其几所学校体质测试项目略有不同,学分基本相同,学时除了昆明理工大学不同以外,其他几所均为144个学时。

2.3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选修课情绪变化调查

大学体育课主要由学生自主选课,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授课,但由于每个项目班级有人数限定,30人以上开班,总人数不超过50人,因此很多学生因为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而为了修学分只能选其他项目,导致上课期间学生上课情绪不高,只是为了点名到课,尤其是室外的女生课,由于云南地理因素,紫外线较强,室外的女生班出现上课就找阴凉处、玩手机的现象;对此,我们在问卷中对其现象进行调查发现,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上一个月的体育课后就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上课套路相同,并无新意和每节课的身体素质训练受不了等。31%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持仅仅为了修够学分好毕业,只有27%的学生表示对体育课的情绪一直较高并能长期坚持。

2.4 学校体育场馆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认识影响

由表2可知:呈贡大学城中的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4所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总共240个,场馆的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大学生进校后看到的场馆从思维和视觉上肯定了他即将对哪些项目经常参与,因此学校场馆建设也是影响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认知度的重要因素。

2.5 高校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认知情况分析

基于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来看,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也在逐渐降低,大学体育是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前提,开设的一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为理念的一门综合课程。但是从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不能保持正确的认识,认为参加体育课只是为了顺利毕业,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加以重视;从教师授课方式的角度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成正比,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模糊认识是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解决,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对调查对象中几所高校的公共体育课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对公共体育课的教课方式较为放松,学生集合热身之后10mi n便自由活动的班级较多,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少,才最终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减少。

表1 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态度调查表

表2 体育场馆调查表

3 结论

(1)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有待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需要深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率的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观。

(2)从几所高校开设的体育课项目设置来看,需要引进更多的商务体育运动项目,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3)情绪能够影响人类对事物新鲜感的增加和减少,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情绪保持度较低。教师丰富体育课内容,改变体育课授课方式是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情绪状态改变的最佳良药。

(4)体育场馆建设不仅影响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参与度更加能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继而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5)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方式上课学习,从教师这个本源出发,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认识,从自身出发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才是体育价值的真正体现。

[1]郑丽.关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4).

[2]王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石先彬,袁海强.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与发展之价值向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4]杨德军.增强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渗透力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1).

[5]龚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知识结构研究[J].体育教育训练学,2002.

[6]李梦义,徐海涛.认知大学生余暇体育[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8).

G80-32

A

2095-2813(2013)09(a)-0125-02

猜你喜欢

体育课大学生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体育课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