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手足口病病机探讨

2013-09-15卢红蓉

世界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疫毒口病皮疹

卢红蓉 杜 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5岁以下者多见,尤以3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流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可有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脑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肺炎、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损害;或心肌炎、肺性心衰等循环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甚至死亡。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中“温疫”范畴,由温热挟热疫毒感染所致。中医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重症手足口病相关文献相对较少。本研究在系统回顾分析中西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文献的基础上,总结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病机。

1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本研究中收集了自1985年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关于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了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广西、云南、陕西、河南、北京、辽宁等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临床重症病例共计3 116例。从临床资料来看,重症手足口病有以下主要症状。

表1 重型手足口病皮疹分布

1.1 发热 在3 116例重症患儿中,发热者为3 008例,占96.53%,其中对发热程度进行明确分类统计有1 289例,低热(37.5~38.0℃)者124例,中热(38.1~39.0℃)1者533例,高热(39.1~41.0℃)以及少部分超高热者为632例,在3 116例重症病例中对发热天数作明确统计有525例,其中发热时间<48 h的67例(12.76%),48~72 h的 185例(35.23%),>72 h的273例(52%)。

1.2 皮疹 3 116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皮疹者3 111例,占99.84%。其中对皮疹或疱疹发病部位进行统计的有1 277例,见表1。皮疹特点: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斑丘疹,粟粒大至绿豆大不等,少数有厚壁疱疹,疱液清澈透明,不易破溃;口腔黏膜见疱疹或小溃疡,多分布于软、硬腭、颊部、齿龈及舌唇部。也有少数重症患儿皮疹不典型,皮疹散在且以针尖样出血点样皮疹或暗红色皮疹为主,或皮疹细小且数量少、陈旧、顶端有黑痂,需仔细查找才能发现[1-2]。皮疹的出现与发热及热程并无明显相关性。发热与皮疹可同时出现,有先有皮疹后发热,也有部分先发热后皮疹。皮疹分布部位仅限于手部和足部的少见,以手、足、口、臀多个部位同时出现皮疹为最常见,部分患儿疱疹或皮疹还可见于肘部、膝部等部位。

1.3 神经系统症状 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并发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受累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临床中还有部分重症患儿可见到共济失调、膝反射亢进、面瘫、无力、肢体瘫痪等症状。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见表2。

表2 重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表3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循环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1.4 循环系统症状 临床还可见到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早期升高,后下降。检查可见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增高,有的出现休克甚者死亡。见表3。

1.5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受累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咳嗽312例(9.85%),呼吸浅促472例(14.91%),呼吸节律改变52例(1.64%),插管时有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162例(5.12%),肺部有痰鸣音或湿啰音179例(5.65%)。见表4。

表4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

1.6 舌苔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舌脉的观察临床资料相对较少,共统计362例,可查到的资料有3篇[3-5],见表 5。

表5 重症手足口病舌苔

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有:1)年龄: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2)发热和热程:持续高热,超过72 h是病情重的表现之一;3)皮疹:90%以上患者可见皮疹,分布于手、足、口、臀部;也有部分患儿皮疹不典型,皮疹细小且数量少,需仔细查找才能发现。4)各系统异常:临床多见的是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精神萎靡、嗜睡、谵妄、昏迷、惊厥、烦躁、意识障碍、惊跳、肢体抖动、表情淡漠、乏力、双眼凝视、眼球运动障碍、头痛、呕吐、抽搐等;个别出现打人、咬人、乱摔物品等异常行为。患儿肢体抖动多表现为四肢肢端不规则的抖动或颤动,而且多见于安静状态下。其次是呼吸系统异常,包括气促、紫绀、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抽泣样呼吸、点头样呼吸、肺部啰音等;少部分发生循环系统异常,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心率过快、心音低钝等。精神差、肢体抖动、呕吐可视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6]。

2 重症手足口病病因病机

因重症手足口病采用西医方案治疗的较多,因而收集到相关临床症状也多以西医术语为主。关于西医术语和中医术语转换之间,有学者认为二者有一定相通之处。如外感热病中神志异常与西医感染病中意识障碍一致,其余相应是:神昏与昏迷,神志昏蒙与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昏愦不语与深昏迷,谵妄与谵语一致;动风与肌肉不自主运动一致,实风内动与惊厥一致,虚风内动与水、电介质紊乱、神经调节动能失常有关[4]。基于此,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相关中医症状为:身热、烦躁、神昏、谵语、头痛、肌肉瞤动、抽搐,颈项强直、甚或角弓反张者;或胸闷、心悸、怔忡、烦躁不安、唇甲青紫、脉涩等;或咳喘、气急、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甚者突见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表现。根据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其病机如下。

2.1 热陷心包,肝风内动 小儿心肝有余,心为神明之府,肝为风木之脏,心肝同源;若疫毒炽盛,化火内陷,木火相煽,则可出现扰神动风之变证[5]。温热疫毒化火化热,内陷心肝,热扰心神则见烦躁不安,热闭心包则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肝热动风则见高热、头痛、项强、抽搐,甚或角弓反张;如热邪伤阴,筋脉失养,则见低热、神疲、手足抖动、肌肉瞤动等虚风内动之象。故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感染时,其病机当属疫毒内迫营血,热陷心包、肝热动风所致。

2.2 邪陷心肺,心肺气脱 肺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肺主通调水道。肺为娇脏,易受邪侵,当邪热疫毒入里,犯及心肺,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肺气上逆则喘促。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心失行血之功,以致水液内停,水气上凌心肺,则见身热、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心悸、口唇发绀、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热毒入肺,灼伤肺络,血溢脉外,或热盛损耗心肺之气,心肺气脱,气不摄血,肺络出血则见咳吐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此证可由感邪较重,正气虚弱,无力抗邪者发展而来,也有的患者直接表现为此证。这与手足口病并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感染出现肺水肿、肺源性心衰等呼吸障碍、循环障碍时相似。

2.3 内闭外脱 在手足口病中后期,有些危重症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此证多由其他严重并发症发展而来。其病机为温热挟湿疫毒炽盛,热邪伤阴耗气,日久阴损及阳,致使心阳外脱,或湿热疫毒炽盛,正不敌邪,阳气外脱则见突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此外,少数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弛缓性麻痹、肌肉松驰无力,不能运动,此为湿热邪毒流窜经络所致[6-7]。

3 讨论

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大类。普通型疫毒邪气由口鼻、皮毛而入,上犯于肺,内侵于脾,外发肌肤,上炎于口,因感邪轻浅,或治疗及时,邪正相搏,正胜邪退,病情多在卫气分而解,临床上也以普通型手足口病多见。若小儿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邪毒炽盛,正不胜邪,则病邪由表入里,入营血,内陷心肝、甚则出现内闭外脱,成为重证危候。重症手足口病病位在肺、脾,心、肝,其发病符合中医温病的发展规律,初起以肺卫为主,可见卫气分证,极期入营血,热陷心包,肝热动风;或肺失宣降、水液停滞,水气上凌心肺而喘、悸[8]。

在所统计到的临床病例中,患儿舌质并没有出现热入营血常见的红绛舌,究其原因,可能跟所观察的病例数少有关,另外一方面,可能正说明手足口病发病的特殊性,因小儿阳气旺盛,脏腑娇嫩,疫毒一旦化热入里,便迅速内陷心肝,出现热闭心包、肝风内动、耗气伤阴动血之象[9]。

重症手足口病预后较差。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载“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至粉红水非血非液,实血与液交迫而出,有燎原之势,化源速绝”“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吴鞠通描述了温病的五种病状预后差,其中吐粉红血水,肺之华源绝是其一,内闭外脱是其二,在重症手足口病的传变过程中二者均可见到。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0],发现早期征兆,早期干预是预防危重证发生的关键。

[1]杨水芬,曲光梅,夏琼秧.418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97 -198.

[2]沈南平,吉山宝,华颍.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8):119 -120.

[3]邓健,李蔷华,李宁,等.11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证型特点研究[J].新中医,2012,44(6):101 -103.

[4]陈锋,詹飞.小儿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28例诊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24 -125.

[5]王玉光,刘清泉,倪量.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治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28(4):243 -245.

[6]王玉屏,陈宏君,黄晓敏.76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8):977 -979.

[7]李成福.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的神志异常与现代感染病学中意识障碍的融合[J].陕西中医,2002,23(6):524 -527.

[8]汪受传,俞景茂.中医儿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0-439.

[9]尹周安,贺圆圆.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J].中医药导报,2008,14(6):10-12.

[10]陈争光,汪受传.手足口病重症辨证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33 -34.

猜你喜欢

疫毒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惊闻疫毒(新韵)
两手
紧抓“疫毒”病机,对证施治新冠肺炎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薛博瑜教授从祛湿及解毒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