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茂端:情系科研为村民

2013-09-15王志英杨望久雷永元

支部建设 2013年28期
关键词:东村杨凌运城市

■ 王志英 杨望久 雷永元

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自然环境恶劣,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前些年,沟东村村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人均收入也不到一千元,是远近皆知的贫困村。自2003年雷茂端把“双季槐”科研项目研究成功推广以后,沟东村一年一个新变化。2009年,全村1700亩退耕还林国槐树100%改造成了“双季槐”,2012年全部进入盛果期,全年双季槐两季收入450万元,人均7500元。

雷茂端是土生土长的沟东人,今年55岁。1978年高中毕业后,先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后被安排在林业队里种植果树。他承包了集体40亩果园,想借“山西5号苹果”的优势脱贫致富。但万没想到,果树刚刚挂果,就因天旱少雨而被泛滥的根腐病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雷茂端苦思冥想:怎样才能为村民寻找到一条摆脱干旱、发家致富的捷径呢?一天,他望着漫山遍野的野生槐树突发奇想:我们这里的槐树挺立悬崖,郁郁葱葱,经霜傲雪,生生不息,说明具有耐瘠薄、耐严寒、耐心干旱的天性;而槐米,又是极缺的中药材,它富含的芦丁成分是心血管病的克星。如果我们能将其改良培育成同时具有早果、多果、丰产优点的优良树种,不就成了农民脱贫致富之树吗?

于是,雷茂端自费到西北农大向专家教授学习树木杂交技术,又跑到陕西的河阳、白水,山东的烟台、寿阳以及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地,采集了许多槐树花粉和“接穗”,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为了筹集科研经费,他曾借债十万、倒贩药材、去城里卖血,还被广西一个恶作剧者敲诈勒索……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试验了18年,终于在偶然中发现了必然,在必然中看到了希望……

2001年8月的一天,雷茂端突然发现实验田里有一棵已经采摘过槐米的小槐树上,又长满了小槐米穗。雷茂端喜出望外,从那天起,寸步不离,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直到9月下旬,那株槐树的第二季槐米终于收获了。雷茂端从偶然中看到了光明,立即把那棵树上能作为“接穗”的枝条全部削下来,“高接”到自己“退耕还林”的国槐上,一共高接了12棵树。2002年,这12棵被“高接”的新品种又都生产了两季槐米。2003年,雷茂端采取了三大措施扩大试验,并把大哥、二哥也拉进试验圈里,作为“双季槐”的推广对象,每人嫁接了20棵。同时,他在自己的国槐地里又嫁接了10亩。到了秋天,他把双季槐科研报告带到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展览会上。杨凌是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示范区”,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雷茂端的研发成果得到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划出30亩地给雷茂端,作为“双季槐”旱地高效经济专项实验基地。

有了专家指导,雷茂端如虎添翼。他采用干土种植等技术手段,使实验连年取得成功,并得到杨凌农业科技中心和筹划委员会专家的认可。

2005年11月,雷茂端的双季槐科研实验项目被第十二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2006年11月,雷茂端应邀出席了第十三届中国杨凌科技博览会,并在“中外农民创业论坛”上发言。他的发言引起了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究院教授、研修部长金允性的高度赞赏。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农业科技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均予以报道。

2009年,雷茂端被沟东村村民高票选为村委主任,2010年兼任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被选为运城市人大代表。他高度重视双季槐的示范推广工作,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现在的沟东村,放眼望去,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宅院内外,大块梯田、小块角地,崖边边、埝根根,就连大门口只能栽一棵树的地方,都栽上了双季槐。全村共栽植双季槐5000余亩,2012年,两季收入450万元,全村人均7500元。雷茂端也获得了“中国农村改革百名优秀人物”、运城市“热爱运城,共谋发展百名优秀人才”、“运城市第三届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荣获“山西省绿化奖章”。运城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他的科研项目在全市推广。

猜你喜欢

东村杨凌运城市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理发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水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
两个山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