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的含量均匀度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2013-09-14李静玲李瑞明胡建楣林小凤范佩冰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维酸钾悬剂均匀度

李静玲 李瑞明 冯 鹏 胡建楣 林小凤 范佩冰

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14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080

阿莫西林(Amoxicillin)(C16H19N3O5S)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约为61.3 min。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单独用阿莫西林时容易产生耐药性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克拉维酸钾(C8H9NO5)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可与多数的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生成不可逆的结合物,具有强力而广谱的抑制β-内酰胺酶作用。阿莫西林制剂配合克拉维酸钾使用时能有效稳定阿莫西林,使其降解减少而疗效增强,且对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细菌均有效[1-3]。有关物质是药物中主要疗效成分在储存中产生或在原料制备中引进的,说明了药物对温度、湿度、光等外在因素的稳定度及药物本身使用中的安全性。含量均匀度是药物有效成分含量较小和比例较低时,在制剂的制备中可能引起分布不均匀而影响药物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制备的三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的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从而确定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符合制剂的控制指标[4-5],从而说明其安全性和制剂工艺的可靠合理。

1 仪器与试剂

1.1 试验方法

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岛津LC-1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 紫外检测器,浙江大学N2000 色谱管理系统, 色谱柱:Diamonsil C18,5 μm,4.6 mm×200 mm,北京迪马公司,柱温:室温;pHS-10A 数字酸度计。

1.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7.8 g,加水900 mL 溶解,用磷酸或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4.4±0.1),加水稀释至1 000 mL)-甲醇(9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20 nm。阿莫西林峰与克拉维酸峰的分离度应大于3.5,理论板数按阿莫西林及克拉维酸计算均应不低于2 000。

1.3 样品来源

本品所含的两种组分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均由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200101003,含量:阿莫西林(C16H19N3O5S)为 77.32%;克拉维酸钾(C8H9NO5K)以克拉维酸计为5.50%。经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检验符合规定。阿莫西林600 mg(以无水物计):克拉维酸钾42.9 mg(以克拉维酸计),样品批号:010506、010508、010510。阿莫西林对照品,批号:0409-9907,含量84.5%;克拉维酸对照品,批号:0429-9902,含量:91.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含量均匀度

本品为口服干混悬剂,每小包装量为2 g,每小包中克拉维酸钾(以克拉维酸计)仅含42.9 mg,约占装量的2.15%,按要求,需做含量均匀度检查,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含量测定方法,制定本品克拉维酸钾含量均匀度检查方法如下:

2.1.1 测定法 取本品1 小包,照含量均匀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Х E),置于500 mL 量瓶中,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 mL置25 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克拉维酸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制成每毫升中约含克拉维酸0.07 mg 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C5H9NO5的含量。三批样品中克拉维酸钾的含量均匀度[6-10],结果见表1。

表1 三批克拉维酸钾含量均匀度测定结果

2.2 有关物质

2.2.1 试验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品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 D),确定本品有关物质测定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其有关物质的考察采用自身对照法,各种色谱条件同前述。

2.2.2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溶液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调节仪器灵敏度,使阿莫西林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25%。再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各杂质峰面积之和与对照溶液(1%)主峰面积之和相比,计算出有关物质的量。采用自身对照法计算样品中有关物质的含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1)干混悬剂有关物质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三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1)干混悬剂的有关物质测定结果均小于1%,符合要求。

2.2.2 最低检出量 取对照品溶液,逐级稀释后,依上述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检测,记录色谱图,以主峰响应信号为噪声3倍作为最小可检测的信号(S/N≈3),当对照品溶液中的克拉维酸稀释至3.5 ng/mL 时,得克拉维酸最低检测量为0.035 ng。继续稀释,当对照品溶液中的阿莫西林稀释至5 ng/mL 时,得阿莫西林最低检测量为0.05 ng。色谱见图1、2。

图1 克拉维酸最低检出量HPLC图谱

图2 阿莫西林最低检出量HPLC图谱

3 讨论

干混悬剂是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并以干粉形式贮存,使用时加入溶液后则以混悬液形式供口服,因此特别适于对水、湿不稳定的药物。在临床上干混悬剂对儿童和部分有吞咽困难的成人是值得研发的一种新剂型,同时是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剂中提高稳定性的有效方法[11-12]。干混悬剂中有关物质对制剂质量影响重大,是药品质量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多数有关物质有确定的物质来源和途径,因此可以佐证制剂中的其他主要成分的变化。同时由于其含量微小,检测方法必须选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方法,本文选择公认的HPLC 方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有关物质进行监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是为了应对阿莫西林的不稳定性而制备的剂型,既有固体制剂(颗粒)的特点,如方便携带,运输方便,稳定性好等,又有液体制剂的优势,方便服用。本研究制剂是采用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14∶1)比例做成的干混悬剂,通过对其含量均匀度测定和有关物质进行的研究,可以确定本品在制备、贮藏及使用过程中其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质量合格标准,确保本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中所用方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测定结果表面制剂质量合格,所以在制剂使用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能确保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需要注意本文中干混悬剂放置2 h 后克拉维酸含量会有下降,所以测定中应在样品配制后2 h 内完成。干混悬剂使用时,一经配置后也同样应尽快服用,以免溶液中不稳定因素影响药效而带来不良反应[13]。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二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0-232.

[2]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United States Plarmacopeia (USP)Ⅺ Ⅻ [S].USP.2005:567.

[3]张珂.HPLC 法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的含量[J].药学进展,2007,5(31):221-223.

[4]吴小玉,常学军,李嘉宇,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师,2006,9(5):394-397.

[5]姜杰,邵志伟,李小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和静脉滴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安徽医药,2011,15(5):624.

[6]邓姿源.费休氏法测定阿莫西林颗粒水分[J].安徽医药,2006,10(11):844.

[7]许世辉,王芳,刘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利嗪胶囊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1,15(11):1362-1363.

[8]邢蓉,陈根德,桑冉.更昔洛韦乳膏中更昔洛韦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9,13(4):386-387.

[9]钟卫卫,黄树青.匀孕蕴悦法测定妇炎消阴道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2,16(1):46-47.

[10]骆莉莉.RP-HPLC 法测定抗妇炎糜阴道栓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8(12):165-167.

[11]韦翠玲,王丽华.尼美舒利干混悬剂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3-84.

[12]张忠伟,陈一凡.吗替麦考酚酯干混悬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1):85-86.

[13]周妮,宋金春.复方阿莫西林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医药导报,2012,31(4):491-494.

猜你喜欢

维酸钾悬剂均匀度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阿苯达唑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及其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国内外混悬剂质量控制要求及建议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判色新方法
曲安奈德混悬剂辅助治疗老年多节段胸椎骨折后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轻度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均匀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