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35例疗效观察1)

2013-09-13蔡金伟季晓霞沈亦彦李雯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气虚益气

李 颖,蔡金伟,黄 桢,季晓霞,裴 雯,沈亦彦,李雯斌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细胞缺血、缺氧,脑组织软化坏死,而最终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属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结合《神经病学》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及脑梗死分期标准疾病分期属急性期[3];年龄40岁~85岁。

1.2 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病中医重点专科门诊、住院患者,共入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73.40岁±1.49岁;病程8.86d±0.61d;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16例,2型糖尿病2例,冠心病及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3例,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1例。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72.17岁±1.37岁;病程8.64d±0.51d;冠心病3例,高血压病10例,2型糖尿病0例,冠心病及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2例,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药,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均同时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伴有感染者均同时用抗生素治疗。生理盐水250mL加入舒血宁注射液(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13020795)2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脑汤治疗。益气通脑汤组成:生黄芪60g,生山楂30g,地龙15g,全蝎6g,水蛭10g,地鳖虫15g,僵蚕15g,乌梢蛇15g。统一由本院中药煎药机制成密闭包装药汁,每包150mL。日服1剂,每日两包,分两次服,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及外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的变化。安全性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进行检测。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含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

1.7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系统。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呈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予以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予以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予以重复测量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评价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n 全血高切黏度mPs·s全血低切黏度mPs·s血浆黏度mPs·s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标治疗组 治疗前 35 6.96±0.92 48.10±7.97 1.71±0.21 0.60±1.02 5.70±0.87 4.45±1.29治疗后 35 5.49±1.071)2) 39.29±9.711)2) 1.41±0.241)2) 0.37±0.051)2) 4.75±0.651)2) 3.33±0.781)2)对照组 治疗前 35 6.49±1.05 46.51±8.72 1.66±0.23 0.59±0.83 5.84±0.90 4.76±1.30治疗后 35 5.96±1.041) 43.07±9.471) 1.56±0.231) 0.54±0.741) 5.27±1.011) 4.25±1.08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3)2.4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现患者有出血、皮疹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两组均未见异常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

组别 n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Lpa(mg/L)治疗组 治疗前 35 5.67±1.03 1.99±0.58 1.01±0.33 2.86±0.63 228.51±81.10治疗后 35 4.57±1.081)2) 1.66±0.481)2) 1.14±0.441)2) 2.38±0.681)2) 170.49±60.471)2)对照组 治疗前 35 5.77±1.05 1.95±0.65 0.99±0.33 2.84±0.79 256.49±82.71治疗后 35 5.12±1.031) 1.92±0.881) 1.04±0.281) 2.63±0.761) 231.91±82.99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气虚血瘀与中风有着密切关系。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指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提出了中风与瘀血的关系。《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提示了气虚是发生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金匮要略》首创中风病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此处的脉微可以解读为正气之虚。正气不足,则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致使经脉阻而发为中风。《景岳全书》指出:“中风麻木不仁等证,因其血气不至,所以不知痛痒,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不已偏枯痿废,渐至日增”。“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在脉中周流不息,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气亦需血的滋养、载运方不致耗散亏虚。气虚无力,无以帅血,则致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而瘀血久留,耗伤正气又加重了气虚。因此,运用益气活血法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益气通脑汤以黄芪为君,补气升阳以行血;以地龙、全蝎、水蛭、地鳖虫、僵蚕、乌梢蛇为臣,活血化瘀以通络,取虫蚁搜剔之义;以生山楂为佐,消食散瘀以行滞。本方以草本药与虫类药相配伍,攻取益气活血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脑、肾、肠及外周血管,增加其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地龙含有蚓激酶,蚓激酶是一种抗血栓药,含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与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能使纤维蛋白迅速溶解,同时可软化血管、恢复动脉弹性;水蛭有明显的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益气通脑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有显著改善,可能通过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的作用;同时,可能通过降低血TC、TG、LDL-C、Lpα,升高 HDL-C,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减轻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黄友歧.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47.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气虚益气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