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灾害风险评估

2013-09-11谢友宁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灾害矩阵污染

谢友宁,钮 钦

(1.河海大学 信息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 信息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1000)

信息资源对于拉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村信息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城乡“数字鸿沟”弥合势头良好。但在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不断进展的同时,存在一些信息污染灾害问题需要重视[1]。如信息资源中混入干扰性、欺骗性、误导性不良因子,利用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非法牟利;无价值、过时与错讹的种植养殖、科技致富信息泛滥,借农民朋友发财致富心切套取钱财并造成危害。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相反它是一种祸害[2]。当前,农村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开发相对滞后,信息环境法制化进程缓慢,信息污染已逐渐威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稳定的灾害因素。因此,加大对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治理和信息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迫在眉睫。

当前学者对农村发展中的信息化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策略探讨,农村信息服务评价,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弥合建议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等相关领域[3-6]。关于农村信息污染,仅有欧三任[7]从政治学科视角定性研究了农村信息风险与政治稳定问题。张桂香[8]站在科普角度提出了农村伪信息识别对策。已有的研究,几无学者从人文灾害角度,立足信息生态论去探讨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灾害风险问题,对信息污染灾害风险影响因子缺少定量研究和科学排序探讨。引起农村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污染灾害风险的因素很多,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复杂而缺乏定量数据系统支持。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指标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上相对成熟,简明、易行、可操作性强。作者依托信息生态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风险因子的重要程度,为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污染治理和信息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1 评估原理概述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一种集层次结构、比较权衡和数学方法于一体的分析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9]。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一是分析各因素关系,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自顶向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二是对同层各元素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三是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主要通过一致性指标和检验系数进行。一般地,当CR<0.1时,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灾害风险评估,能将复杂的评价过程模型化和数量化,使整个评估过程在定性指导下定量比例尽可能大,从而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评估方法

2.1 信息污染风险因子拟定

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风险评价其基本途径是构建评估模型,其中的重要工作即是确定污染因子,其次是确定各因子权重函数及各污染因子风险评估。

综合考虑评估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结合现阶段农村信息污染灾害特点,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筛选出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灾害风险因子体系。评价体系包括3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表1)。

表1 农村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污染风险评估体系各因子及其权重

表1中目标层即评估目标为信息污染风险,准则层指评估的角度,主要分为生活信息污染和生产信息污染2个大方面综合评估。生活信息污染又可细分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信息污染等方面。生产信息污染涉及科技、政策、就业等污染因子。

C1社会谣言。基于重大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通过网络、口头多种传播方式广泛传播的一种未经证实的信息[10]。它将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正常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

C2腐朽精神文化信息。包括农村婚丧旧俗和文艺演出中的封建迷信和色情信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所散发宣传资料中的蛊惑人心、动摇意识形态信息及非法出版物中的赌博、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等[11]。

C3健康养生误导资讯。指在利益驱动下,不法分子制作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畅销的养生类书籍等媒介中传播的对健康无益甚至有害的误导性资讯。

C4非法融资信息。主要指以私人钱庄、典当业、民间集资、投资咨询公司、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出现的[12],未经法律和金融监管机构批准传播的融资信息[13]。

C5诱骗性购物广告。指经营者通过采取违规使用绝对性语言表述、概念炒作、夸大功能及销量数据、植入式广告等极富诱惑煽动性语言文字、声像信息[14],刺激农村消费者购买欲望。

C6垃圾手机短信。指通过短信向用户传播违法、不良信息,或者是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强行进行短信广告宣传[15],影响信息环境。

C7虚假农资信息。指以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机具及配件等农资商品为重点,利用广告、说明书、虚假标签、假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或者包装标识等对农资商品做虚假宣传的违法信息。

C8坑农购销订单信息。指非法公司以虚假身份或资质,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甚至与基层政府合作,向农户推介的订单农业信息。通过与农户签订虚假购销订单合同,以推销自己的种子、产品、器具为手段,套取农户资金[16]。

C9政绩型生产引导政策。指极少数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不经科学论证,通过政策信号传导,盲目甚至强制向农户推广某项种植养殖项目的政策规划信息。

C10虚假农技信息。包括各类精心包装的农业科技公司推广的特种种植养殖信息,优良特效防虫、防疫技术信息等;一些社会活动如农业科技研讨会、特种农产品推介展销会试图通过伪专家、技术人员收费推广的虚假农业科技信息等。

C11气象灾害信息误报。包括农、林、水和气象等部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或由媒体自主在未做或难以做出科学分析的情况下,向农户不定期发布的误导性暴雨、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和寒露风等气象灾害信息等。

C12虚假就业创业信息。指通过非正规渠道在乡村地区发布传播,或假借正规权威机构传播的创业项目、连锁加盟、境外高薪务工资讯。

2.2 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运用YAAHP软件进行该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构建,选取目标层1个、准则层2个和指标层12个,共15个主要污染因子作为指标,分为3个层次 (表1),构建农村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污染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评价模型构建模型完成后进行逻辑错误检验,通过后即可进行后续操作。

2.3 判断矩阵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主要通过对各层次中元素间的相互重要性判断,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将判断结果用数字表示为矩阵形式。判断矩阵的构造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在YAAHP软件中,需要首先对同层各元素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每个层次之中构造比较矩阵,进行要素间的两两比较,依据一定的决策准则,确定要素之间的优劣差异。

式中,R为判断矩阵,n为两两比较的因素数目;rij是判断矩阵R的元素,表示两因素相对于某一准则下相对重要性的标度。为了使各要素之间能够得到量化的判断矩阵,一般采用9级分制(表2)。

表2 判断矩阵的量化 (9级分制)

根据各指标含义和研究实际,参照层级分析法,判断矩阵量化法,通过电子邮件向专家咨询,统计分析专家回馈意见,构造判断矩阵。分别为:

2.4 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得出因子权重

在判断矩阵确定之后即计算各因子权重,这在计算软件中会轻易实现,同时会自动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式中,RIj为aj对应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通过YAAHP运算可得,随机一致性比率<0.1,满足条件,可以认定该层次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不需调整。最新的研究指出,在AHP法中只要在层次单排列中进行过一致性检验,不必检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常常可以省略[17]。

3 结果与分析

评估结果见表1。在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生活类信息污染和生产类信息污染两者权重几乎相当,因此在信息污染治理过程中对两者要同等重视。在生活信息污染的6个细分指标中,社会谣言和非法融资信息的权重远大于其他灾害因子,腐朽精神文化信息所占权重也相对较大。生产信息污染方面,虚假创业就业信息占据首位,虚假农业科技信息紧随其后,其他占较大权重的还有政绩型生产引导政策、虚假农业生产资料信息。

式中的CIj为与aj对应的层次判断一致性指标。其中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公式为:

4 小结与建议

农村信息资源迅猛增长既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带来信息污染灾害等不和谐因子。信息污染灾害因子的存在,使农户难以辨别真假优劣信息,对信息的信赖度大大降低,影响了有效的创业致富和农技农资等信息的科学合理利用,造成决策失误,甚至还会给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农村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污染灾害的防控和治理也应着眼于生产生活两大领域,从农民信息辨别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环境政策法规及技术规制和农村信息污染灾害风险预警等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农民信息辨别能力和信息素养。农民信息能力和素养普遍较低,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使农民对信息的需求逐步增强,信息素质亟待提高[18]。只有不断提升农民信息获取和利用水平,提高他们对伪劣信息的识别能力,加强信息行为风险教育,才是防控信息污染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科学信息观念的树立和良好信息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农民增强对社会流言、谣言的辨别能力,有利于他们自觉抵制腐朽精神文化信息,促进他们敏感地把握适合市场经济时宜的创业就业致富信息。

完善信息政策法规,健全服务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农村信息传播的监控和管理,着力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完善信息服务行业规范和政策法规[19]。借助技术、行政、司法和经济等手段,坚决打击农村非法融资信息、虚假农业科技信息。应不断完善权威的就业创业信息库,防止非正规渠道来源就业创业信息坑害农民。要加强对信息媒体和电信运营商的监管,严厉惩处各类诱骗性购物广告、健康养生误导资讯发布,强化对垃圾手机短信的管控。对受众众多、影响甚远的政策信息要进行科学论证,不出台单纯追求政绩的生产引导性政策信息。对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项目,如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要帮助他们识别供销信息的真实性、适用性,引导他们依法签订合同,寻求法律保护。

建立农村信息污染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针对日益猖獗的农村信息污染灾害,建立起一套感应和监测信息污染潜在风险灾害的机制。通过对信息源、信息传播途径、信息内容的即时评估和监测,对可能造成农村信息污染灾害的信息因子进行预警。要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在政府与农村信息联系中的作用,同时及时感应和发现农村当地信息污染灾害风险,协助管理部门做好疏导。当特定信息污染因子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造成较为显著灾害影响,且影响可能持续蔓延和发展,相关部门要及时疏导并启动应急管理机制。

[1]夏日,程刚.我国信息污染研究状况分析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4):423-426.

[2]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01.

[3]李瑾,赵春江,秦向阳,等.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村级视角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9):4110-4120.

[4]张莉,张艳.农村信息化对农民生计改善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13-19.

[5]董越勇,朱莹,陶忠良.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5):689-695.

[6]邵碧嘉,谢帅,蔡海航.数字兴农开创杭州农村信息化的新模式 [J].浙江农业科学,2011(5):1201-1203.

[7]欧三忍.信息化背景下农村信息风险与农村政治稳定[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8]张桂香.如何帮助农民识别伪信息 [J].情报杂志,1996(5):35-36.

[9]李放歌,柏继云,赵红杰.层次分析积因子位次赋值数据求权重研究 [J].运筹与管理,2005,(14)6:60-63.

[10]钟厉.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群体极化现象 [J].新闻爱好者,2012(3):63-64.

[11]王连文.为基层文化建设说点话 [N].中国文化报,2012-3-13(1).

[12]熊伟.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原因探究及发展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13]褚保金,张龙耀,杨军.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批发基金机制设计和监管创新 [J].经济体制改革,2012(1):140-143.

[14]杨忠军.中国电视购物广告现状及对策研究 [J].中国商贸,2009(9):13.

[15]王林林,仲伟俊.垃圾短信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J].系统工程,2011(2):118.

[16]杨明洪,李彬.中国订单农业违约风险因素评估:来自山东的经验 [J].财经科学,2009(12):108.

[17]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9.

[18]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3):257-261.

[19]刘晓红.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1-27.

猜你喜欢

灾害矩阵污染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