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用于轻中型脑梗死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2013-09-11李递通邓鹏飞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分值

李递通 陈 玉 邓鹏飞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老年脑梗死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同时也是脑神经科的多见多发病,其临床主要并发表现为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记忆、计算、方向以及语言等能力衰退或缺失〔1〕。此病最大表现之一为绝大多数存活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遗留记忆或智能障碍,同时增加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2〕。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老年脑梗死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1〕,其严重影响预后,使患者适应社会能力受影响,且全面康复也大打折扣,同时大大提高了演变为血管性痴呆的概率。目前,行业内对脑血管病记忆与智能障碍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一线工作者的焦点。本文观察给予常规脱水、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临床相应对症治疗加用奥拉西坦静脉滴注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轻中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7.5岁,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23例。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语言不畅、单侧肢体麻木以及无力,体征多出现单侧肢体瘫痪或者轻度偏瘫。34例运动障碍型,感觉-运动障碍28例,单纯感觉障碍19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12例,9例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血糖以及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50~81岁,性别不限;经CT或MRI诊断为非重型脑梗死,Hanchinski缺血>7分;发病时间<3 d。排除标准〔3〕:不能口服试验药物;对试验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有肝及肾严重原发性疾病;肝肾功能均超正常值;患有造血系统的严重原发性疾病;3个月之内参加过其他的药物实验;正在使用其他有关脑保护剂;患有精神病、痴呆以及酒精依赖的患者;对镇静剂形成药物依赖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临床出现的相应对症治疗,如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 ml+血塞通注射液(500 mg),1次/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 g)(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1次/d,疗程为21 d。在治疗开始前与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的记忆与智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分别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记忆与智能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量表分数以及BI分值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21 d的MMSE量表分数以及BI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组治疗后21 d的MMSE量表分数以及BI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1 d的分值(P<0.05)。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性别(男/女) 病程(d) BI(分) MMSE(分)治疗组 50 65.4±8.5 28/23 54.7 ±31.1 71.5±12.5 14.9±4.5对照组 50 68.3±7.7 26/23 52.1±29.8 70.5±11.8 13.7±5.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量表分数及BI分值治疗前后比较(±s,n=50)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量表分数及BI分值治疗前后比较(±s,n=50)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 MMSE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后BI治疗前治疗组 21.46±1.65 30.21±1.781)2)86.98±3.21100.21±4.091)2)对照组 22.09±1.43 25.58±1.21 86.45±2.98 88.34±2.32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21 d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由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如高血压、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等脑部血管性疾病导致,其发展过程从较轻微认知障碍逐渐发展到痴呆等综合征。临床上,轻中型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认知障碍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有观察显示脑梗死后3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无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和全面认知减退严重,此症状常见于老年患者〔3〕。因此,老年患者脑梗死后的治疗方法的探索尤其重要。

奥拉西坦(欧兰同)为当前的一种新型脑代谢改善药物,本文临床应用主要为灭菌水注射剂,其具有极易透过患者血-脑脊液屏障的特点,容易到达靶部位,发挥疗效较快。研究表明〔4〕奥拉西坦作为环GABA衍生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激活腺苷酸激酶,促进磷酯酰胆碱合成,从而提高大脑皮质以及海马部位对乙酰胆碱的转运速率,促进脑代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改善脑梗死记忆与智能障碍患者的认知以及行为,是预防继发性脑损伤的有效手段。另有文献报道〔5〕奥拉西坦利于患者缺氧后脑电图的恢复,通过激活腺苷酸激酶促进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以及能量的储存,提高三磷酸腺苷的转化以及葡萄糖代谢率,从而促进蛋白质、磷脂以及核糖核酸的合成。同时奥拉西坦可以通过促离子和促代谢作用影响人脑的长时程增强和记忆,从而改善记忆和学习功能,发挥激活、保护和修复脑细胞的作用。临床观察显示,其可明显提高患者脑梗死部位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预后〔6,7〕。本文提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记忆以及智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得到了改善,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 孙 洁.奥拉西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09;12(1):102-4.

2 李 鸣.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9(34):90-1.

3 宁 彤,梁建军.奥拉西坦胶囊治疗痴呆临床试验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8(16):3-5.

4 龙 威,陆 刚,丁春梅,等.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364-5.

5 华金宝.奥拉西坦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脑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4):1200-2.

6 任 俊,张 鹏.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35-6.

7 刘宏雁,谢湘林,邹洪斌,等.盐酸多奈哌齐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5):435-7.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分值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病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