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与吞咽障碍

2013-09-10刘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吸入性脑血管病障碍

刘红

吞咽障碍作为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而日益增多,由此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水分营养物质摄入障碍、窒息及心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高了致残率及病死率[1]。本文从脑血管病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以下综述。

1 吞咽障碍的发生率

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吞咽障碍发生率为30%~50%,随着病程的推移,发生率逐步下降。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病变的部位有关,特别是双侧的、多发的病灶及脑干部位病变引起的吞咽障碍为重。

2 正常吞咽运动过程

正常的吞咽运动是从食物进入口腔,放置在舌中央部开始,舌做快速的波浪式运动,把在舌中央部的食物送至咽喉部,食物到达咽喉部时,软腭弓上提,把鼻咽腔封堵,起到防止食物进入鼻腔的作用。进而食物推向会厌的下方,进入食管。故正常的吞咽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以上任何一个阶段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运动受阻,发生进食困难。所以,从正常的吞咽过程3个阶段而分,吞咽功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食管期吞咽障碍,大多数脑血管病的吞咽障碍是这3期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呈混合性吞咽障碍[2]。

3 吞咽障碍的检查

临床上要确定是否有吞咽功能障碍,必须详细的了解病史,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及特殊检查后才能确定。

3.1 病史及一般检查 检查一般状态,进食动作,发音及面部状态,并详细询问既往史。(1)一般状态:包括脱水症状,营养状态,吸入性肺炎的症状等。(2)进食动作:包括有无呛咳,进食所需时间,一次进入口腔内的食物量,饮食的嗜好,进食动作是否需要帮助及方式等。(3)发音及面部状态:有无构音障碍,有无感情失控 (如强哭、强笑),有无流口水,咳嗽的强度及频度。(4)既往史:详细询问既往脑血管病病史。

3.2 神经系统检查 包括认知功能检查,脑神经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1)认知功能检查:半侧空间失认的存在主要对患者的摄食动作有影响。(2)脑神经检查:与吞咽运动有关的脑神经主要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脑血管病导致这些神经受累,均可引起吞咽障碍。(3)影像学检查:脑血管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病变主要在脑部,因此必须做颅脑CT或MRI检查。根据这些检查,以明确脑血管病的病灶为单发还是多发,病变位于大脑半球还是脑干部,如果病变位于脑干部,还需明确属于脑干部哪一水平(中脑、脑桥、延髓)。通过这些检查,有助于区分真性球麻痹还是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对康复及预后的估计有一定帮助。(4)特殊检查:①Videofluorography(VFG法):即在X线透视的条件下,让患者吞咽造影剂 (50g钡加100ml水调成糊状,每次约5ml),观察造影剂从口腔到咽喉、到食管的移动状况。造影剂通过咽喉的时间若在3s以上,则出现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②饮水试验法:让患者取坐位,饮30ml常温的水,观察全部饮完的时间,观察时应注意有无水从口角流出。此法简易,适合于观察初次发作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期有无吞咽障碍存在。同时,饮水后语言清晰度亦可预测吞咽障碍有无存在。

4 吞咽障碍的诊断

如果患者存在流口水、构音障碍、湿性嘎音、进食呛咳、反复肺部感染、体质量下降、口腔失用,同时伴有神经病学检查异常存在,即可诊断[3]。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真性球麻痹所致及假性球麻痹所致,两者预后不一,必须予以鉴别,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见表1。

5 吞咽障碍的评估

吞咽障碍程度的评估可根据VFG检查方法进行评分,重症为0分,正常为10分。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分 (见表2)。

表1 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Table 1 Identification of the bulbar paralysis and pseudobulbar palsy

表2 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分Table 2 The score of dysphagia severity

6 吞咽障碍的治疗

尽管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吞咽障碍85%以上经过治疗可以恢复或减轻,但治疗如不及时,丧失了恢复的最佳时期,导致终身需鼻饲进食。因此,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吞咽障碍应尽早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撤销鼻饲。吞咽障碍的治疗必须对治疗目标给予估计,即是功能水平的恢复还是能力水平的恢复。一般来说,初发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出现的吞咽障碍,约85%以上经过治疗后能得到恢复,而反复多次的脑血管病导致的吞咽障碍,仅能改善吞咽能力,11%以上最终以鼻饲维持营养[3]。(1)对吞咽障碍的治疗首先是保持口腔卫生及全身状况的改善。保持口腔的清洁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最基本措施。脱水及低营养状况的改善,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因此,给予补液或中心静脉营养是必要的[2]。(2)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VFG检查,确定有无误咽及口腔期障碍。有进食困难时,立即行鼻饲,但建议鼻饲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它可以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3)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分为直接吞咽训练及间接吞咽训练。直接吞咽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吞咽反射的调整、与吞咽有关的肌力训练、代偿性吞咽策略;间接训练指改变食物性质、调整进食环境、方式及进食姿势[4]。(4)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冰块按摩颈部及颊部皮肤,目的是减少患者流涎;咳嗽训练对防止误咽很重要。

临床医生应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脑血管病引起的吞咽障碍,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及早回归社会。

1 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4):367-371.

2 方针,何帮剑.针刺配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2):161-162.

3 王静.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3):106-111.

4 彭慧渊,杨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0(10):78-80.

猜你喜欢

吸入性脑血管病障碍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