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3-09-10戴青原杨西云刘中梅胡家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内脏细胞因子硬化

戴青原,郭 涛,杨西云,刘中梅,赵 昭,胡家丽

内脏脂肪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调节糖脂代谢、血管平滑肌的成熟,参与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是联系糖脂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新纽带[1]。本文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单纯性冠心病及正常人群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进行观察,分析内脏脂肪素与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 (65.5±7.8)岁。单纯冠心病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 (64.5±8.1)岁。同时选择2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 (62.5±7.5)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具有均衡性。排除1型糖尿病、肝功能指标异常、各种急慢性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肿瘤患者、有长期酗酒及吸烟史等不适合参与研究的人群。

1.2 方法 测定所有受试者空腹血糖 (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同时测量患者身高、臀围、腰围以及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 (BMI)及腰臀比(WHR)。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诊断,采用Gensinin标准[2]进行积分评定,其中积分之和<4分为不发病,积分之和>4分属于患病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内脏脂肪素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比较 3组BMI、WHR、内脏脂肪素、FPG、TC、LDL-C、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BMI、WHR、内脏脂肪素、FPG、TC、LDL-C、Gensini积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冠心病组内脏脂肪素、TC、LDL-C、Gensin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内脏脂肪素的相关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脏脂肪素与BMI、WHR、FPG、TC、LDL-C、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P<0.01),对BMI、WHR及FPG等进行纠正后,内脏脂肪素与Gensini积分仍具有相关性 (P<0.01);以内脏脂肪素为因变量,BMI、WHR、FPG、TC、TG、LDL-C、Gensini积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BMI、WHR、FPG、Gensini积分与内脏脂肪素水平独立相关 (见表2)。

表1 3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in 3 groups

表1 3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in 3 groups

注: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BMI(kg/m2)WHR内脏脂肪素(μg/L)FPG(mmol/L)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Gensini积分(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25 22.45±1.25*△ 0.98±0.12*△ 27.89±6.58*△ 7.69±0.58*△ 4.98±0.84*△ 1.31±0.78 3.64±0.52*△ 1.38±0.31 45.23±18.54*△单纯冠心病组 55 20.25±1.02 0.90±0.07 18.58±5.23△ 5.21±0.39 4.52±0.92△ 1.39±0.64 3.15±1.10△ 1.47±0.27 22.69±12.58△对照组 20 19.98±0.58 0.88±0.03 10.56±1.21 5.12±0.42 3.74±0.29 1.24±0.25 2.84±0.74 1.79±0.21 0

表2 内脏脂肪素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in visceral fat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证实,脂肪组织不仅具有储备机体能量的功能,还可以分泌2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细胞因子。2005年日本科学家Fukuhara等[3]利用DD-PCR技术发现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因其在人和鼠的腹部内脏脂肪组织高表达而命名为内脏脂肪素 (Visfatin)。

内脏脂肪素与其他脂肪细胞因子一样,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具有广泛的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活性。但对内脂素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存在分歧,目前还不能认为内脂素是糖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纯冠心病组、对照组的内脏脂肪素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唱丽荣等[4]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内脏脂肪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体质指数、WHR、FPG、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对其他因素校正后,内脏脂肪素与Gensini积分仍具有相关性。表明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无创指标。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血管病变是导致其他复杂病变的基础,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慢性低度炎症和胰岛素抵抗是两者共同的发病基础。内脏脂肪素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中,具有调节免疫和促炎症反应的功能,是与一大类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本研究结果提示,内脏脂肪素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它可能是联系慢性低度炎症、糖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

综上所述,内脏脂肪素作为一种可能参与并影响糖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细胞因子,目前虽然在其调节及作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生物学意义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讨。

1 孟鸿琼.内脏脂肪素的研究进展 [J].海南医学,2012,23(7):104-109.

2 Seizer A.On the limitation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trials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a clinician's viewpoint[J].Am J Cardio,1982,49(1):252-255.

3 Fukuhara A,Matsuda M,Nishizawa M,et al.Visfatin:a 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 mimics the effects of insulin [J].Science,2005,307(5708):426-430.

4 唱丽荣,周桂霞,毕锡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9,17(2):598.

猜你喜欢

内脏细胞因子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好吃的内脏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