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山那水——中国山水画新世纪新方阵

2013-09-08杨维民

中国艺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青绿水墨笔墨

杨维民/文

那山那水
——中国山水画新世纪新方阵

杨维民/文

THE BEAUTY OF LANDSCAPE——A NEW TEAM OF LANDSCAPE ARTISTS IN THE NEW ERA

图1 [清]王时敏 虞山惜别图

图2 [清]王撰 仿黄公望山水

中国的山水画自唐代绘画分科以来,一直被视作很重要的一个绘画种类。宋代画坛山水画最为突出,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水墨格法空前,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些都使得宋代的山水画,发展了多种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另一方面是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了,在重彩中讲究笔墨技法,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于是中国的山水画开始有了青绿和浅绛山水之分,即所谓工笔与写意。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无论在笔法与用墨技巧上都形成了诸多风格,在清代由“四王”做出了总结式绘画,但是由于过于模仿反而失去了生命活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画受到了冲击。在山水画的发展上,呈现出多样化:有承继南宗的传承派,如江南的潘天寿、谢稚柳、陆俨少等,有以传统为基础的改良派,如岭南的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等,有博众家之长、独成一体的革新派,如黄宾虹、林风眠等,但总体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还有些曾有学西画经历的人,把西方风景画的观念、方法与山水画的观念、方法相结合,创造出彩墨风景,其代表画家林风眠汲取了西方印象派的外光方式,在取景、构图、笔墨,尤其色彩上取西画特点,多采用方构图,以色彩为主,适当加入明暗,采用焦点透视法处理空间,作品意境丰富。

图3 [宋]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后,画家们纷纷由自由职业者变成了国家文化艺术机构的专业人员。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及“双百”、“二为”的国家文艺方针指导下,出现了以现实写生入画的主要创作方法,把山水与工地、厂房、梯田、高压线、铁路、火车、汽车等结合起来,表现社会主义祖国的新风貌,或者描绘革命圣地,或者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进行创作。画家们纷纷在作品中加上了色彩,此青绿为主,画的画都工整、漂亮。画法写实,趣味通俗,并且是正面歌颂,一改过去的荒寒孤寂的文人意境。在这个大背景下,一批新的山水画家涌现了出来,如赵望云、李可染、关山月、石鲁、傅抱石等,出现了《江山多娇》、《万山红遍》、《南泥湾途中》等具有典型性的代表作品。由于他们在学院中的影响,出现了众多的继承者,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们,他们有一定的素描功底,以写生为主要手段。尤以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为甚,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学生。其中画油画出身的吴冠中,约20世纪70年代开始画彩墨风景。他的作品多吸取了西画的点、线、面形式构成。

随着“文革”结束,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在新环境中,山水画家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新语境的融合与互渗。至80年代中期,水墨的现代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一些画家认为,要彻底改造传统,一些画家则采取审慎态度,借鉴西方,试用新材料、新技法,另外转向抽象水墨的画家也比比皆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浪淘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十年中,诸多新山水画家的作品逐渐成熟,并且探索渐渐回归理性,涌现出了诸多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山水画家。

图1 [元]倪瓒 幽涧寒松图

图2 李可染 清漓烟岚图

图3 [宋]范宽 山行旅图

图4 [宋]郭熙 早春图

图5 [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图1 关山月 雨后云山

图2 齐白石 山高水长

图3 黄宾虹 春江放舸

地处江南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在潘天寿影响下,更多的是在继承了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代表性画家如卓鹤君,把空间分割与笔墨表现、水墨写意与青绿色彩兼收并蓄相统一,既现代又富传统意味。除了杭州,在南京、武汉等江南诸地同样有许多有实力的新派山水画家。如南京艺术学院的方峻先生把“将青绿山水绚丽的色彩和水墨山水清新的韵致融为一体”,以自己特有的笔墨技巧的创造与运用,营造出独特的笔墨气象和意境。现当代山水画家以写意山水画家居多,但也不乏痴迷青绿山水创新探索而有成就者。时任哈尔滨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的卢禹舜教授也以青绿山水画创作的创新成就引人注目,后晋京调入中国国家画院。他借助笔墨以形天地万物,把笔墨语言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中国式的表达外部世界的方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现代山水画风格,以精妙的笔墨渲染宏大的外观世界。湖北美术学院刘一原教授的“心象风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根基上拓展、衍化而出的现代水墨山水新样式。“心象”即画家心灵迹象的物化映现。“一原心象”现代水墨艺术样式里呈现的山水却有着比传统山水更为宽泛和多义的内涵。在北方,中央美术学院的贾又福先生以太行山为创作基地,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区体察生活、感悟自然,逐渐形成幽邃神秘与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同时,贾又福教授在长期的山水画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山水画教学体系。这不仅仅是对以李可染先生为代表的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教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根植于中国画传统、契合中国画根本发展规律的再创造。新时期南北美术学院的山水画教学思想体现了学院派学术体系的系统性、严肃性和完整性,标志着当代新山水画学术理念的萌发和生长。正是南北美术学院教师们孜孜不倦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以及教学实践中追求崇高和自由的精神风范的有力而广泛的影响,培养出了新派山水画创作的佼佼者,形成了一个新世纪中国山水画家的学院新方阵。

如今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变异已经和世界当下多元文化语境相融,进入了泛艺术时代。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状态愈加丰富多彩,其中尤以“70后”构成的学院新方阵令世人刮目相看。他们通过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接受中西合璧的艺术训练。经过比较、解构,进而认识到中国画的发展在东方文化大系中拥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无论是从材料技法、表现语言、评价赏析上都有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它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形态。欧洲古典风景油画的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的创作理念截然不同。西方注重对景写生,研究光线、质感、空间,用焦点透视的绘画方法,追求一种现实的真实感。中国山水画家也追求“真”,但这种“真”跟西方的“真”有本质区别。重神似,讲气韵,是中国山水画的终极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比人物画更具灵性。相对于西方的绘画,正是由于那种没有规矩、刻板的形光色影,使得中国的山水画具有更强的想象空间。反思从20世纪初的改良中国画的呼声到前些年“末路”说,是我们的评价标准有问题而不是中国画本身的问题。古人的中国画论体系绝对是完整的,传统的笔墨学说也是很严谨的,无论材料和技法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试问今日的中国画艺术家们:现在你们还在重砌炉灶试验吗?还在千方百计寻找你们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图像和西方当代艺术的对应吗?这些真的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创作。我们相信我们的先人是相信我们自己艺术的基础,创作一定要自信。传承不是迷信,创新不是忘本。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历史使命感,但是我认为现在年轻的艺术家,他们面对历史和未来更现实、更真实。他们既注重学术的研究又不放弃市场,作品中既讲究技法也带有生活观念,他们强调个性也关注社会,他们总结了前辈们成功的地方,以他们一代人特有的睿智,努力让自己的创作更完美。他们不仅在东西方差异的艺术传统里寻找契合点,也在青绿工笔和浅绛写意两大传统山水画艺术中挖掘,在不断地解构和融合中构建新派山水画的新语言、新图式,在文化传统的坚守与新的人文理念的吸收中创造新的艺术境界。他们不仅是学院艺术之骄子,也是当今艺术市场的宠儿。正是有了他们一代新世纪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中坚力量——学院新方阵,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画的发展没问题。今日中国山水画艺术也会日益多元精彩。在《论语·雍也篇》里,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新世纪新方阵的中国山水画家将绘就心怀的“那山、那水”,呈现于新世纪新时代。

图4 [元]倪瓒 容膝斋图

图5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2013年6月4日于京城嘉园

猜你喜欢

青绿水墨笔墨
笔墨童年
水墨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墨色清趣 明代青绿山水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从青绿到枯黄,以芳心书墨香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