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研究——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

2013-09-06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张 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长沙 410205)

旅游会计是专门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1]。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则是指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中将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特点,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懂得旅游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并能够系统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人才。

2010年印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知中明确指出,“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转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思路,寻求新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日益迫切。现阶段,旅游企业是旅游业这一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主体,其会计活动对于其经济核算、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培养基于交叉学科背景的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旅游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旅游企业主要指旅游社、酒店、旅游景点等直接旅游企业[2]。这些旅游企业的基层财务会计人员以及中高层领导,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问题。基层的财务会计人员在专业教育方面知识层次较低,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教育;而旅游企业领导则普遍缺乏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3]。

(二)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就业面临严峻形势

现阶段,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与会计密切相关,会计就业范围非常广泛,加之会计专业办学成本低、市场准入门槛低,致使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都青睐于会计专业。近年来,会计专业仍然是炙手可热的。然而,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趋同性,多数本科高校培养的都是会计从业人员和初级会计人才,中低端会计人才在我国已经开始趋于饱和状态。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疲软,供需矛盾突出,这些因素导致本科高校会计人才的就业形势严峻。

(三)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转变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除了知识结构层次较低、道德水准不高外,关联学科知识缺乏也是存在的一个重要弱点。而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要通过改革来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要重视培养高端的会计人才外,还可以从交叉学科角度着手,培养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的会计人才。

二、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旅游企业会计人才既要精通会计业务,同时又要能够懂得旅游企业的经济管理。因此,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与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核心内容一脉相承,同时又要能够诠释旅游企业会计人才的特色。因此,旅游企业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会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在旅游企业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能借助于会计职能的实现适时参与旅游企业经营决策与战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应包含四方面内容,即职业价值观、综合性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参与管理才能(见下图)。

职业价值观是指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综合性专业知识是指旅游企业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及财务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对理解的专业知识进行纵深化拓展,掌握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管理会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业务技能是指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在旅游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参与管理才能是指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适时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经营决策中。

三、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高校在进行旅游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应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中怎样对课程进行结构优化和整合,这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既要与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核心思想相一致,又要突出其针对旅游企业的特点。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与市场需求密切对接的原则

在课程设置时,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并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紧密结合,同时要注重与会计专业领域发展前沿问题的衔接,使设置的课程体系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特点,能够满足市场对旅游会计人才需求所应具备的相关素质要求。

2.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

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事实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当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单位工作以后,往往需要对其所在行业的会计业务知识做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传统的会计专业大都培养的是“通用型”会计人才,没有突出特殊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也主要侧重于从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审计等方面的能力。然而,旅游行业是很特殊的行业、包含的企业种类也较多。因此,旅游企业的人才培养除了要设置传统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外,还必须注重与旅游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3.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企业会计人才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与此同时,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必须走一条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路子。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使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各方主体实现共赢。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

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纲领,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能力与应用能力兼备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应从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基础知识课程体系

这主要是通过设置的公共课程(政治、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以及选修课的方式实现。一方面公共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在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专业知识课程体系

这需要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从理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共同构建。

第一,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处理、审计等能力。同时,在设置课程时应特别注重开设与旅游企业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然而,目前关于旅游企业会计方面的教材主要是针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层次的。即使有少数针对本科会计层次编写的教材,也没能很好地将旅游企业与会计相结合,其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交叉重叠成分很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教材建设,以提供适宜于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层次的旅游企业会计类教材。

第二,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需要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主要指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外实践包括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具体实现途径有两个:一是鼓励旅游企业将人才招聘提前到毕业实习环节。在这种方式下,学校可以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难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对实习阶段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从中选择优秀实习生进入到单位工作;而这些优秀实习生经过了实习阶段后,对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也都较为熟悉,对其正式进入企业后快速提升工作效率非常有利。因此,这种将人才招聘提前到毕业实习环节的方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二是与旅游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可以通过在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实现。

3.管理能力课程体系

旅游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在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从事会计工作,而且是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在适当时候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并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转向旅游企业管理层。因此,在旅游企业的人才教育中,必须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管理学、企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以外,还必须针对旅游企业的特点开设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方式等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同时,应加大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开设力度,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预测、决策能力。

:

[1]谢达理,万新焕.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8-20.

[2]吴必虎.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徐雪.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与改革[J].财会研究,2009,(19):31-32.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