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人群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检测与分布特征分析

2013-09-06闫津津冯珍如王美玲闫存玲郑新芝李志艳史晓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项目数变应原过敏

闫津津,冯珍如,王美玲,闫存玲,郑新芝,李志艳,史晓敏

目前国内外检测变态反应病的变应原(allergen)较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skin picked test,SPT)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前者由于会产生较大的痛苦,不太被患者接受;后者只需抽取少量静脉血即可,因而应用广泛。准确判断变应原sIgE的结果对明确诊断,接受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有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CCD)可能会产生假阳性,干扰sIgE的结果判定。CCD的主要结构包括β1,2-xylose(木糖)和 core α1,3-fucose(海岩藻糖)[1]。现国外有很多关于CCD生物学功能的报道。研究表明,在变应原和非变应原中均有糖基化结构,该糖基化结构引起的IgE为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IgE to 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anti- CCDIgE),是引起交叉反应的一类糖基抗体[1]。这类糖基可表现在花粉、植物类食物、昆虫的毒液等中,引起机体产生 anti-CCDIgE,anti-CCDIgE是否引起过敏症状还未有定论[2],临床相关性研究提示一般不引起机体的临床过敏症状[3]。anti-CCDIgE 由于与其他变应原的IgE有共同的抗原表位,存在交叉反应,这说明一些sIgE阳性的患者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则是 由 于 anti-CCDIgE 引 起 的[2]。anti-CCDIgE是否会引起临床过敏症状,是否需要治疗,对sIgE诊断有无干扰,国外虽有报道,但并未明确,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首次在中国对北京地区人群血清anti-CCDIgE与性别、年龄、职业暴露、临床过敏症状等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预防和诊治变态反应病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2010年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体检的本院工作人员共1 377例,其中男349例,女1 028例;年龄22~91岁,平均(42.3±3.8)岁,其中20~40岁650例 (青年组,男98例,女552例),41~60岁587例 (中年组,男202例,女385例),>60岁140例 (老年组,男49例,女91例);行政人员412例,医护人员965例;无过敏史者1 200例,有过敏史者177例。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试剂:(1)特应性变应原 (中国组合)检测试剂盒(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批号为A100719AA、A1000927AH;保存条件为2~8℃。试剂盒包括:变应原膜条、酶结合物、10倍浓缩通用缓冲液、底物等。变应原膜条项目:蟹,虾,海水鱼组合(龙虾、扇贝、鳕鱼),淡水鱼组合 (鲑鱼、鲈鱼、鲤鱼),黄豆,花生,牛奶,鸡蛋白,葎草,霉菌组合 (点青霉菌、分枝胞霉、烟曲霉、交链孢霉),蟑螂,狗上皮,猫毛,屋尘,尘螨组合 (屋尘螨、粉尘满),艾蒿,普通豚草,树组合(榆树、柳树、杨树)。

仪器:EUROBlotMaster免疫印迹自动分析仪 (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canoscanline 100扫描判读系统(日本佳能有限公司),扫描结果判读软件 (EUROLine Scan,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1.2.2 血清anti-CCDIgE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静脉血5 ml,置于含分离胶的真空黄盖管,分离血清于-80℃保存,待测anti-CCDIgE。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加样,清洗,加入酶结合物,清洗,加底物,清洗等。由EUROblot Master免疫印迹分析仪自动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取出膜条自然风干。

1.2.3 结果判读 将检测膜条室温自然风干后,采用扫描结果判读软件进行扫描,根据条带着色强度自动判读结果。条带着色强度<10为阴性,着色强度≥10为阳性。结果分为0~6级,0级为阴性,1级及以上为阳性,级别越高着色越深,表示sIgE(包括anti-CCDIgE和各项变应原sIgE)浓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同组内构成比比较采用组内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anti-CCDIgE阴性和阳性人群血清sIgE阳性平均项目数比较采用Wilcoxon W检验;anti-CCDIgE阳性率与血清sIgE变应原阳性项目数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anti-CCDIgE检出情况 1 377例体检者中 anti-CCDIgE阳性327例,阳性率为23.7%,其中1级185例 (占56.6%),2级85例 (占26.0%),3级46例 (占 14.1%),4级 6例 (占1.8%),5级5例 (1.5%),各阳性级别所占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0.08,P<0.05)。

2.2 血清anti-CCDIgE与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项目数的关系 anti-CCDIgE阴性人群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平均项目数为0.999个,anti-CCDIgE阳性人群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平均项目数为2.551个,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nti-CCDIgE阳性率与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项目数呈线性正相关 (r=0.986,P<0.05)。1个变应原sIgE阳性时anti-CCDIgE阳性率和总体anti-CCDIgE阳性率相当 (见图1)。

图1 血清anti-CCDIgE阳性率与血清sIgE阳性变应原项目个数的关系Figure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valence of anti-CCDIgE and number of sIgE positive items

2.3 不同人群anti-CCDIgE阳性率比较 女性体检者的anti-CCDIgE阳性率高于男性,有过敏症状者的anti-CCDIgE阳性率高于无过敏症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职业人群比较,anti-CCDIgE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4 sIgE各阳性变应原项目中anti-CCDIgE阳性率 屋尘44.6%、蟑螂33.9%、狗上皮22.6%、树22.1%、虾21.7%、艾蒿15.6%、淡水鱼15%、蟹14.4%、尘螨12.2%、豚草11.9%、海鱼11.7%、霉菌8.9%、猫毛6.7%、牛奶5.2%、花生3.7%、黄豆3.1%、羊肉2.1%、鸡蛋白1.8%、牛肉1.2%、葎草1.2%。

表1 不同分组人群血清anti-CCDIgE阳性率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ub-groups positive rate of serum anti-CCDIgE

3 讨论

本研究根据大样本探讨人群血清anti-CCDIgE的分布特征及与临床变态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 377例体检者中anti-CCDIgE阳性 327例,阳性率为23.7%,略高于欧洲一般人群的anti- CCDIgE阳性率 (20%)[1],其中 1级185例 (占 56.6%),2级85例 (占26.0%),3级46例 (占14.1%),4级6例 (占 1.8%),5级 5例 (1.5%),随着级别递增,anti-CCDIgE阳性率明显降低。上述数据显示北京地区人群anti-CCDIgE阳性中大部分为低浓度 (1级)水平。文献报道CCD引起的IgE水平为低水平、低亲和力、低活性的[4],因此可能是不会引起临床症状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anti-CCDIgE阳性人群血清变应原sIgE的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 anti-CCDIgE阴性人群,并且随sIgE阳性项目增加,anti-CCDIgE阳性率有增高趋势,即多种变应原阳性时,可能anti-CCDIgE抗体对sIgE检测的干扰就越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anti-CCDIgE阳性率高于男性,有临床过敏症状者高于无临床过敏症状者,因此对有过敏症状的就诊者,特别是女性,在评估变应原时应考虑anti-CCDIgE的影响。而不同年龄、职业人群 anti-CCDIgE阳性率无差异,说明年龄和职业暴露不同不会引起anti-CCDIgE差异产生。西班牙地区的调查报道,男性anti-CCDIgE水平高于女性,45岁及以上和45岁以下者anti-CCDIgE水平无差别,有过敏症状者anti-CCDIgE水平高于无过敏症状者[4],与北京地区不同的是,北京地区女性anti-CCDIgE阳性率高于男性,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人群是否与欧洲地区不同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本研究表明在一般人群中anti-CCDIgE阳性率最高样本中的变应原是屋尘 (44.6%),这与国外相关报道首位的是花粉[5]不同,可能与人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接触的频率有关。

大部分吸入或食入变应原都含有糖基化的低聚糖,它们是有免疫原性的,可使人体产生针对糖类的抗体anti-CCDIgE,干扰血清中sIgE的测定,可能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的产生,其原因可能是机体产生的anti-CCDIgE结合与其有相同表位的变应原导致。根据国外相关报道,大多数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不是因蛋白表位的交叉反应,而是由于anti-CCDIgE的产生所致,如有大量证据显示膜翅目毒液和蜜蜂毒液之间的交叉反应大多是由N-糖基链所致,而不是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6],因此当出现多种变应原时应考虑anti-CCDIgE的影响。研究估计15%~30%的变态反应病患者会产生针对糖基蛋白的 sIgE,即 anti-CCDIgE[7]。41%对花粉产生变态反应的患者,产生了针对糖基蛋白的sIgE,而SPT显示为阴性[8]。

本研究未能分析anti-CCDIgE对SPT的影响是否也会引起SPT假阳性或假阴性,以及有文献报道蜜蜂叮咬人群anti-CCDIgE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4],在进一步研究中将考虑。此文亦未能分析当sIgE和anti-CCDIgE同时存在时,其他具有相同蛋白表位的变应原是否也有干扰,是以哪种为主,具体个案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可见,anti-CCDIgE普遍存在于过敏人群中,从有过敏的患者到无过敏的人群,都有anti-CCDIgE的存在,所以使用天然或重组糖蛋白作为靶抗原建立的sIgE检测方法必须认真评估anti-CCDIgE的普遍存在,其是引起多种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变应原sIgE假阳性的因素之一。对于变态反应病首先应尽快明确其变应原,在血清学检查中应将anti-CCDIgE考虑其中,必要时使用抑制剂预处理,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和控制变态反应病的发生。

1 Altmann F.The role of protein glycosylation in allergy[J].IntArch AllergyImmunol,2007,142(2):99-115.

2 Wiszniewska M,Zgorzelska-Kowalik J,Nowakowska-Swirta E,et al.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 in diagnostics of occupational allergy-preliminary results[J].Allergy,2010,65(5):664 -666.

3 Kochuyt AM,Van Hoeyveld EM,Stevens EA.Prevalence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to pollen caused by sting-induced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to cross-reacting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 in Hymenoptera venoms[J].Clin Exp Allergy,2005,35(4):441 -447.

4 Vidal C,Sanmartin C,Armisen M,et al.Minor interference of 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s with the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allergy in standard clinical conditions[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ogy,2012,157(2):176 -185.

5 Mari A.IgE to 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appraisal of the in vivo and in vitro reactivity[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2,129(4):286-295.

6 Jappe U,Raulf-Heimsoth M,Hoffmann M,et al.In vitro hymenoptera venom allergy diagnosis:improved by screening for 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 and reciprocal inhibitin[J].Allergy,2006,61(10):1220-1229.

7 Commins SP,Platts-Mills TA.Anaphylaxis syndromes related to a new mammalian 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4(4):652-657.

8 van der Veen MJ,van Ree R,Aalberse RC,et al.Poor biologic activity of cross-reactive IgE directed to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 of glycoproteins[J].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7,100(3):327-334.

猜你喜欢

项目数变应原过敏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过敏8问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中国PPP大数据” 之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17年报
远离季节性过敏
“中国PPP大数据” 之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季报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