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刍议

2013-09-05曾玉成

关键词:项目管理要素战略

曾玉成

(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项目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载体,而项目管理既是促使项目成功幷提高效率的保障机制,又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因此,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先后采用了项目管理。笔者调查了近300家企业,有91.0%的企业都采用了项目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对项目管理的研究更加广泛地引起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幷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目前,国内外的管理院校都纷纷开设了项目管理专业或者是开设了项目管理方面的课程。

但是,无论是企业的项目管理,还是高校开设的项目管理课程,其效果都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先后对四川二滩水电、英特尔 (Intel)、爱立信、东方汽轮机厂等代表性企业以及教育等十多个行业的500多名管理者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表明,现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企业项目管理和高校项目管理教学的需要。在接受调查访问的人当中,有92.8%的人认为,应当对现有的项目管理理论进行改进,或建立适合于企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满足企业项目管理的需要和高校管理专业,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及MBA教学的需要。

一、国内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及意义

世界上创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比较早的是美国、英国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美国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最早提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于1969年成立,是目前全球最具权威的项目管理机构,旨在推动项目管理在全球的发展。PMI于1976年在美国国防军事项目的基础上,创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PMBOK采用以因索果的逻辑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其内容包括项目的范围、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采购、风险和综合管理等九大模块及39个要素。PMBOK强调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力图通过强调人的工作来规范人的行为,体现的是科学主义的方法论。而对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商业环境、项目战略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等重视不够。同时,还假设所有项目都具有共性,其管理理论具有通用性,既可以为项目管理的专业提供指导,也适用于高校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用。PMI试图创建一个适用于所有领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英国项目管理协会 (The Association for Project Management,APM)认为PMI的PMBOK过于重视技术,未能完全反映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于1992年创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APMBOK),其内容包括概述、战略、控制、技术、商务、组织、人员等七大模块及37个要素。APMBOK认为人才是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提倡发挥人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通过项目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ntem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于1965年成立,是以欧洲一些国家为主组成的松散联盟,其宗旨是促进项目管理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IPMA认为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不够全面,在同时参考英国项目管理知识体和PMI的PMBOK的基础上,于1998年创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ICB)。ICB采用以问题导向的方式构建其知识体系,形成了以技术能力、行为能力和环境能力主体的3个模块及46个能力要素的体系。ICB与PMBOK最大的不同点是,重点强调了参与项目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的考核,较为注重人的发展,是关注“人”的知识体系,从而体现的是人本主义的方法论。

随后,荷兰、瑞士、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在参考了PMBOK或ICB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本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我国也在借鉴了PMBOK和ICB的基础上,于2001年建立了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简称C-PMBOK。C-PMBOK除了同样具有以上两大知识体系的项目管理技术的特点外,重点强调了项目管理团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有关行业也编写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如“中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中国国防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现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虽然对各国的项目管理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都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知识背景下产生的,适用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其体系经过多次修订,但“这些不同版本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具体的知识内容上幷没有太多的本质上的差异”,其基本精神仍然未变,“加之学科和专业本身不断发展的特性,要建立一个完全的PMBOK文件几乎是不可能的”。①中国 (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PMB O K 2006)》,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同时,企业的项目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管理,它还需要考虑企业项目的战略管理、项目运作管理、项目营销管理、项目资源配置以及多项目管理等等。另外,“目前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已显现出一些不足”,②马旭晨:《四维 (3+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管理技术》2008第11期。所以,现有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企业项目管理的需要。

目前,涉及到企业项目管理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少,在笔者查到的为数不多,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中,Masayuki Ishikura等人对企业项目管理的层面进行了划分,将企业项目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项目的战略管理层面、项目群管理层面和单项目管理层面。③C.Marnewick and L.Labuschagne,“A Framework for Aligning Projects to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PMS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ay 10-12,2004.笔者等阐述了企业项目组合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提出了“战略主导型项目组合管理流程”模式,④曾玉成、王俊川、任佩瑜:《基于战略的项目组合管理流程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9期。针对当前的优先级评定方法较为复杂的现实,构建了新型的“STL—AHP”多项目资源配置优先级评定方法,⑤曾玉成、李敏榆、曾粟:《基于企业战略的多项目资源配置优先级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11期。同时,还构建了企业战略与企业多项目管理的耦合体系,对项目组合、项目群、项目成组的资源配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并未对企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作深入的探讨。葛宝山等在研究环境信息的企业全面项目化管理模式中指出,国际上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但在中国还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企业也急需这方面的理论指导。⑥葛宝山、马鸿佳、张红:《基于环境信息的企业全面项目化管理模式研究》,《情报科学》2003年第8期。蔚林巍也认为,关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项目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要继续深入展开,⑦蔚林巍:《21世纪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20011年第10期。但是要注意到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尤其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地照搬那些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工具。⑧蔚林巍:《项目与项目管理》,《中国质量》2003年第4期。桂维民也强调,作为项目管理公用知识模块重要内容的企业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是我国项目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急待加强的环节。①桂维民、杨乃定、姜继娇:《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5期。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项目管理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幷在不同程度做了一定的研究,但也是刚刚开始,仅仅是对某一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未见到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所以,创建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1)促进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企业管理长期推行职能化管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企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为企业管理理论注入新的管理思想,能够丰富和完善企业管理理论。(2)丰富和发展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前沿,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而企业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企业项目管理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促进项目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3)提高我国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我国企业项目的成功率很低。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企业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创建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有助于为我国的企业提供项目管理理论指导,从而提高企业项目的成功率。(4)提高我国工商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由于缺乏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大都使用的是现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这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尤其是MBA研究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从事了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及MBA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二、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定义及特征

(一)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定义

企业项目管理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EPM)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进行项目创意、策划、评价、选择和项目组合、资源配置以及多项目协同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满足或超出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实行项目化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EPMBOK),就是指对企业成功地管理项目所需要的各种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要素,按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互相制约的逻辑关系,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有机体。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任何知识体系的形成,都应当包含要素、结构、功能和体系等四个关键因素。这里所指的要素,是构成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和单元,具有层次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系性质;结构是指知识体系要素间按一定方式形成的相对不变关系,具有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特征,结构的形成是以要素为前提条件的;功能是指知识体系满足需求的一种属性,具有定性和定量的特征,功能体现了体系的价值;体系是知识体系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体,具有战略性、时序性、动态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的特征,体系直接影响到要素、结构及功能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高质量的知识体系,需要辩证的处理好几者的关系。

(二)EPMBOK的特征

衡量某一知识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判断的主要根据就是看是否具备了知识体系应当具备的必要特征。EPMBOK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具有一般项目知识体系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其不同于其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独有特征:

1.战略性。任何一个体系,都要有一个总体指导思想。企业战略思想既是解决企业发展总体思想,也是企业项目管理的思想。由此,企业战略思想就应当成为EPMBOK的指导性思想,幷按企业战略思想来构建整个体系。所以,EPMBOK具有战略性,就成其为最基本特征。

2.时序性。每个要素都有其科学的运行轨迹,而轨迹又是按其顺序运行的,这就构成了要素的时序性。企业项目的时序性是由项目的生命期所决定的。在项目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时序规定,要素按其不同性质,在项目不同的生命期的相应阶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时序性又是EPMBOK的又一重要特征。

3.动态性。要素会随着时间、空间和环境产生变化,而要素的变化将会导致整个体系变化。要素的这种动态性,就要求不断调整体系的内容,补充新的理论,完善其体系的结构,使整个体系始终保持在动态平衡之中。

4.结构性。任何知识都是有结构的。知识体系的结构是由各要素构成。整个结构既要能保持稳定性,同时又要具有开放性。在结构设计时,要了解要素的空间形式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知识体系设计时要创造性地相互配合,从而保证知识体系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5.整体性。整体性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确定性和完整性。确定性是指一个体系构成的要素应当是确定的。如果一个体系的要素不确定,那就没有明确的范围,让人难以把握。完整性是指一个体系要涉及到的所有要素都全部包括在内,不能遗漏一个。如果遗漏一个,就可能使整体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EPMBOK框架体系的构建

企业项目管理属于实际应用性学科,因此,EPMBOK要素的选择、范畴的确立、指导思想以及体系框架设计等,是笔者在较为广泛调查,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征求项目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的。

(一)EPMBOK设计的思想

在借鉴国内外现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项目管理知识特征,以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为指导,项目全寿命生命期为主线,合理配置资源为核心,以结构化形式构建EPMBOK。

(二)EPMBOK设计的目标

以创建企业项目管理学科体系框架为目的,旨在全面介绍企业项目管理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项目管理理论等,既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企业项目管理学科建设及专业教育奠定相应的基础,又为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的实践者提供指南。

(三)EPMBOK设计的原则

1.充分体现EPMBOK的特色。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优秀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又要积极采纳我国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已有的经验,以此来确定EPMBOK的范畴。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容要体现企业项目管理的特色,既要有别于其他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又要对整个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补充、丰富和完善。

2.在保证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也会产生新的理论与方法。当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出现的时候,企业项目管理也会随着发生改变,也要采用新技术和方法。因此,EPMBOK要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开放系统,有利于随时更新知识。

3.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有利于理解和应用。EPMBOK是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设计基础。同时,EPMBOK涉及的知识范畴较广,在进行EPMBOK设计时,既要能充分体现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最新发展,又有助于读者理解并易于转换为实际的应用。

4.在构建EPMBOK的同时构建企业项目管理哲学体系。企业项目管理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工作或任务,不仅需要专业和管理技术,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哲学知识。我国企业的文化和面临的商业环境,远比其他国家要复杂得多。所以,原IPMA主席、现APM主席家罗德尼·特纳(Turner,John Rodney)指出:“项目经理应该具备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其项目管理工作。

(四)EPMBOK的范畴

企业项目范畴是反映项目本质属性和涉及到相关知识领域各要素的总和。企业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要管理好企业的所有项目,需要许多相关方面的知识,而EPMBOK就是这些知识的总和。所以,EPMBOK的知识范畴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即企业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项目技术 (或业务)领域的知识,详见图1。

图1 EPMBOK的范畴示意图

企业管理知识,如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企业营销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也是企业项目管理知识的基础理论;项目管理的知识,主要是已经被普遍认可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如项目、项目管理、项目生命期、相关利益者、工作分解结构 (WBS)等;项目技术 (或业务)领域专业知识,主要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用到相关企业所涉及到该企业产品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企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是有所交叉的,而且这种交叉也是完全符合学科形成的规律。所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它不是其他学科的翻版或简单的重复,而是企业项目管理的专门的知识。同时,这种专门的知识,也是EPMBOK区别于其他知识体系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用“企业普遍适用的项目管理知识”来界定该学科的知识范畴。

(五)EPMBOK的框架体系

基于知识体系应当具备要素、结构、功能和体系的要求,针对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设计的思想、目标,提出“双耦合+模块化+层次化”的EPMBOK框架体系 (简称“双耦合模块层次结构”),详见表1。双耦合是指企业战略与项目的耦合和项目流程与运营流程的耦合;模块化是指是以项目的耦合流程为主线,对各阶段的技术要求按要素具备的知识功能进行时序性组合,从而保证整个体系逻辑和结构的完整性;四个层次是指EPMBOK按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可划分为战略 (决策)管理层、技术管理层、组织管理层、综合管理层等四个层次,其中战略 (决策)管理层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项目创意与策划、项目战略管理、企业多项目管理、战略与项目及运营等的耦合管理、项目融资源管理等;技术管理层主要包括企业项目质量管理、费用管理、进度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优先级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等;组织管理层主要包括企业项目组织结构管理、项目团队建设、项目沟通管理等;综合管理层主要包括集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协同管理、项目营销管理等。

表1 EPMBOK框架体系

四、EPMBOK框架体系的优势

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本应当详细地阐述其构成的内容,包括相关理论、技术、工具和方法等,但是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做一个框架性的描述。从表1来看,EPMBOK相对现有的知识体系来讲,具有以下优势:

1.以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为指导。企业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了整个EPMBOK。并由此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耦合理论,企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管理的耦合理论,企业项目资源与企业战略资源的耦合理论,这有利解决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脱节的问题。这是EPMBOK不同于其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最重要的优势。

2.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管理哲学。既重视企业项目管理的科学管理知识的设计,如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企业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也注重人文管理知识设计,包括项目经理素质、沟通管理、团队建设等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两个方面的知识。在试图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形成企业项目管理哲学方面进行了有意的尝试。

3.以企业项目管理耦合流程为主线设计知识模块。注重强调项目的技术流程与项目的管理流程的耦合,既有利于解决项目的运营与常规运营脱节的问题,又以此作为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划分的基础,使整个EPMBOK形成了科学的逻辑与结构,也清晰地表明了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同时,也便于管理者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学习相关知识,有利于加深理解和应用。

4.重点强调了企业的多项目管理。在多项目管理中,最难的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项目组合、项目群和项目成组的资源配置理论与方法。因此,提出了多项目管理的资源配置理论,包括企业多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优先级评价、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理论,有利于战略性资源在项目间的合理配置,既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能达到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5.整个知识体系比较全面系统。针对企业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一次性”项目的管理,而是包括了“一次性”项目的“项目化”的管理,从企业项目的基础概念、基础理论,项目的创意与策划、项目战略管理、项目运营管理、项目营销管理等,凡是企业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基本都涵盖了。这是EPMBOK区别其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最大的不同特征。

6.采用了“双耦合模块层次化结构”。整个EPMBOK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开放系统,有利于根据使用的要求进行知识要素的组合,既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际应用,又可以方便各知识模块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更新,有利于指导企业项目管理的实践,也可以使教学的内容紧贴理论前沿。

五、结束语

笔者在多年的企业项目管理研究及教学中,深切体会到,在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中,除了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可以采用现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以外,而管理类其他专业教学不适合采用现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笔者一开始给MBA研究生讲授项目管理课程,就是采用的在现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下编写的教材,其结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对管理类专业,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及MBA,培养的是企业未来的高级管理人才,对于项目管理课程,侧重点不是管理技术,而应当注重对管理思维方式等的训练。因此,笔者针对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及MBA的特点,编写了《企业项目管理讲义》。该讲义将项目管理知识从技术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从工具层面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从具体项目管理层面上升到项目管理哲学层面。通过在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MBA研究生以及企业培训中的使用来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不错的。所以,EPMBOK的框架体系,也就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对EPMBOK的研究也仅仅提出了一个框架,与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希望本文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来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后续的研究,以促进企业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要素战略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战略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战略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