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源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2013-09-03施作林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年8期
关键词:渭源县水资源量河段

施作林

(甘肃省兰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甘肃兰州 730000)

1 概况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地跨北纬34°53′ ~ 35°25′ 、 东 径 103°44′ ~104°20′之间,海拔高程在1920m至3941m之间,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部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属多回旋构造运动山地。全县以渭河为界分南北两大地质构造类型,渭河以南属西秦岭褶皱系,以北属鄂尔多斯台地,是祁连褶皱系与西秦岭褶皱系的交汇地段。地形特征西南高、东北低,地貌复杂多样,为中低山丘陵,有山梁、沟谷、川台地等。渭源县南北地势高差悬殊,植被差异显著,表现出南北分明的气候特点。北部属温带半干旱气候,雨量偏少;中部为温带半湿润气候,雨量适中;南部属湿润气候,寒冷阴湿,雨量充沛。

2010年渭源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43亿元,占46.4%,第二产业1.38亿元,占10.0%,第三产业6.05亿元,占4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81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648元。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定西市和甘肃省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2 渭源县水资源评价

采用渭源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的首阳、渭源、尧甸、王家磨、冶力关、岷县、李家村等水文站1956~2010年及孟家阳坡、北寨、庆坪、马家窑、锹峪、会川、半阴坡、池沟、年家寨、峡口等雨量站1966~2010年实测系列资料,可对全县水资源数量进行评价。

经计算,渭源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6.6mm,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3835万m3,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22634万 m3,地下水资源量6387万 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201万 m3,入境水资源量37.29亿 m3(其中洮河干流入境37.25亿 m3)。渭源县水资源量统计见表1。

表1 渭源县水资源量统计表

根据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资料,可对全县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渭源县境内清源河、秦祁河、东峪沟、漫坝河的5个监测河段中有3个河段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河段总数的60%;1个河段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占评价河段总数的20%;污染较重的劣Ⅴ类水质河段1个,占评价河段总数的20%。

渭河支流秦祁河渭源河段为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氟化物。清源河渭源河段为受到轻度污染的Ⅲ类水质。

洮河支流东峪沟渭源河段为Ⅱ类水质。漫坝河上、下游河段均为Ⅱ类水质。

县内南部及西部山区地下水矿化度在0.15~0.22g/L之间。渭河、漫坝河河谷地带的河谷平原地下水,矿化度低,适宜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其中渭河流域县城以上含水层小于 2m,县城至三合口段含水层在3~10m之间,矿化度0.6g/L。锹峪河、莲峰河的潜水,含水层在 0~6m,矿化度小于0.2g/L。漫坝河河谷潜水主要在上湾河谷地段二级阶地,含水层11m左右,矿化度小于0.5g/L,北部及东北部含水层1.45~7.8m,水量贫乏,矿化度高达3~5g/L。

境内秦祁河多年平均含沙量379kg/m3,最大含沙量1160 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400万t;清源河多年平均含沙量 3.29kg/m3,最大含沙量311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8.33万t;东峪沟多年平均含沙量129kg/m3,最大含沙量969 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93.4万t。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3.1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供水能力

截止 2010年底,渭源县共有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2座小型水库。石门水库1975年建成使用,总库容521万m3,设计灌溉面积0.31万hm2。峡口水库2000年12月建成使用,总库容745万m3,设计灌溉面积0.33万hm2。河流自流引水口18处(规模以上 8处),机电提灌 25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8处(规模以上6处),机井3128眼(规模以上22眼),人力井5181眼。

渭源县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686万m3。2010年全县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为4032万m3,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能力为 3846万m3,地下水工程供水能力为186万m3。地表水工程中,蓄水工程供水能力1782万m3,引水工程供水能力1854万m3,提水工程供水能力210万m3。

3.2 现状供用水量及用水水平分析

2010年全县总用水量2935.28万m3,其中地表水 2769.73万 m3,占 94.4%;地下水 165.56万m3,占5.6%。按供水工程类型分,蓄水工程供水1252.27万 m3,引水工程 1472.78万 m3,提水工程210.24万m3。按用水行业分,工业用水74.58万 m3,占总用水量的 2.5%;农业用水2497.06万 m3,占 85.1%;城乡综合生活用水323.64万 m3,占 11.0%;生态用水 40万 m3,占1.4%。2010年渭源县人均用水量为83.59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12.22m3,万元GDP用水量为 211.78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132 m3,城镇居民人均综合用水量为 111.46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5.11L/d。

与甘肃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略大外,渭源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各项指标均偏小,表明工业用水尚有较大节水空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010年渭源县与甘肃省及全国用水水平比照见表2。

表2 2010年渭源县与甘肃省及全国用水水平比照表

4 结论与讨论

(1)渭源县水资源总量为 396711万 m3,自产水资源总量为 23835万 m3,人均水资源量11298m3(全国人均水资源量 2200m3),亩均水资源量4955m3(全国亩均水资源量1800m3),属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

(2)2010年渭源县各类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4032万m3,仅为自产水资源总量的16.9%,实际利用水量为2935.28万m3,为自产水资源总量的 12.3%,可见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县内北寨、上湾、麻家集、田家河、峡城和会川等乡镇人畜饮水困难,工程型缺水制约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3)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渭源县工程型缺水的局面有望在数年内得以解决,渭源县也应强化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的管理,合理开发、配置水资源,为下游地区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水源。

1 康国玺. 抢抓战略机遇 努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J]. 中国水利,2011(16):10-12.

2 任东. 祖厉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1):29-31.

3 任东. 内官—香泉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探讨[J]. 地下水,2012(5):59-60.

猜你喜欢

渭源县水资源量河段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清水河上游流域可收集雨水资源量估算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