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时期的服装文化比较研究

2013-08-30刘白茹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希腊服装人体

刘白茹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1 引言

众所周知,时尚流行有着周而复始的规律,经典的复古是当年的流行,在新的时尚流行中我们也总能看到复古的影子。我国与希腊古代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诸多方面为后世积淀夯实了文化财富,服饰文化也为之后中西服装不同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古希腊文明,至今仍对东、西方世界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比较这一时期的服装文化,对我们现在的时尚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经典的款式在现代设计师们的脑中不停地穿梭着,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或与其它民族元素相组合,或与潮流的生活理念相吻合,或与大自然的节律相融合。经典在这周而复始的旋律中得以不断地重塑与延伸,又在重塑和延伸中绽放新的活力。正如巴黎服装设计师Chanel的名言:“潮流瞬息万变,唯风格永存。”

2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时期的服装功能角度分析

对于许多人来讲,中国民族服装是旗袍。因为清朝距离现代比较近,那时候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的比较完整,所以旗袍为大家所熟悉与认同。而事实上中国真正的民族服装的起源是在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演变时期,即历史上的商和周,中国服装制度也经历了诞生到逐步完备,中国古代的冠服制度和服装形制在这一时期建立。先秦时期商朝以奴隶制为经济基础,“以农为本”的生活方式使人口的流动性降低,人们往往聚族而居,选择肥沃的土地,并按照血缘关系确立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逐步完备。历史进入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周朝后,“周礼”成为封建的政治制度,“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1]西周独有的礼乐制度,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颂扬等级观念,陶冶“中和祗庸孝友”的精神,封建的“礼”制真正的成为统治国家和社会的工具。这种文化理念最能反映时代本质的艺术形式,影响与人生活相关密切的如饰物、服装、器物用具等,此时的服装不仅停留在实用功能上,而是成为维护社会地位和区分身份等级的标识。因此,在先秦的礼乐制度影响下的服装文化,除了基本实用功能,主要是成为政治伦理的承载对象和社会等级秩序的象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从服装功能角度分析,先秦时期的服装功能上并不仅仅是蔽体防寒,而是突出体现阶级有别、礼制规范,服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政治与道德规范的实现服务。

对比这一时期中国服装在“礼”的制度下的等级区分功能和政治规范功能,古希腊服装的功能相关方面则是开放与突出人体的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祥地,地中海温和的气候贯穿一年四季。开放的地理环境、航海交通的便利使希腊民族既善于航海又善于经商,这就造成对早期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的殖民运动,移民者在这里纷纷建立城邦,多民族文化的构成在这里形成了民主制度。和先秦的皇权不一样,古希腊并没有政治统一的基因。古希腊的政治是在城邦制体系下形成的,社会制度则是由按照约定组合起来的公民集团制定。民主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个人的积极性。人口的迁徙往来和民族混合居住的生活方式,以及希腊人在航海的过程中形成了外向、开放的思维方式与浪漫的情怀,这培养了古希腊人的平等自由思想,社会上所充溢着的是一种自由民主的社会氛围。

古希腊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也体现在对艺术美的推崇上。希腊人眼中人体的艺术美是集中了天地万物之精华美,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即人体。古希腊人懂得欣赏人体美,他们认为最具神圣意义的艺术——完美的人体。温克尔曼著的《希腊人的艺术》一书中记载:“希腊人让他们的孩子学画,主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有助于敏锐观察和欣赏人体美”[2]。对艺术的热爱也是希腊人与生俱来的,古风时期希腊的雕塑艺术家不限制雕塑功能与形式,对优美人体轮廓细致观察,创作出许多自然主义的裸体男子雕塑佳作。古典时期希腊的雕塑家在现实主义表现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不仅喜欢描绘裸体的男子,还喜欢雕刻着衣的女子。古希腊人崇尚自然主义的表现,以现实理性的态度对人体美进行分解,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比例及数量关系,并归纳出了黄金分割法的比例规则。当时古希腊雕刻家波利克莱托斯是以研究比例著称,他的著作《准则》书中记载了人体的比例和结构。从人体中得到的黄金比例非常完美,使人的身体尺度逐渐成为古希腊文化中造型法则参照点。人体比例既是艺术创作的尺度,又是衡量艺术美的标准,所以在艺术创作时必须以人为本,将人作为设计的考量出发点。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对现代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只有在与人的关系上合乎其功用,才能说它是和谐的。所以,古希腊人把服装视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服装的功能是使身体健康自在,突出人体本身的美。古希腊服装突出以人体为主,本身无形的悬垂面料经过缠绕披裹,在人体上自然造型,展示了人体自然形态美。披挂一块布穿在身上,人体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也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达到高度的和谐状态。可以说,与先秦服装相比,古希腊服装处处表现了对人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艺术观点。

3 古希腊与先秦时期的中国服装造型角度分析

古希腊人在“以人为本”的服装理念的指导下,认为服装的概念不仅包括衣物,还包括与衣物共同形成一定造型的人体,服装是人与衣物高度谐调的整体部分。古希腊服装注重布料与人体、形式与精神的调和,以自由和理性的态度看待服装的艺术美。古希腊人着装以披挂悬垂为主要特点,比如其主要着装多利亚式(图1)和爱奥尼亚式(图2)希顿。

图1 多利安式希顿

图2 爱奥尼亚式希顿

如图1可见,多利亚式希顿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没袖子,造型单纯、粗犷,通过折叠与固定,希顿多余布料自然垂挂于人体形成优美的褶皱。走动时,松松散散的长裙随风飘曳,身体的曲线若隐若现,人体不仅是衣服的主导和骨架,还是表达艺术美的主体。希顿是不经剪裁的,穿着方式也无严格规定,如多利安式希顿的长方形一边向外折的折返量可以随意选择,可以提至腰部相齐,也可以长至下腹,甚至可以遮住臀部达到大腿中部,而系扎细带时希顿的外观形成犹如上下分离的两件套装的形态,或者将折返的布料从后面竖起来包头[3]。希顿的着装形态不同也会产生一些变形的希顿,袖子的形态或是不同的着装技巧都会使这些希顿看起来完全像是不同的衣服。

古希腊的服装单纯,不做加工,只是将面料披挂缠绕在人体上以达到“有形”。与先秦时期相反,古希腊的服饰文化中将服装看作是人的附属物,服装展示人的形体,并满足人的活动机能。服装形制上突出与美化人的本体,强调人体曲线,体现出为表现人体美的“有形”的服装造型观与审美观。

对服装功能态度的不同,也使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的服装在造型上的表现不同。中国先秦时期的服装服从政治制度的需求,祭祀服饰、上衣下裳和深衣的使用上都有各自等级的规定。在百家蜂起、诸子争鸣的先秦时期,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服装更多倾向于体现“礼”教的观念,服装所着力表现的是人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其形体之美。先秦时期人们所看重的是蕴含在其中的道德教化功能,这一时期的典型服式——深衣(如图3),深衣最早见载于《礼记》。《礼记·深衣》有云:“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体现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图3 深衣服装造型图

深衣的造型上则以拥蔽全身为首要目标,如《五经正义》中所云:“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按照这一原则,深衣的各部分在缝制加工过程做了诸多严格规定。制作过程上衣与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接线缝合成整长衣,表示对先祖的崇敬。深衣的下裳用十二幅布缝合,以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先秦人崇敬天时的反映。背线垂直象征为人要正直;水平下摆线象征公平;深衣袖圆领方,意为无方圆不成规矩,表示行为处事要合乎规则。腰身的尺寸需比袖口宽三倍,衣袖的宽度能使肘部在袖内反转,领宽两寸,袖口宽一尺二寸[4]。这些规定,使深衣在穿上身之前已有了自己固然的形状,造型的设计只是从方便人体的活动来考量,平面的裁剪有意忽视人的本体,掩盖人体于服饰中。这种服饰一直发展到汉代,汉代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当时妇女穿着的是曲裾深衣。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4 结语以及对现代时尚设计的影响

中国和古希腊这分居地球两端的两大文明长久以来就存在差异,差异的形成有地理环境、气候的因素也有民族心理、思维方式、文化的因素,这导致中西两种不同的服饰文化。在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服装形制与冠服制度以等级观念为其主要表现内容。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但是等级观念仍然存在,这时的服装功能仍停留在道德规范约束的层面上。在这种道德规范观念的影响下,中国服饰文化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款式上不露曲线,显示端庄、婉约、优雅、含蓄的东方情调。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以及民主自由的政体,使他们注重科学层面的追求,理性地看待自身,尊崇人本身的价值。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点使服装在款式上追求依附于人体形态的穿用,因此服装曲线明显,显示出实用而来的优美、大胆和雅致,在现代时尚服装设计中广泛应用。

图4 Valentino春夏

现代时尚服装风格款式多变,同时人类对复古有了更多的关注。近几年,古希腊服饰风格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散发着无限活力,它表现出来的自然流动的线条、“无形之形”的服装风貌已成为一种超越历史而存在的时尚经典。古希腊服饰崇尚健康、自然、简朴,充满随意的灵动性,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例如立体裁剪,很大程度上就是仿照这种久远的服饰风格,应用在华丽的礼服设计中。在Valentino春夏系列中(图4),红色经典剪裁的系列连衣裙充满着流动感。古希腊希顿的影子依稀可见,自然、舒展、惬意的造型风貌已成为一种跨越时间的复古典范。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历史文化深厚,对款式背后的礼乐文化研究不够深入,对中国传统服装的借鉴还停留在图案与现代服装泛泛的结合,对文化的挖掘深度还不够。我国许多设计师努力的吸取西式的设计手法和流行元素,然而模仿总是缺乏应有的激情与创意。同时,我国服装文化设计元素却被国际设计师所采纳应用,但是这种应用也是生硬的,丢弃了深入的文化内涵。

中国和希腊服装文化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都是人类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我们应对她们进行积极研究,在明辨的基础上继承发扬。◆

[1]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173-266.

[2]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1:63-126.

[3]刘红星.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35.

[4]缪良云.中国衣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160-162.

猜你喜欢

古希腊服装人体
人体“修补匠”
让人心碎的服装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