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炼“被扩产” 虚胖“过寒冬”

2013-08-30王秀娟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开工率炼厂炼油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受2011年发改委发布的《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影响,2012年山东地炼总加工能力大幅增加。在市场需求萎靡的背景下,硬着头皮“被扩产”,加重了地炼的压力。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山东地炼总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1040万吨/年,与2011年底相比,增加了2330万吨,增幅为26.75%。仅规模排在前10位的山东地方炼厂,整个2012年的一次加工能力就增加了1770万吨。

2012年,受国内、国外大环境的影响,全国的成品油市场表现疲软,一年一度的“油荒”没有再光临,秋末冬初的用油旺季也表现出异常的市场平淡。需求下降对于炼厂而言最直观的表现是开工率下降。据了解,2012年下半年,东北的主营炼厂开工率仅有30%左右,山东地炼的开工率更低于往年同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地炼产能何以激增?山东地炼的扩产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讲,又有何影响呢?

背靠大树好乘凉

扩产缘起于2011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下简称《目录》)。《目录》要求,2013年前淘汰2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装置。有统计数据显示,国有炼厂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约占国有炼厂总量的20%,地方炼厂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则占整个地炼的近80%。《目录》犹如一条红线,迫使拥有2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装置直面自己的命运——要么扩大规模,要么干脆退出。

●成品油市场不景气本已难挨,雪上加霜的是,地炼还不得不强撑着扩能。 供图/CFP

“2012年是山东地炼扩产步伐迈得最大的一年。”金银岛分析师石琳琳说,“整个山东地炼,规模达到200万吨/年以上的常减压装置在2011年底时占36%,这个数字到了2012年底就达到67%。”

其实,扩产地炼的背后存在这样一种现象:2012年,位于前十位的地方炼厂共计新增一次加工能力1700万吨,占总的新增一次加工能力的80%。

卓创资讯分析师崔晓明表示,山东地炼规模最大也是2012年扩产规模最大的东明石化一直是和中石油合作的。2012年,它不仅一次加工能力扩大了600万吨,而且日东输油管线也已经竣工投产。还有山东正和石化,2012年扩产500万吨。它是当年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的6家山东地炼之一。中海沥青新增一次加工能力250万吨/年。它本身就属于中海油旗下的地方炼厂公司。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一次加工能力扩产的山东地炼,大多有着与国企合作的背景,规模相对较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山东大型民营炼厂负责人说:“我们正在与国有油企合作,建设规模更大的炼油装置。这样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金银岛石琳琳对此这样解释:“与国企合作的地方炼厂相对于那些单打独斗的小地炼而言实力更强,更能经得起市场上诸多风波的洗礼。更关键的是,它们不仅可以从中石油这样的国企那里得到更多的油源,解决原料发展的瓶颈,而且面对像当下这样的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油品销售也是有保证的。所以,扩张产能对它们而言,压力不是很大。”

难挨的“被扩产”

对于扩产,不同的地炼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与那些“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地炼相比,那些没有国企大树依靠、装置规模又在100万~200万/年之间的地方炼厂倍感难受。

一位东营市民营地炼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装置一次加工能力在100万~200万/年之间。前几年我们提高产能的心态并不急迫,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为了不被淘汰,我们冒着装置闲置和产能过剩的风险,不得不加快扩张产能。”

记者了解到,山东地炼由于没有充足的炼油原料,开工率常年在30%左右。在闹“油荒”时,作为紧张时期成品油供给补充重要力量的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也只有50%多一点。“装置常年闲置对于地炼来说是常态。”王钊说。但是,为了符合国家的政策,那些单套装置在100万~200万吨/年之间的炼厂只能顶着压力上装备。

据记者了解,2012年,除了有国企背景的地炼外,有着扩产动作的是一次加工能力为100万吨~200万吨/年的炼厂。比如,汇丰石化在建35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投产前一次加工能力为170万吨/年;山东垦利石化有限公司已经投产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而此前只有一套15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

“一套装备扩产或者上一套新装备需要的资金,对我们这种民营企业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当然,最主要的还不是钱的问题。由于没有炼油原料,扩产后的或者新上的装置很可能还是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造成了多大的资源浪费啊!”上述地炼负责人无奈地说,“不上马新设备的话,就会触及‘红线’,后面的结果只能是被关停或者被兼并。”据他介绍,其他公司也在为扩建产能而四处活动。

崔晓明说:“2013年山东地炼预计还要再投产不低于1000万吨,但这其中大多数是为了配合大规模一次装置而建设的。一次常减压装置生产的产品只有通过二次深加工后,才能用于机动车等,也才能有利润空间。”

据悉,山东汇丰石化公司将在2013年投产120万吨的二次焦化装置。据汇丰石化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在缺乏炼油原料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在二次深加工上的力度才能保证利润。

下有对策?

长期以来,地炼以灵活的生产方式、灵敏的市场的反应能力和最有竞争优势的低价赢得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中下游业者的青睐。目前,山东地炼的油品供应占到全国成品油供应总量的12%左右,不仅对山东地区的油品供应有着支撑作用,而且辐射到了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区。

“中小地炼如果都被关掉,那我们也就死掉了。”一位山东民营加油站负责人说。民营加油站的油源几乎都来自民营炼厂。由于成品油零售价格受国家管制,为了保持利润,他们往往更偏向于从价格更低的中小炼厂买油。

尽管如此,石油炼化行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小炼油厂缺乏规模效应,且存在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淘汰2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装置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环境保护,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石油炼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这是大势所趋。

不过,那些没有能力“被扩产”的小炼厂,也有对策。石琳琳表示,那些没有达到政策标准的地方炼厂可能选择打“擦边球”的方式,将经营主业转移到化工、油品贸易等相关领域,从炼油行业中“跳”出来,以避开被淘汰的命运。但其装置可能仍然保留,在市场需求紧张的时候继续生产成品油。

猜你喜欢

开工率炼厂炼油
纯碱市场持续高位运行
上半年3114个重点项目带动固投同比增近7%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信息化背景下浅谈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
云南省3年累计安排搬迁资金376亿元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