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3-08-29杨继文王丹赵文东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物流业制造业

杨继文 王丹 赵文东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制造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对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

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只有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强大支撑和引领作用,才能真正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制造业物流不仅是提高制造业效率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和强大动力。物流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近年来,制造业巨大的成本压力已经不可能从简单的降低物流成本中释放,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将前所未有的在制造业的竞争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迫使制造业的物流外包需求将从一般意义上的物流操作向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物流、信息流、商流的一体化服务趋势发展。物流企业对供应链服务的理解与一体化服务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力。

一、制造业在物流服务中的作用

制造业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制造业物流取得了较快发展,现代物流理念、管理技术逐步推广,但是它仍然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供应服务能力,物流企业不了解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要想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必须全面提升制造业物流的能力和水平。

二、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方面。

物流理念认识落后,尤其是国营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有畏难心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决策层次上的理解认识偏差会影响物流系统的整合、重组或再建,影响物流系统在软件、硬件上的投入,影响高层的监督管理作用。各部门因只对上级负责,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没有全局观念;在物流作业层次上则画地为牢,只是固守自己的一片蓝天。这样的意识和心理不利于搞好企业物流。

(二)客观方面。

企业总体布局一般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因而造成物料混乱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多,无效搬运占70%左右;生产流程不合理造成物料流动路径长,时间占用多,产品交(供)货时间长,例如如制造业中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转换过程中,95%为物料的停顿或等待时间,其余5%中的70%为工装及其前后时间,真正创造产品价值的时间仅占整个周期1.5%,空间浪费大。目前最紧迫的是标准不统一,制造业物流一套规范,物流行业一套规范,两种规范经常产生冲突,特别是如果制造业物流外包情况下,这种问题尤为突出。

(三)功能及管理方面。

物流的专业功能及管理不完善,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物理衔接与信息衔接脱节;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效率低,如对采购的货物信息、供货人信息、供货质量信息、供应的生产波动、物资消耗及供应规律、库存中各种物资的历史分布等物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不善归纳整理和积累;库存管理控制达不到最佳状态,不能根据市场变化、交通及气候的影响和企业生产波动来柔性控制库存;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结合不紧密。

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方面。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标准化程度低等。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改变制造业企业落后的发展思维,鼓励制造企业将其物流业务社会化,促进物流外包业务的发展。首先是要培养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前瞻眼光,引导企业优化自己的物流结构,改变“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剥离一些非核心的物流需求,将业务外包,从大处省钱。其次,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发展特点制定制造业物流布局政策,鼓励、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制造业配套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实现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布局优化,并吸引相关商会、银行、中介服务进入,构成产业集群。 解决好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一体化关系,制造业前向一体化与物流业联动。企业向前控制供应商,形成松散型或紧密型联盟结构,使供产结合,实现供应生产一体化,这是一种拉式单向供应链模式,即制造供应链,往往需要物流业提供准时高效服务。制造业后向一体化。企业向后控制包括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在内的营销系统,使产销结合,实现生产和营销一体化,这是一种推式单向供应链模式,即销售供应链。制造业前后向一体化。企业向前控制供应商,形成松散型或紧密型联盟结构,使供产结合,企业向后控制包括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在内的营销系统,使产销结合,这是一种完全的供应链模式,即整合供应链,它包括企业前向的制造供应链、企业内部供应链及企业后向的销售供应链。制造业横向一体化。制造业与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的其他企业结成松散型或紧密型联盟,以企业集团的优势和竞争对手争夺产品市场。实现横向一体化,必须从物流的发展战略、物流组织结构体系、物流业务流程、企业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企业的物流重组,并做到管理功能向管理过程的转变、管理产品向管理客户的转变、管理存货向管理信息的转变、由原来的买卖关系向新型的伙伴关系的转变,逐步发展形成集成供应链物流系统。企业外横向一体化战略的供应链管理应通过物流及时制(JIT)要求供应链上的要素同步。

(二)鼓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

制造业是物流业的大客户,自始至终支撑和推动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参与到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方方面面,从前端采购物流、VMI服务、JIT配送到延迟生产增值服务、销售物流服务和逆向物流服务等,帮助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脱离繁杂的基础性仓储和运输管理,转而集中精力到核心能力上。依托物流企业的服务,制造业可以将采购和销售半径大幅度延伸开去,可以将工厂内的原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大幅度削减下去。

(三)为物流企业创造和谐的环境。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要严格依法行政,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支持物流企业到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促进物流企业网络化运作、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对那些对物流企业的成本造成直接影响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如养路费的征收标准、税收及相关开票规定以及相关经营性用地划批等。鼓励物流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政府要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兼并整合,产生几个有实力的集团,实现网络化、高效化经营,建立由服务提供方支持的全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形成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的中小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整合大中型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组建或与外方、国内的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的股份制物流公司。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物流业制造业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