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及其疏导路径探析

2013-08-29刘志伟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行为消费

刘志伟

【摘 要】“90后”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开放性、个性化特征,同时又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与行为不和谐、攀比消费与炫耀消费严重、“人情消费”大众化、消费水平两极分化、财商缺乏及储蓄意识淡薄等误区。应高度重视对“90 后”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积极探索此消费群体消费观教育的当代路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观

一、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透视

(一)消费个性化

消费文化的繁荣对大学生消费观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关注流行和追逐时尚是“90 后”大学生个性消费的主要趋势,“我的消费我做主”已经成为“90 后”大学生个性化消费的标志语。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追求自我,张扬个性,他们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修饰自己,着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因此,他们在消费时已不仅仅满足于使用功能的需求,而在产品使用功能日趋完善与同质化的今天,更倾向于个性化的选择,如外形差异、色彩差异、诉求差异乃至其他匪夷所思的原因都可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

(二)消费时尚化、符号化

90后大学生富有活力、思维敏捷、思想开放,他们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以及新挑战。他们往往是新商品和新消费方式的追求者、推广者乃至实践者。他们欣赏和追求最高端的电子产品,喜爱名牌的服饰和生活用品。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早熟、求异、新潮、时尚、前卫来发散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消费主义理念日渐盛行的现代社会中卓尔不群,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90后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符号价值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商品的符号价值意在通过消费显现自己的经济地位、文化品位以及对表达风格、流行、时尚等象征意义的满足,由此,消费不再是仅仅围绕着需求或效用进行,而是一种符号行为或使用符号的方式。

二、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分析

(一)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不相一致

90后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两面性。在消费观念方面,大学生基本上都能体谅父母的经济压力,比较认同勤俭节约,把商品“物美价廉”作为购物的重要考量因素,提倡科学、健康的消费观。而一旦具体到消费行为时,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感情用事,形成盲目消费和从众消费,合理的消费观念没有发挥对消费行为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攀比性、炫耀性消费愈演愈烈

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许多消极社会思潮不断侵蚀大学校园,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为了所谓“面子”,盲目“跟风”攀比,不顾个人家庭经济情况,崇尚“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以此来满足虚荣心。把消费作为展示自我“独特性”、个性化的手段,盲目追求时尚、流行,为刻意制造一个“独特的我”和“每天都不一样的我”而陷入无止境的炫耀性消费泥潭。

(三)“人情消费”大众化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关系”,讲究“礼尚往来”。

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反映到大学生消费行为上就表现为“人情消费”大众化。同学过生日、发展党员、获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当学生干部等都成为请客的理由。如果不进行这些“人情消费”,就会被人排挤,被认为“老土”和不通人情世故。从本质上看,这些“人情消费”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给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既不利于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财商缺乏,储蓄意识淡薄

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一般生活诸事都由家长代理,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因而,这些大学生在离开家长的陪伴进入大学后,面对日常学习与生活的诸多事务,尤其是金钱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财经验和能力,储蓄意识淡薄。他们在消费中缺乏理性和目的性,压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花钱,该怎样花钱,常常根据心情来消费,透支消费、悬空消费比较普遍。在校园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月初拿到钱时是“富翁”,月中逐渐变为“平民”,到月末时则沦为靠借钱度日的“负翁”。这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三、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消费观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高校应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让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自然、观察社会、解析人生,逐步确立并践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社会思潮的侵蚀。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抵制和摒弃各种错误消费观,引导他们确立并践行科学的、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消费观。

(二)将消费观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框架之内

(1)消费心理教育

消费心理处于消费观的最底层,它是决定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内容的隐形因素,它既与个体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相关,也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密切关联。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进行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从众消费等,都或多或少与他们的消费心理不健康有直接关系。因此,应普及消费心理知识,及时对具有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其健康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消费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2)消费道德教育

就是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加强国情、民情、家情教育,让大学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在消费过程中自觉抵制过度消费、奢侈消费、黄色消费等不健康消费,践行朴实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发展性消费。

(3)理财教育

针对“90 后”大学生财商低下的实际状况,加强理财教育。一是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对财富和人生价值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二是教授一些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家庭理财方式等。

(4)相关消费法律法规教育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法律维权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从而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加强消费法律法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消费方面的基本法律法规,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法律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消费质量。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体系

(1)学校方面

因为大学生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整体消费风气以及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引导和培育状况,将对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就要重视各种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军训、各种实习、假期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并不断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提高实效性,让学生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正体谅父母挣钱不易,明白科学消费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和自身的重要意义。

(2)家庭方面

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父母对孩子消费观影响十分巨大,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科学的培养消费观,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家长改变过去那种有求必应的被动模式,要供给适度,适当限制,逐步引导并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和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3)社会方面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理念都不同程度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培养他们的科学消费观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行为消费
正确认识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