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旅游景观体系构建之初探

2013-08-29李盼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摘 要】自2008年以来,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年接待游客量迅猛增加。但是,笔者调研发现,西江千户苗寨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景观体系,其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开发价值较高,但开发层次较低,笔者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初步探索了基于游客视角的民族村寨旅游景观体系,并以此体系指导西江进一步旅游开发和发展。西江只有不断的整合其旅游资源,开发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景观,才能增强其旅游吸引力,永续其旅游生命周期。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旅游景观体系;西江千户苗寨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旅游活动从观光层次向文化体验等较高层次发展。权威人士预测上山、下乡、飞天、入海、观文化、走沙漠、游森林、进工厂为新世纪的旅游热点。由此可见,“文化性”、“体验性”等高层次的旅游产品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体验程度较高的旅游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如果这些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的旅游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民族特色不明显,村寨之间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奇等心理需求。村寨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缺少基于游客视角的需求研究和探索。另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种类较少,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增加游客在少数民族村寨的逗留时间。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缺少全面系统的产品体系研究和讨论。

因此,本文将以西江千户苗寨这个全国最大、民族旅游发展较为典型的苗寨为例,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来分析游客的民族旅游需求,并构建基于游客视角的民族旅游景观体系,以期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发展有所指导。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笔者3月9日到3月27日和4月12日到4月19日两次到西江做现场调查。第一次调研期间通过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对案例地的景观系统进行解构,透视案例地所有的旅游景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此期间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通过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构建民族旅游景观体系。第二次调研笔者深入访谈当地居民、经营者、专家和游客,深入了解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所构建的民族旅游景观体系的指导下提出西江千户苗寨进一步开发和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三、民族村寨旅游景观体系构建

(一)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用SPSS对问卷进行a系数信度检验和结构效度分析,本研究中问卷的a系数值为0.926,远远高于0.800,说明本研究中所采用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另外,本文所采用问卷的变量中共同度值最低值为0.493,远大于0.20,说明依据指标准则所有变量都是有效的。另外,本文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六个因子时,得到公共因子解释总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923%,说明所提取的公共因子解释量表变量的有效性较高。因此,本文的问卷满足了有效性的要求。

(二)基于游客的民族旅游景观要素提取

1、考察旅游景观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本文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检验原有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427.805,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如果显著性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886,大于0.5且非常接近0.9,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民族旅游景观因子提取

确定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之后,本文将用特征值准则和碎石检验准则进一步确定因子变量,并用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因子的重要性:

表1是特征根为1时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可以看到:歌舞表演、特色服饰、节日庆典、蜡染作坊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被解释(70%以上),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活动参与、博物馆等变量丢失信息较多,但是也少于50%,所以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是较高的。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很理想。

上表也说明因子提取总体效果是很理想的。如表:第一列是因子编号,以后三列组成一组,每组中数据项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第一组数据项(第二列~第四列)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9.410,解释原有27个变量总方差的34.850%(即9.410/27*10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4.850%;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2.498,解释原有27个变量总方差的9.25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4.101%。其余数据含义类似。在初始解中由于提取了六个因子,因此原有变量的总方差均被解释掉,特征值1时的初始解的表中的第二列也说明了这点。

第二组数据项(第五列~第七列)描述了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在特征根为1时,提取六个因子,六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方差的64.923%。总体上,原有变量信息大部分被解释,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第三组数据项(第八列~第十列)描述了经过旋转后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即是说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是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是的因子更容易解释。

在上图中,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后面的因子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以此减小;第六个以后的因子特征根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被忽略的“高山脚下的碎石”,所以提取六个因子是合适的。

3、民族旅游景观因子的命名解释

这里,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指定按第一因子载荷降序的顺序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并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可知:蜡染作坊、银饰制作、刺绣技艺、博物馆、苗族语言、商品购买、活动参与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民族特色工艺景观;苗族生活生产方式、苗族习俗、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生产生活与宗教景观;歌舞表演、特色服饰、节日庆典在第三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民族活动体验景观;西江夜景、夜间娱乐活动、特色小吃、苗族饮食、热情村民在第四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四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饮食文化与夜间娱乐景观;小桥流水、田园风光、森林枫树、山水景观在第五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五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自然生态景观;村落景观、吊脚楼建筑、民族特色古街道在第六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六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特色构筑与建筑景观;可见,与旋转前相比,因子含义较清晰了。

4、基于游客的民族旅游景观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的因子分析,可以提取出能够较大解释原有所有民族旅游景观要素的综合指标要素如下表:

从表3可知,基于游客视角的民族旅游景观体系主要包含六大要素,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特色构筑与建筑景观、饮食文化与夜间旅游景观、自然生态景观、民族活动体验景观、生产生活与宗教景观和特色工艺景观。

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笔者基于本文所构建的民族村寨旅游景观体系和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观的具体问题,提出下列可供西江旅游进一步发展时可参考的策略和建议:

(一)特色构筑与建筑景观:

1、西江在整体空间布局上应该保持依山傍水而建的格局,避免向谷地和梯田的大规模扩张,破坏农业用地和整体村落的和谐,也不符合西江传统的风水理念。从所构建的体系中可看出,游客对西江整体村落景观及其历史文化的期待是最高的,一旦西江的整体格局被破坏,游客到西江旅游的动机将会受到影响。

2、在建筑形态和体态上应该一致采用吊脚楼形式,从形态上说,访谈发现一些游客已经表现出对西江寨门的不满意,认为“以前来的时候寨门是吊脚楼风格的,简单和谐,现在换成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牌坊,就是有点奇怪”。从体态上,几位游客认为大型的建筑给人商业化、城市化的感觉,也会破坏景区的和谐。另外,改变建筑形式也不利于传统的吊脚楼建造技术的传承,这是不利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

3、在建筑外观上应该一致保持青瓦红墙的风格,笔者访谈中发现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有几栋钢筋水泥的房屋建筑,应该采用一定手段对其外观进行改造,让其与其它建筑和谐相融。

(二)饮食文化与夜间旅游景观:

1、要开发品种丰富的苗家风味小吃、苗家特色菜肴和土特产等。

2、要设计多种可供游客参与的饮食文化活动,如让游客到苗家田园中自己抓鱼回农家做酸汤鱼,让游客学习苗家最具特色的酸汤鱼的制作方法,让游客体验苗家特制木盆木槌打糯米糍粑等。

3、要全面详实地搜集关于苗族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资料,让游客边听( 听故事)、边看( 看原料、工序)、边尝( 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使游客吃在其中、乐在其中、受益其中。

4、要开发一定的夜间旅游产品,西江目前的夜间旅游比较单调,主要是在观景台看灯光夜景,应该配套一些其他产品吸引游客逗留西江并增加消费,如设计夜间歌舞表演活动和开发夜市让游客品尝西江或是贵州的各种风味小吃等,不过要限制夜市时间和杜绝过度商业化和喧嚣繁闹的酒吧等。

(三)从景观体系中可以看出,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都是游客非常期待的旅游产品,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浪漫景观更是其中之最,所以自然生态景观方面西江要充分利用白水河和西江西南侧的大片梯田:

1、开发农业劳作体验项目、农业观赏景观。

2、在白水河中放入水车,沿白水河两岸种植可观赏植物。

3、当地村民可将关在吊脚楼底层的鸡、鸭、鹅等牲畜放出来,让其与西江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自然与人文交错的复合型景观,这种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是相当大的。

4、西江目前还有些村民使用材火,要严格禁止砍伐森林等行为,应该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尽可能种植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人工林。尤其是西江自然崇拜中的枫树、松树等。

(四)一个民族的节日庆典是综合展示其民族文化,体现其民族个性的重要形式。西江苗族传统节庆活动、时令节俗很多,可利用节庆活动(包括民间传统节日和现代富有民俗特色的节日)向游客展示独特的苗族文化,让其领略不同的少数民族风情,使游客切身的体验西江苗族的奇风异俗[1]:

1、西江苗族几乎月月有节,要把这些节日办好,避免为了迎合游客而改变原始活动等行为。

2、要通过博物馆或家庭博物馆或苗家人自身等方式展示苗族特色服饰,通过刺绣作坊蜡染作坊等展示苗族服饰制作工艺。

3、可将苗家工艺结合现代化设计生产游客在平时生活中方便穿着的特色服饰商品。

4、景区除了专门为游客进行歌舞表演外,还可设置一个专门传授游客苗族舞蹈的场所,让游客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学,满足游客的求知欲。

5、还可以用影视的方式展示歌舞文化,或出售VCD等形式传扬苗族歌舞。

(五)在苗族生产生活及宗教景观方面,从所建体系中可看出西江进一步的开发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开发游客能参与的生产生活活动,如让游客与当地苗族同胞一起罩鱼、打核耙、使用水车等。

2、要提高当地居民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等,让他们以热情的态度欢迎游客的加入。

3、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再现以前的生活生产场景,或者在博物馆、家庭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久远的生产生活工具等帮助他们了解苗家人的生活。

4、可通过开发建设宗教建筑如图腾柱,或者直接向游客展示宗教场所如祭拜的岩洞、桥梁、古树等开展宗教旅游。

5、还可以通过展演一些宗教活动或者在博物馆中图示的方式介绍苗族的宗教信仰。

(六)民族特色工艺景观:

1、要加强苗族文化的研究,将苗族的特色文化融入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思路中,只有抓住了旅游商品设计的“特色”,才能抓住旅游购物发展的“生命”[2]。

2、部分游客表明“专门过来购买或打制银饰”,由此看出,西江的银饰制作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品牌意识。培养扶持西江千户苗寨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纪念品生产商,引导西江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增加其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

3、也有部分游客来到西江后发现喜欢的工艺品引发其购买动机,所以,应该挖掘当地文化和浓郁的地方风俗,生产多样性、风格化的旅游商品以吸引游客。

4、要为苗族特色的各种工艺寻找传承人,培养新的设计人员。并加强与高校或现代化设计人员的合作,鼓励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加入到西江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中,为苗族特色旅游商品注入新鲜时尚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孟志刚.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54.

[2]郑利锋. 贵州苗族刺绣旅游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考[J] . 理论导报,2010,(8):43-44.

作者简介:李盼,女,(1987——),现任单位:凯里学院旅游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