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海工发展深情护航

2013-08-29李晓川

中国船检 2013年6期
关键词:海油海工海洋工程

本刊记者 李晓川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海洋石油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一百余座采油平台、钻井平台以及油气浮式处理装置(FPSO)矗立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上。近年来,我国除了在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事业上有了大踏步的飞跃,同时还建造了用于风能开发、海上气象预报等功能的海上平台,丰富了海上平台的用途。党中央十八大会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预示着国内海工事业的发展即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海工事业方兴未艾

海工事业蓬勃发展,关乎国情的需要,更关乎市场的走向。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8400公里海岸线的海洋资源,海域油气资源相当丰富,但目前的勘探率不高,海洋资源勘探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2013年中国能源液化天然气大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称:“液化天然气的市场需求正以每年约12%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其中海油开发更是被业界寄予厚望。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成立,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十二五”期间,我国还要增加5000万吨以上的海洋石油产能,中国海油将在国内投资2500—3000亿元人民币,建设近百座平台,40多套水下井口,3艘FPSO。我国海洋油气事业的蓬勃发展,海洋工程技术装备是基础,目前我国在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关键工艺、核心设备国产化、系统调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亟待转型升级。世界海洋油气开采日益增长,已迅速由浅海走向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早前,工信部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中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需要——海洋装备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集多门类技术于一体的行业,钻采、生产、处理、系泊及定位等众多系统进行集成,在国民经济116个部门中关联度达85%以上。在目前国际经济放缓和国内经济转型的状况下,海洋工程制造业的发展也会相应地带动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化工、能源、材料、第三方等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在当今国际经济低迷中保持逆势增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系列政策利好因素带动下,国内海洋工程市场发展方兴未艾,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迎来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在船舶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业界对海洋工程寄予了厚望。此外,各地方政府希望产业朝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大家都认为海工领域有钱赚,几乎所有与“海洋”沾边的产业都觊觎着海洋工程这块蛋糕。到海上去,国内外从设计院、船舶建造厂、主要设备生产厂商,甚至包括检验检测机构也都在加大市场经营力度。然而,面对“一拥而上”的海洋工程市场,新的担心又产生了,在行业出现低谷时,各界提得最多的就是“转型”。但在实践中,转型并不轻松,很多人甚至找不到转型的方向。同时,海洋工程行业是集多产业以及高技术含量的领域,高市场准入门槛加上苛刻的工况,对配套产品与服务的要求并非“邻近”行业华丽转身就可行的。

众所周知,由于高空作业、隐蔽作业和交叉作业较多,安全隐患突出,海洋工程成为工业界安全生产事故高发、频发的三大高危行业之一。国内海工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海油自身国际化的安全理念与企业文化。2012年,中国海油继续享有标普和穆迪授予的AA-和Aa3级国家主权级资信评级,为国内企业最高评级。对此,中国海油在业内最先引进第三方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国海油重要的第三方之一,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CCSI)海洋工程业务伴随中国海油对第三方需求的不断增长而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海油重要的合作伙伴。

CCSI厚积薄发

CCSI在海工领域异军突起,并非一日之功。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CCSI天津、深圳分公司敏锐地触觉到海洋工程业务。在市场及分公司发展需要的推动下,CCSI开始服务于海工领域。自2001年开始,CCSI天津分公司首次承揽了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船队经济技术综合评估项目,并由于该项目的成功,CCSI又分别在后来两个五年计划中承揽了上述船队综合经济技术评估项目。

2004年,CCSI深圳分公司的海工业务从吊索具、检验钢丝绳等微小工作开始。同年,CCSI(天津、深圳、上海、青岛分公司)获得了的国家海洋石油安全中介机构资质证书。2005年,CCSI首次承揽了“渤海五”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结构安全评估项目,并顺利通过了船级社和甲方专家的评审。2008年,CCSI承接第一单海工监理项目——海洋石油281/282多功能生活支持平台建造监理。近年来,随着国内很多固定平台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提出的现象,CCSI开拓了延期服役评估工作,为作业者安全油气作业以及平台改造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这些年来,CCSI抓住一切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内海洋工程事业的发展与规划中,包括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编写AQ标准,涉及系物与被系物检验、救生设备、消防器材;开展移动平台结构安全评估业务;FPSO及固定平台延期服役评估等。CCSI内部资料显示,CCSI深圳分公司与天津分公司先后承揽并圆满完成了“渤中34-1”和“辽东10-1”中心平台新增海上天然气回注装置的监理;“南海挑战”号半潜式生产平台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和检验服务;“海洋石油225/226”16800吨甲板驳2艘船建造监理;“蓝鲸”号7500吨浮吊船改造咨询服务及监理;200英尺钻井平台建造技术服务以及十余座钻机模块建造监理的项目。CCSI在海上设施建造和改造监理和技术咨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以CCSI深圳分公司承担的“南海挑战”号半潜式生产平台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和检验服务为例。“南海挑战”号FPSO是我国首艘,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艘半潜式海上浮式石油生产平台。在海上投入生产15年后的首次入坞大修,是同类设施首次在国内进行坞修,其修理难度之大,复杂程度之高都远远超过了我国现有的坞修水平和认识。由于前期检验受制于海上条件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状况,入坞后,经勘验确定结构工作量增加约50%,管线更换量增加约20%。而交船期限没有任何延后的余地。此次坞修工作由四大承包商承担,管理界面复杂,立体交叉作业频繁,共投入280万人工时,高峰期达到2300人同时作业。这种状况给项目协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业主方及各承包方对按期出厂失去了信心。为应付这种不利局面,项目组CCSI团队不计个人得失,积极为业主出谋划策,并全面承担起进度、质量、协调、投资管理的重担,根据工程实际进展及资源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工序,优化施工计划及方案,协调各承包商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坞修工程期间CCSI团队也适时增派人力,分两班24小时跟踪工程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现场协调解决。对坞修工程的质量、进度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跟踪控制,将可能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各种因素及早发现并预先解决,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最终经各方努力于2012年5月5日按预定计划顺利离厂拖往流花油田回接,为后期流花油田的滚动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该项目中,CCSI团队的表现切实体现了CCSI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叶卫列一再强调的“质量是有进度的质量,进度是有质量的进度”项目控制理念。这种理念、这种态度、这种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业主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提供了保障,获得了业主及其他承包商的一致好评,被业主方授予“优秀承包方”的光荣称号,也为CCSI赢得了声誉。

在海工领域精益求精,以前瞻性的意识规避潜在风险,CCSI意欲打造海工领域的核心品牌。最近几年,国外的钻井和采油平台相继发生了几起爆炸事故,其中平台防爆设备技术状况不良引起事故的可能性是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初,CCSI天津分公司编制了《钻井平台防爆设备检验检测指南》及相关的技术报告和记录,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内防爆设备检测中心进行防爆设备检验检测的专业培训,并于2011年开始为中海油服的多座钻井平台进行防爆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对目前平台防爆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提出了维护和修理建议,建立了数据库,结束了过去对平台该系统的检验检测经常局限于由系统和设备的制造厂检验检测的非“第三方”局面。这项业务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力保障了海上设施的安全运行。

CCSI海洋工程业务之路是伴随着中国海油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从无到有,从细节业务到市场全方位覆盖。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CCSI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打拼与积累,在海洋工程监理、海洋石油专业设备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等多个板块为中国海油提供公正、专业的立体式服务,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CCSI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魏洪泉也表示,CCSI的优势在于CCS的第三方公正的地位、在于系统网络优势、在于多年来在海洋工程业务领域积累的丰富业绩以及专业队伍优势。如今,CCSI深圳、天津两个分公司在国内海洋工程领域虽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业务市场,但是在海洋工程领域如何在技术上向纵深发展、在业务上向宽度发展对于CCSI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CCSI海工的未来之路

未来路在何方?紧跟市场仍然是不二法则。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提升,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二次跨越”已箭在弦上,海洋工程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相信在未来几年,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CCSI副总经理阮昊宇若有所思:“我们在国内海洋石油工业起步阶段脚踏实地走到了前面,在红火的发展时代,我们更要重视。CCSI要借助海工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把海工业务打造成CCSI的核心业务。在未来,我们如何向客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是总部以及分公司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客户的理念是超前的,对CCSI来讲,围绕海洋工程建设做的事情还很多,尤其是自身能力的建设。讲究实力,这是我们对CCSI海工业务的市场定位,往大的方面讲,CCSI的海工业务是保障我国海工产业健康发展;往小的方面来说,CCSI正是要用实力去征服客户。”

在研究总部与分公司协调过程中,CCSI也尽量考虑更多。近年来,CCSI新的领导班子几乎都有在分公司工作的背景,尽可能从市场、资质、客户维护等方面成为分公司坚强的后盾。一、资质维护,CCSI目前有计划在整个系统内取得一个“更大”的资质,以便与海工配套在走向全国的时候,所有分公司都会因为这个资质受益,“不能让分公司手无寸铁地打拼市场”,资质就是实力的证明。二、巩固客户,以集团的优势进行上层对话,CCSI总部正积极与中国海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给分公司创造好良好的合作氛围。三、技术指导,依靠总部集中系统资源,进行市场、人、技术全方位的协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渤海5号

CCSI天津分公司是CCSI最早进入海工领域的分公司,天津分公司魏洪泉总经理结合当前的情况,对今后公司业务发展提出了设想:“在海工业务领域着力发展建造监理、技术咨询与评估、无损检测以及专业设备检验检测业务的总体思路。第一、CCSI应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包括资质获取和维护,人才培养,专业检测设备的购置和开发。第二、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这几年,我们在移动平台的可燃气体和火灾报警系统检验检测、防爆设备检验检测业务的技术开发就是CCSI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发展之路的很好尝试,也是被客户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原因。第三、作为专业机构,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和客户就检验标准制定、技术规范编制、科研项目实施方面的合作和配合工作,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地位。”

近两年来,渤海平台数量稳步增加,南海油田开发也正步入昌盛时期,CCSI在海工领域还将大有作为。当然,放眼未来市场,CCSI海工业务还需要尽可能地参与到深水项目中,在新的技术领域磨练自己,在更全面的平台结构服务中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探索CCSI作为专业设备检验机构的目标,为中国的海工事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海油海工海洋工程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海油华南谱新篇
渤海生明月 原油量夺魁
——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建成记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打造具有海油特色的离退休服务品牌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重防腐涂料在海洋工程钢结构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采购优化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材料追溯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