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i-Ni-Hf基合金薄带的相变行为分析

2013-08-22石美玉孟祥龙张金柱崔宏耀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薄带马氏体晶粒

石美玉,孟祥龙,乔 实,张金柱,崔宏耀,王 强

(1.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研究表明,Cu含量的少量增加仅略微降低Ti-Ni-Hf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不改变其相变顺序。退火处理后的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中存在2种尺寸差巨大的的晶粒,且在经较高温度退火的薄带中还存在明显的(Ti,Hf)2Ni析出相,这些组织的存在对薄带的马氏体相变行为无疑会产生影响。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Cu含量、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Ti-Ni-Hf基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1 Cu含量对Ti-Ni-Hf基合金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图1为Ti36Ni49-xHf15Cux(x=0,5,8)合金薄带经700℃退火1h处理后的DSC曲线。由图1可知,随着薄带中Cu含量的增加,薄带中主要相变的相变温度下降,同时DSC曲线上逐渐出现了多个相变峰。当Cu含量为0at.%时,在加热和冷却DSC曲线上都只存在1个相变峰,即B2↔B19′单步相变。当Cu含量为5at.%和8at.%时,在加热和冷却DSC曲线中出现了3个明显的相变峰,特别是当Cu含量为5at.%时,多个相变峰的特征最为明显。这与Meng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他们在Ti-Ni-Hf-Cu薄带的相变过程中只发现1对相变峰。在相变过程中出现多个相变峰可能与Cu元素的加入促进(Ti,Hf)2Ni颗粒析出有关。

在Ti-Ni-Hf基合金体材料中,其马氏体相变Ms温度一般都高于100℃,与之相比,Ti36Ni49-xHf15Cux(x=0,5,8)合金薄带的马氏体相变温度较低。这是由于薄带中晶粒尺寸比体材料的晶粒小,且存在析出相,可有效抑制母相发生切变,从而抑制B19′马氏体的形成,使得马氏体相变温度Ms下降,由于化学成分确定,热滞也基本确定,因此,这就造成逆相变温度也随着下降。同时,由于(Ti,Hf)2Ni颗粒析出,基体内(Ti,Hf)的含量降低,因此,也造成 Ti-Ni-Hf-Cu薄带相变温度的降低。

图1 Ti36Ni49-xHf15Cux(x=0,5,8)合金薄带经700℃退火1h后的DSC曲线

2 热处理工艺对Ti36Ni41Hf15Cu8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主要通过对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中(Ti,Hf)2Ni析出相的尺寸和分布、晶粒大小的影响实现对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2.1 退火温度对Ti36Ni41Hf15Cu8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图2为经不同温度退火1h后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DSC曲线。由图2可得到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经不同温度退火1h后的所有相变温度信息(As、Af、Ms、Mf),如表1所示。由图2可知,随着退火温度升高,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的逆相变温度和马氏体相变温度都升高,同时薄带的DSC曲线上的相变峰个数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先增多后减少,当退火温度为973K时,相变峰个数达到3个,这主要与(Ti,Hf)2Ni颗粒的析出及细小纳米晶粒的存在有关。

由表1和图2可知,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带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升高,这是由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i,Hf)2Ni颗粒析出长大,同时,(Ti,Hf)2Ni析出相趋向于在晶界位置形核析出或者在晶粒内部发生尺寸粗化,结果导致Ti-Ni-Hf-Cu薄带晶粒内部的(Ti,Hf)2Ni析出相密度下降。由于(Ti,Hf)2Ni析出相可以有效抑制马氏体相变发生,从而降低马氏体相变温度,当晶粒内(Ti,Hf)2Ni析出相密度下降,对马氏体相变的抑制作用减弱,马氏体相变温度升高。因此,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带的马氏体相变温度也就随之升高。

图2 不同退火温度处理1h后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DSC曲线

表1 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经不同温度退火1h后的相变温度 ℃

2.2 退火时间对Ti36Ni41Hf15Cu8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图3为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在700℃下退火不同时间后的DSC曲线。由图3可获得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在700℃下退火不同时间后的相变温度信息(As、Af、Ms、Mf),如表2所示。由图3和表2可知,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薄带的相变温度逐渐升高。

当退火时间为10min、30min、1h和2h时,在薄带的DSC曲线上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2对或3对相变峰,这与主要与(Ti,Hf)2Ni颗粒析出导致局部区域成分发生改变和薄带中晶粒尺寸差别大有关。其中被标记为1、1′、1″和1‴的吸热峰代表的是远离(Ti,Hf)2Ni颗粒的区域的B19′→B2型相变,被标记为2、2′、2″和2‴的吸热峰代表(Ti,Hf)2Ni颗粒的区域的B19′→B2型相变,3、3′、3″和3‴的吸热峰代表细小晶粒集中分布区域的B19′→B2型相变。

图3 700℃下退火不同时间后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DSC曲线

表2 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在700℃下退火不同时间后的相变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退火时间为10min时,吸热峰3和吸热峰2的温度差为15K,这表明此时薄带中细小晶粒对马氏体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这2个吸热峰位置在DSC曲线上逐渐相互靠近,2个峰之间的温度差也在逐渐减小。当退火时间为2h时,该相变温度差已减小到1.7K。这表明晶粒尺寸对相变温度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当退火时间延长到5h时,晶粒尺寸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基本消失,使得两个区域的相变温度基本相等,所以在DSC曲线上表现为只存在1个吸热峰。

图3中代表远离(Ti,Hf)2Ni析出相区域的相变峰1、1′、1″和1‴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峰的强度逐渐减小。当退火时间延长到5h时,薄带的DSC曲线又恢复成单个相变峰,表明当退火时间为5h时,由于(Ti,Hf)2Ni颗粒的充分长大最终使得薄带的基体成分一致,晶粒尺寸对相变温度的影响消失,所以,就只存在1个放热峰(吸热峰)。

3 结 论

1)退火后的Ti-Ni-Hf基薄带只发生B2↔B19′单步相变,但由于晶粒尺寸的差异较大,在DSC曲线上呈现出多个相变峰;相变温度随着薄带中C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2)随着退火温度升高,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的相变温度逐渐升高。当退火温度较低时,DSC曲线上存在多个相变峰,分别对应于微米级晶粒和细小纳米晶中的相变过程。当退火温度升高至1073K时,细小纳米晶粒长大,晶粒尺寸对相变的影响消失,DSC曲线上仅呈现1对B2↔B19′相变峰。

3)随着退火时间延长,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的相变温度逐渐升高。当退火时间低于2h时,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的DSC曲线上存在2~3对相变峰。当退火时间延长到5h时,薄带的DSC曲线中只存在1对B2↔B19′相变峰。

[1] 张建新,蔡伟,赵连城.铜基合金的双向形状记忆效应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1997(6):16-20.

[2] 孟祥龙,王中,赵连城.NiTiHf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与工艺,1999,6(1):1-10.

[3] 刘礼华.Ti-Ni-Hf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行为[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

[4] 孟祥龙.时效 NiTiHf合金的相变行为与形状记忆效应[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

[5] KHALIL ALLAFI J,REN X.EGGELER G.The mechanism of multistage martensitie transformations in agedNiriched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J].Acta Materia-lia,2002,50:793-803.

[6] FU Y Q,DU H J.RF Magnetron Sputtered Ti-Ni-CuShape Memory Alloy Thin Film[J].Mater Sci Eng A,2003,339:10.

猜你喜欢

薄带马氏体晶粒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激光制备预压应力超高强韧马氏体层的组织与性能
甘草次酸球晶粒径与体外溶出行为的关系
Fe-C-Mn-Si-Cr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热力学计算
关于Fe-1.4C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截齿性能表征参数的探讨
薄带中纳米级含Ti 氧硫复合夹杂物复合机理研究
薄带连铸低碳钢中低熔点夹杂物控制研究
WC晶粒度对WC-10% Co 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Heusler 型Mn-Ni-Bi-In 薄带材料磁制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