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点一滴总关情

2013-08-21王群存钟瑜

今日海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连片天池老区

□本刊记者 王群存 见习记者 钟瑜

在人行道上穿梭,两旁郁郁葱茏的橡胶林、槟榔林一片接着一片,宛若波澜起伏,蔚为壮观。火山岩石砌成的硬化小道,规则不一的石头堆成的石墙,干净整洁的石屋错落在茂密的丛林里。这醉人美景与7年前那些“脏乱差”村、“问题村”怎么也对不上号。这一切的变化,皆源于2007年定安县连片打造母瑞山革命老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决策,得益于“百里百村”概念的实践延伸。

不怕输在起点,只怕输在终点

“我们倾心打造‘百里百村’文明生态村片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还母瑞山革命老区老百姓的一笔账。”在海南省媒体赴定安采风座谈会上,定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泽文饱含深情的讲话让人动容。定安县党史办主任崔开勇说,“母瑞山革命老区人民的牺牲为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立下不朽的功勋。”

然而,解放几十年过去了,母瑞山革命老区的变化仍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脏乱差和饮水难、水质差、行路难、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非常突出。当地民间有谚语戏称:有女不嫁母瑞山,出生入死莫轻狂。

老百姓失落的心态来自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差。母瑞山地处火山岩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储备十分困难,生产、生活极为艰难。以前这里姑娘要出嫁,首先要看谁家的水缸多,因为水缸多可以盛的雨水也多,生活用水可以储备。富裕一些的人家,则打地下水窑,下雨的时候把雨水引到地下水窑去,然后一年四季就用地下水窑里的水。可时间久了,水缸和地下水窑里的水往往会长出一些水虫,于健康不利。但如果家里没有水缸和地下水窑,姑娘是不会嫁过去的。

如果说水是制约这里发展的一大原因,那么,路更是横在他们通向富裕的一道障碍。母瑞山原来的路都是泥巴路很不好走,路面太小挑东西伸展不开,别说外界的汽车、卡车进不来,就是摩托车、三轮车也骑乘艰难。在龙门镇、岭口镇、翰林镇一带的村民,在爬坡、走山路的时候,有用头顶东西的习惯。“她们用头来顶东西的功夫很了得,手虽然不停地晃动,但头上的东西很稳不会掉下来,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还保留这个习惯。”岭口镇镇长张坚向我们比划着述说。这一点,孙泽文对毕业后分配到天池村时的印象极其深刻。

如今,望着天池驿站门前的一潭美丽的天池水,定安县龙河镇天池村党支部书记张译尹回忆道,“要是在几年前来过这里的人,我敢断言一定不会再来第二次。那时,穿鞋踏在泥路上,多走一步就多附着在鞋底一层泥土,人会越走越高,越走越飘摇。”天池村1000多名村民就在这样的泥泞小道上走了几十年,就在这样的水环境里生活了半辈子。

群众的煎熬,就是我们的责任;不怕输在起点,只怕输在终点。2007年3月,定安县派出干部到省内的琼山、琼海、昌江、三亚等地考察文明生态村建设,经过对比发现:定安既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又有深厚底蕴的人文环境,建设文明村并不比其他市县差。孙泽文说到,“我们有很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加上浓厚的文化环境,只要规划好建设好定能活色生香而成为样榜。”

同年7月,定安县结合生态文明村创建,以突出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为主题,提出创建以定城至中瑞农场100多里跨度为主轴,北起龙门镇,南至母瑞山革命纪念园,途径“四镇一场”共343个村庄,连片创建母瑞山革命老区“百里百村”乡村游群落,以实际行动呼应“不怕输在起点,只怕输在终点”的心志。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母瑞山革命老区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伊始,干部群众信心普遍不足。一是创建资金缺乏,二是创建意识薄弱,三是“祖宗地”不能挪让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此种种因素给政府在创建协调征地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困难,阻碍着“百里百村”连片打造的推进步伐。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级贫困县定安,地方财力并不富裕,当时列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的资金每年只有100万元。“这100万元不是全给母瑞山革命老区文明生态村的,而是要用在全县800个自然村建设中的,这就显得杯水车薪。”孙泽文说,资金的缺乏使得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步伐曾一度出现迟滞状态。

突破口在哪里?定安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县四套班子领导、机关各单位分解任务,每个领导包点一个乡镇。包点县领导带着机关科室下到包点乡镇包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县委县政府要求工作组要深入群众,与百姓讲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发动他们投工投劳、筹集资金,解决土地问题、拆迁问题。“特别是机关单位、领导干部都带一些资金下去,以实际行动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孙泽文说,这些任务是要考核的,带着任务去不完成不罢手,年终要进行绩效考评,这样就给各级领导干部增添了压力和动力,积极性一下就高涨起来。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定安县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将发改、交通、扶贫、民政等部门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有效利用,把钱用在刀刃上。到目前已整合3.04亿元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加上鼓励村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资金缺口问题已经逐年得到改善。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2008年增加到400万元,2009年增加到1000万元,总计已投入近5.2亿元。

创建过程中的许多故事使人受到启发。天池驿站门前的文化广场,在1997年已经被纳入该地小学操场的范围,但当时因人力物力等因素没有及时利用起来,导致后来被村民瓜分为私建宅基地、小卖部等8份用地。“由于没有法定文件证明,这块地也成为创建征地时必须解决的焦点。”驻村干部张译尹说,知道村里要建设文明生态村,其中7户很爽快地答应搬迁,只有一户人家漫天要价,拒不搬迁。后来经过张译尹耐心地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做通这位农户的思想工作。“张书记是小女孩做了大事情。”孙泽文说,张译尹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钱帮助村民,资金不足时还拿自家的钱来投资建设天池村,她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诚心来改变了村民的思想,天池村才出现了惊喜的一幕。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靠干部带头、引导和开路,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存疑情绪等问题迎刃而解,积极性犹如水银放到火炉上。岭口镇有一位村支书,为了让大家主动让出土地,以身作则把自家宅基地首先让出;翰林镇由于原来的村干部能力不足,导致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工作推进困难,后来通过换人,效果完全不一样。新上任的村支书一年之后,对9个自然村的创建工作志在三年内全部搞定。

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飞跃

母瑞山革命老区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建设基础设施时,路要给树让挪,不主张种植太多的花花草草,而是多种树,多造绿荫,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我们不仅要美化环境,而且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保持农村环境的原生态。”孙泽文说,环境变美了,游客来多了,村民们慢慢地体验到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好处。这就催生出群众在观念上的变化:从原来的“要我建”到“我要建”,并且形成自觉行动和自信心态。

定安现在每年都下达几十个新的文明生态村的任务,每年还有40个要创先进、30个要提高档次的目标。我们在采访中发现,2009年之后,老百姓对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性特别高。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不需要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下村包点,县委宣传部只要做一个计划,老百姓自己就积极投工投劳,千方百计做好做实。孙泽文说这是让他自己最感到欣慰的事情。

驻村干部最能感受到村民创建文明生态村思想认识上的跃升。张译尹告诉记者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天池村不仅整治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而且在村委会前面、天池边上建起了一个宽敞的活动广场,附近的绿林村也发动群众建起了一个文化广场。广场建起来之后需要一个标志性的村门衬托,天池村自筹资金20万元并自行投工投劳修建。绿林村看到之后也自筹资金40万元建起一座很有本村文化风格的村门。

老百姓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投工投劳投资比政府投的钱还多,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截至2012年,定安共建成文明生态村202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是创建前的2.6倍,基本实现村路硬化、猪栏户厕沼气化,环境美化、文化设施标准化。

如今,母瑞山革命老区打架斗殴现象几乎没有了,村民们相处和谐,幸福生活如蜜流淌。村民们在驻村工作队要撤队时依依不舍,捧出自家产的水果、鸡蛋、土特产等,一个劲地往工作队员的怀里塞。“我们其实付出极少,但群众却给了我们许多!”此情此景,使在定安县法院工作的一位女队员忍不住留下了热泪,她说在这片热土上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文明生态村的连片创建,使母瑞山革命老区已经形成“路相通、村相连、心互动”的格局,整体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多了,心情更加愉悦了,更可喜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天傍晚七八点钟的时候,在乡村文化广场,成群结队的村民,不管是中年的年老的还是年幼的,都集中到一块唱歌跳舞,已经成为一道最亮丽的乡村风景。采访中我们接收到孙泽文传递来的一个喜讯:定安已请国家旅游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到此进行规划,目标是打造中国第一个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基地。

至此,我们无不有感而发:一村一景谋定安,一点一滴总关情。

猜你喜欢

连片天池老区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今夜的天池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黄天池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天池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