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利与弊

2013-08-15刘江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5期
关键词:贫困生图书馆大学生

□文/刘江萍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图书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增加了服务内容,改进了服务方式,提升了科技含量,但与此同时在工作量增加和人员编制的限制下,图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缓解这一矛盾,图书馆设置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有利于适应高校发展的总体趋势,同时也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勤工助学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有利于缓解图书馆的工作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学校图书馆的读者也在不断地增多,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了工作人员紧缺、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勤工助学正好使这一矛盾得到缓解。一方面大大缓解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矛盾和工作紧张的压力,保证了开放时间,加快了流通阅览运转速度;另一方面还能腾出部分专业人员从事和研究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对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二)弥补了图书馆信息技术力量的不足,有利于馆藏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受所学的专业限制,不可能对图书馆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精通和善长,而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各有所长,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水平,是对图书馆信息技术力量的很好补充。同时,勤工助学学生通过对图书馆认识和了解,能够帮助身边一大批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知识,这对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师生,学生读者的比例占绝大多数。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图书馆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由于各种原因,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勤工助学学生兼有读者和工作人员双重身份,是沟通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通过勤工助学学生的反馈,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的要求,使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朝着有利于读者的方向不断完善,使馆藏更加科学、合理、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勤工助学学生的宣传,学生可以更直接、准确、有效地掌握图书馆的最新信息,了解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理解图书馆员的辛苦工作,从而更有利于图书馆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四)为图书馆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要体现出人性化和人情味。一个轻松、高雅、悠闲的学习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大学生有活力,有热情,他们的到来为图书馆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其他馆员的情绪,大多数人受到这种感染,能激发起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对图书馆员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在大学生无形的“监督”下,图书馆员在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都加强了自我约束,在工作效率上也肯定会有所提高。

二、勤工助学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一)有利于缓解贫困,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伴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勤工助学是最有效的缓解贫困生生活压力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为贫困生提供一些工作岗位,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辛勤劳动和付出的汗水获取报酬,这些钱不管多少,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学生都是雪中送炭,能解燃眉之急,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贫困生通过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即可以充实他们的校园生活,也减轻了因生活贫困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勤工助学学生通过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在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背景和不同性格习惯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宽容、尊重、信任、责任等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与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自身的价值。图书馆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了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劳动观念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还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助人为乐、严于律己、自强自立的思想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使他们既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又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可谓一举两得。勤工助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可以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到工作的艰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可以更加积极热情地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四)利用图书馆学习更加方便。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由于工作上的便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除本专业以外的更多图书和书刊资料,享受便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学会了一些有关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检索文献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教育都非常有利。

三、勤工助学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勤工助学上岗学生流动性大,时间上易受到课程安排的限制。勤工助学学生一般都根据自己的时间要求图书馆各部门安排工作,他们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当图书馆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他们只好请假,有些学生才刚刚熟悉就走人。这样一来,就打乱了正常运转的次序,导致图书馆有时不得不临时安排别人顶班,经常换,学生的流动性大,这使得图书馆工作陷于被动。

(二)对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定位不高。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往往被定位为一项单纯的解困措施,没有上升到培养人才及训练技能的高度。学生在图书馆往往只能从事打扫库室、图书上架等一些体力劳动,而大量需要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工作却无法顾及,导致学生索取酬金的心理定位较高,工作效率相对低下,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岗位的安排上也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年龄、专业等特点,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岗位安排都是随意性的,这就很难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勤工助学的质量。

(三)勤工助学学生待遇低,对学生的积极性有负面影响。由于勤工助学资金主要是解决部分家境特别困难学生而设置的,所付报酬比较低,导致有的勤工助学学生思想觉悟不高,道德素质较差,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存在不认真、效率不高的现象;有的则经常躲在一边看书,工作缺乏主动性,上书归位时存在随便乱塞等现象。而且,图书馆在给他们分配工作任务时,无论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能力与效率高低,薪酬水准都一样,对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风气。

(四)勤工助学活动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勤工助学管理条例,但不够全面和规范,人为因素较多,随意性较强,制度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哪里需要人,就临时招聘,对招聘学生的条件、要求、考核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这样,不但使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而且影响到整个勤工助学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提高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正确定位,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因为使用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学生,所以建章立制十分重要。没有完善的制度,会让很多学生行为散漫、不守信用、不负责任、急功近利。要使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有序、合理地开展下去,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要规范他们的行为,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做到责任明确。其次,还需经常对学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醒、督促。对工作努力、认真负责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对那些工作态不端正,工作敷衍甚至懒惰的学生要给予处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使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严格筛选、择优录用。由于图书馆工作岗位有限,这就必然要造成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被招聘到图书馆的工作岗位,而且图书馆不少岗位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较强的要求,为确保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质量,对申请应聘的学生进行筛选、招聘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一系列规范的程序,选择和录用学生。如公开用人数量,公开用人条件,公布面试时间,公示录用人员,欢迎贫困生接受挑选。

(三)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岗前培训,建立必要的奖惩激励机制。勤工助学学生的任务是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和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学生初进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概况、岗位职责、流程都不是很清楚。因此,为确保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质量,对申请应聘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很有必要。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包括文献管理知识及系统知识,简明图书馆专业知识,流通服务应注意问题及为读者服务的基本程序;二是服务意识和组织纪律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通过培训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了解图书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能很快开展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图书馆还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需要激发同学们的工作热情,要向同学们说明,奖惩不是目的,端正对待工作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才是重要的。有了激励机制,可以保证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保证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下降。

(四)注意发挥勤工助学学生的特长。勤工助学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对本系部和本专业所需教学参考资料及信息比较了解,图书馆可以将他们所学专业与图书馆提供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从事编制信息的劳动,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而且能够有效地弥补现有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普遍较差,服务水平较低等不足,开展一些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五)给予人文关怀。图书馆在管理勤工助学学生时,特别要注重人文关怀。勤工助学学生因家庭贫困,存在着自卑心理,图书馆老师要用宽容、交流、友爱、关心、理解、信任等方法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创造出一种和谐、协调、融洽、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调动他们参与民主管理图书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人翁精神,使他们树立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识和图书馆主人的观念。

[1]张亚军.对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5.25.

[2]史曙霞,孙继亮.勤工助学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及作用.大学图书情报学,2003.1.

[3]李美珠.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图书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