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霸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3-08-15杨立新冯莹莹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吕 璠,杨立新,冯莹莹

(1.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霸州第十七中学,河北 霸州 0657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这个带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对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基层文化产业发展,此次我们根据“体验省情服务群众”实践活动精神,选择致力于打造文化名城的霸州市作为考察地,调研霸州是如何把握文化发展大势,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实现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并着重分析了近几年来霸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霸州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

霸州位于河北省中部,处于京津保金三角中心地带,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置霸州,因建于霸水河畔,取威烈之义,以示武功,得名霸州。霸州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春秋征伐、宋辽对峙、燕王扫北的历史印迹,到燕赵、齐鲁、秦陇、中原文化的撞击聚合,商贸历史以及西方文化的点滴渗透,使之形成了移民、边关、榷场、水乡四方合一的特有文化。近些年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霸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的三大奋斗目标,把文化产业放在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将文化产业发展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霸州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文化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随着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霸州文化产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2012年,霸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0%;固定资产总计16.9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2.4%。霸州力争到2015年时,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亿,产值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占GDP比例达到5%以上。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霸州在文化产业结构上,已形成文艺演出业、广播电视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艺术培训业等多个行业门类。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看,文化旅游、文化用品设备生产等产业在茗汤温泉水疗养生有限公司、威名乐器有限公司、鸿兴捷图照明设备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规模不断增大,显示出蓬勃的发展生机,脱颖而出成为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茗汤温泉SPA水疗养生乐园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目前平均日接待量达1000人。煎茶铺镇的威名乐器厂主要生产拉丁乐器像康佳鼓、邦哥鼓及古典吉它箱、民谣吉它箱等,产品远销海外。康仙庄镇的鸿兴捷图照明设备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灯型,目前央视新办公楼近一半组装演播室、伦敦奥运会演播室、省级电视台演播间近1/3都用的捷图的产品,还有《非诚勿扰》节目里男嘉宾出场时,电梯里的照明就是该公司新设计安装的LED影视照明灯。可以说,霸州文化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日渐清晰,产业规模在积累中不断扩大。霸州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新兴文化产业已成为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

(三)文化产业链条不断向外围拓展

随着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周边产业、关联产业、下游产业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文化产业链条日渐形成,并不断拓展。比如说随着茗汤温泉乐园、中华戏曲大观园和华夏民间收藏馆的开放,到霸州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直接带动了霸州的工艺品生产业、文物交易、书画交易等周边产业以及通讯业、广告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在乐器制造业的影响带动下,杨芬港镇新城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西洋乐器生产基地,占地3000亩,能生产除钢琴以外的所有西洋乐器,产品98%销往国外。周边一些村街做起了乐器下游产品如琴弦、支架、节拍器的等关联产业,村街经济和农民收入都明显提高。另外,文艺演出业和书画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艺术培训、装裱、工艺品生产等产业发展。康仙庄镇的艺丰戏剧用品厂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纯手工设计、制作戏剧鞋、影视鞋、工艺鞋和少数民族鞋的工厂,目前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长期供应国内各大影视剧团、戏曲学院,并多次为各戏曲名家量身定做,著名京剧老生于魁智等京剧界90%的名角穿的都是他们生产的靴鞋。信安镇利民工艺品厂是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的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现能生产“真实标本人造琥珀”、“中国一绝水晶内画”等具有霸州地方特色的精美工艺品。由上可见,霸州文化产业链条在不断拓展,霸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巩固中得到提高。

(四)文化产业投入力度加大

近年来,霸州文化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乒乓球馆和游泳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新建、改建成功。

其中,总投资53亿元的国际温泉城已初具规模;投资6亿元的中华戏曲大观园、投资2.5亿整体重建的全国四大观音道场之一的胜芳大悲禅寺、投资3.3亿元的体育中心和百年高棠陈列馆、投资1.1亿元建设的广电中心、投资5000万元新建的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以及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的馆藏容量60万册的霸州市图书馆等,作为霸州市十三大文化精品建筑,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

(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霸州相继出台了《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地方性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围绕“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发展霸州文化产业。

霸州除了每两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外,还推出了“月月唱大戏”活动,每月28日请全国戏曲名家或名团到李少春大剧院登台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每年录播2场以上的演出,不但形成巨大的文化辐射效应,还让中华戏曲文化焕发出蓬勃的活力。通过“天天办展览”品牌活动,在益津书院举办“回顾印象”中国画学术展、“翰墨家园”中国画百家邀请展等,为全国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由各乡镇和市直机关单位承办的“彩色周末”广场演出已连续举办了10年,演出200多场;“周周放大片”、“周末小剧场”等形成了全面而丰富的群众文化品牌。霸州还注重挖掘、包装传统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基地,龙泉寺、胜芳古镇、格达祠堂等古寺、古祠等有形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并辅之以古代音乐、传统游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霸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胜芳古镇,以明清风格的青砖黑瓦建筑为主的古字号、古院落、古牌楼、古戏楼和文昌阁等一系列古镇名胜,重现当年“灯光桨影、百货杂陈、车马喧阗”的北方“小苏杭”景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旅游观光者;霸州还通过承办乒乓球超级联赛,大大提高本地体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霸州又成功引进乒超联赛俱乐部落户霸州,进而整合其中可市场化的资源,有效增强了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此外,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挖掘传承悠久的霸州文化,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共搜集了胜芳南音乐会、胜芳花灯等280个非遗项目,到2011年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10项,保证了霸州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

2012年,霸州拥有文化产业单位600多家,传统印刷出版企业103家,文化演出娱乐企业18家,音像及游艺行业企业19家,网络商务企业68家,工艺品生产企业5家,乐器生产企业3家以及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1处,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发展基础条件薄弱,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目前,霸州有部分乡镇基层文化站及文化活动室建设不完备,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支撑载体。同时,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通过调研得知,各乡镇的农家书屋规模大小不一,条件较好的村,书屋面积大、设施较齐全;而条件较差的村,书屋面积小、设施少。通过与群众座谈也了解到群众的意见和需求,作为以发展农业为主的邱庄村就需要大量的种植方面的科技类图书,另外像平口等一些富裕村的农民朋友对医疗健康、法律知识、金融保险、关于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因此,农家书屋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更新的需求选择配备图书资料,进一步完善书屋出版物的配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为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建设资金成为农村发展文化产业中的“瓶颈”问题。

(二)行业发展不太均衡

2012年,霸州文化产业的几大行业中,实现增加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其他行业增加值比例偏低,霸州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仍然不均衡,特别是文化艺术服务行业不活跃。

(三)没有大中型文化产业集群

霸州文化产业的经营项目多是一些零星的小项目,经营方式比较单一,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招商引资,兴建像杨芬港镇西洋乐器生产基地那样的产业园区,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人才匮乏

到广电中心调研时,得知新建成的录音棚还没有迎来它的主人。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录音师不愿意到县级市来,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考核又不过关,形成了人才断档。同时到乡镇企业参观时也了解到部分企业急需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

三、研究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渠道多元化

在我们走访调查的煎茶铺镇平口村和康仙庄乡刘坟村和邱庄村的三个农家书屋中,发现农家书屋的书都是省里统一配备,书源少、更换周期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如果真想让书屋“活”起来,就需要资金投入,进一步建设。平口村虽是一个仅有410户人家的小村,却拥有280多家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因此这个村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靠自己的民营企业共同出资280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农家书屋及乒乓球室、棋牌室和玲珑公园等,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的场所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生活品味。另一途径是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安龙泉禅寺整修扩建所需的1000多万元建设资金全部靠寺院向社会募集而来。还有像胜芳古镇的恢复建设就是通过出让冠名权、资源开发权、经营权等方式由前进钢铁集团、新奥集团等民营企业投资兴建。这样做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产业结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二)城乡同步,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一方面以市区为中心,搞好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区的文化辐射功能;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活动室,为丰富居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阵地。以前市里的秧歌队、京评梆业余剧团都只是平时自娱自乐,只在年节之际进行义务表演。以后可以联系周边甚至域外企业、政府搞演出,这样就由单纯的公益性变成了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文艺团体,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发挥霸州现有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

利用霸州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搞好规划,确立重点,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挖掘和保护,保持其原始生态性。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芳南音乐,可以追溯到商代,比纳西古乐还早1000多年,堪称古代艺术的活化石,可以在胜芳古镇定期开展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二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和,大力发展文化用品加工制造业,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并形成产业化经营。比如艺丰戏曲用品厂生产的戏鞋目前销路窄,以后可以考虑规模生产袖珍戏鞋纪念品,在中华戏曲大观园陈设一个展柜,方便游客欣赏参观的同时扩大知名度,拓展销路。

三是通过各种推介的形式,加强对霸州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李少春大剧院和一家文化企业合作,推出“周周演大片”活动,大剧院通过提供服务和出租场地,收取一定费用,文化公司通过在媒体、车体广告宣传、增加售票网点等方式运作很快便产生了良好效果,如今每场电影上座率都在70%以上,而且通过在电影票加印广告的方式,文化公司赚到了一笔广告收益。李少春纪念馆也通过对外售票等方式开发市场,同时还借助掌握的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了《李少春文集》、《李少春画传》等系列著作,拓宽了产业市场。

(四)技术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

利民工艺品厂制作内画产品以及琥珀系列产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为了持续发展就要考虑技术的创新了。以前生产的琥珀产品多以文房四宝为主,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舞文弄墨的人越来越少,需求也少了,人们只是购买收藏,研发人员考虑到现代使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他们最新设计的一款琥珀光电鼠标,产品精美绝伦,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霸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发现和保护民间文化艺人,发挥他们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引进文化研发人员、文化经营管理人员、文化企业家等各类文化人才,鼓励他们多出原创性作品,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如霸州广播电视局急缺录音师,我们建议可与地方高校形成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人才机制,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为加快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霸州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引进媒体人、建成文艺专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服务,培养和输入文艺人才、创意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人才,确保霸州文化产业未来的全新突破。

注:廊坊师范学院西校区赴霸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小分队关于《霸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韩雪、金硕、李正、李俊虹、丁宁、李芏萱、冀柯颖、张洺棋、沈靖博、马田兴、刘洁、米玺丹等。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