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驱动开展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曹秋艳陈晓远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能力

曹秋艳,陈晓远

(韶关学院 英东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提高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园林行业已成为朝阳产业[1].建设具有地域特色且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有利于招商引资促进本地经济和城市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对具备园林工程施工、园林设计理论、园林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园林专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以及能在园林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若渴.新时期园林行业的发展为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出发,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园林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新时期园林专业教学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的特点,结合韶关学院多年来在园林专业办学的经验,以项目驱动开展园林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 项目教学法与综合评价方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主要针对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项目开发为主导,以理论知识和项目实例教学为前提,使学生在解决项目工程的实际问题中消化吸收所学专业知识,使所学专业技术达到熟练应用.本文所指的项目教学法就是以项目驱动形成园林专业与社会企业联动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韶关学院园林专业结合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法,形成了适合园林专业教学规律且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单一虚拟课题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大胆采用了符合社会需求的 “项目制”、“课题制”、“模拟课题制”等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了大量的实际项目工程让学生进行的实验和实践,以达到紧密与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的目的.首先,“项目制”即引入一些项目合作单位的专家,以外聘兼职教师或项目合作人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指导工作中来,让学生在园林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类型委托项目,交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并同时接受企业的监督,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贴近社会需要,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课题制”即学校接受某项目的委托,交由指定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课题,包括根据课程需要外出调研考察,使学生熟悉社会企业的创作程序和工程施工流程,加深对施工工艺的印象.而“模拟课题制”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全国大赛,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着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项目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即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突出了由课题合作单位的企事业负责人,或设计师等协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的特点.使实践教学的成果直接接受社会、企业、甚至是市场的检验,更好地体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2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

通过对园林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的调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设置园林专业课程.其中包括规划设计单位、规划管理单位、房地产部门、土地部门、园林部门和学校等的调研,发现市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是多元化的.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业务要求,包括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综合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能力;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具备进行一般中、小型建筑设计的能力;了解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城市规划专业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测试、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等.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结合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大背景,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较好专业技能、具备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园林植物配置等知识的规划人才.

韶关学院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协调(例如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师、建造师等),实现“课证融合”,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课程安排中处理好主干课与相关课、方向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增加和专业相关的Photoshop、3Dmax、MapInfo、ArcGIS等课程;在专业课教学阶段应加强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从理论到实践、专业训练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此外,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韶关市农科所、韶关三雄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花卉研究所、香港高盛韶关蔬菜基地等25家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见习关系,将其建成为校企融合、联合培养的教学基地,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联合进行教学实训.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成立了由学生自行规划、组织的红三角农业发展模拟公司.不仅为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模块式”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韶关学院园林专业结合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特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模块式”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构建基本技术、宏观(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从基础→综合→设计→创新的课程模块体系,使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实践教学中的模块方案以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覆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使教学计划结构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学生选课自主化,能力培养系列化,切实解决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严谨性与灵活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四模块”方案具体内容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课题性实践课程模块.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更具有弹性化、灵活性、包容性、多元化和合理性.

首先,基础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计划中基础平台部分安排的各类基础实验课程如:植物生理、组织培养等;以技能基础训练为主的实验课程:如绘画技能、模型制作、制图技能等,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提高对各种工具的掌握.其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主要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包括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类专业课题性实验,除训练学生的设备应用技能以外专业,实验教学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训练为主,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再次,课题性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学生根据企业委托项目或者竞赛项目等,结合指导教师的要求,师生共同讨论,确立实验目标,制定实验过程和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重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和与市场结合的能力努力达到实践教学内容按园林专业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来设置,教学过程打破单一课程实践思维,使实践课程的安排更具整体性与和谐性,更加强调实践课程的目的性,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形式.

4 结语

园林专业教学离不开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根据珠三角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加强与地方园林企业的合作办学,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有利于把传统教学过程中传输式的被动教授转变为影响式的互动启发,由单纯技能型的分项训练向项目综合技能的提升训练渐进[2],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并日趋完善.在实践教学中以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启发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也使得园林专业毕业生有较宽口径的专业技术适应性,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总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企业需求及行业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得到更大锻炼与提高,以此来推动园林专业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1]付晓云.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50.

[2]叶军.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5):142-143.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