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尼斯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及德育启示

2013-08-15邱佳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社区服务尼斯

邱佳佳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发展心理学系教授——詹姆斯·尤尼斯通过研究青少年期的社会性与道德发展和教育提出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为研究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视角。学习尤尼斯的理论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一、尤尼斯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美国中小学教育受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在较长的时间内仅重视培养学生道德推理和道德价值辨析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导致青少年问题严重,引发社会关注。尤尼斯向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提出,人的道德行为主要不是道德认识决定的,而是由对生命、对他人的尊重决定的。他认为人的尊重态度与人的认知推理能力无关,而是由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建立的依赖关系而产生的对同类共情之本能。

尤尼斯主要通过调查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从1990年开始,尤尼斯与他的学生一方面考察青少年参加社区服务和其他各种实践活动对其公民政治意识和道德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整理青少年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将青少年的实践活动充分融入道德发展的研究中得出相关结论。

二、尤尼斯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道德的起源:人际关系

尤尼斯通过对道德典范人物的研究发现道德行为出色的人并没有特别高的推理水平。这些道德典范人物首先更倾向于根据社会规则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从非理性的、习惯性的行动中演绎出的日常道德。也就是说,人们的道德起源于日常生活中个人与其他成员的关系。要了解一个人的道德取向,必须先了解他怎样看待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二)道德发展的本质:学会尊重

尤尼斯认为,尊重人性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对社会的尊重。尤尼斯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者对二战时期犹太人营救者的研究,发现营救者的助人行为并不是出自高深的道德推理,而是道德同一性或身份感的自然表现,出于对作为人和社会成员的犹太人的尊重。当被问及其救人的缘由及对犹太人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是“尊重所有的人”,“尊重一个人,而无论其出身如何”,“不能因为信仰或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歧视别人”他们已把这种对自身之外的他人的尊重推及整个社会,表现出对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他们认为,社会的组织应遵循民主的原则,其中每个成员都享有同样的人权,不拯救犹太人,就破坏了民主社会的根基。

(三)道德发展的途径:社区服务

尤尼斯提出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干预。从1990年开始,尤尼斯和他的学生考察了参加社区服务和其他各种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公民政治意识和道德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他发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学生能对无家可归者的人性作出正确的评价,把无家可归看做一种因贫困而造成的现象加以关心,从而抛弃了最初对无家可归者所持的消极看法和对无家可归者的冷漠态度。许多学生还改变了对自我的认识,改变了自己原先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社会的观念,认为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纠正各种社会问题。此外,尤尼斯通过梳理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发现,在10年至30年后,曾在青年时期参加过相关社会实践的人,在自愿参加市政、宗教、慈善或政治协会组织的活动,以及参加选举或某种政治运动方面,积极性显著高于那些以前没有参加活动的人。

(四)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促道德同一性发展

尤尼斯所持有的道德观不同于传统,他指出,道德并不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需要特定技能实现的功能,其本质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超越。个体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我强化,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是其整合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而实现理想自我的需要。尤尼斯继承并发展了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思想,提出道德行为与道德同一性是相辅相成的,道德行为促进道德同一性的发展,反过来道德同一性的发展又促进个体道德行为的表现,这些新水平上的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行为又推动了道德同一性的进一步成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个体将自己与社会联系起来,并为其现有的自我同一性赋予社会历史意义,进而建立超越性的道德同一性。

三、尤尼斯青少年发展理论的德育启示

(一)把握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

青年时期参加过社会活动的学生到成年后自愿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于没有参加过的人,且青年时期的活动以不同形式连续性保持。这就表明了,青少年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及学校教育者应重视学生青少年期的道德教育。一方面,学校教育除了开设正规课程如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加大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形成参加社会活动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对社会上的人、事、物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家长要改变“成绩至上”的观点,支持学校组织的活动,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让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学会尊重

尤尼斯表明,道德发展的本质是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石。当今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中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自我意识过强,在家中不尊重长辈,与他人相处不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对此,家长应该在生活中用言行告诉孩子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辩论赛等相关活动,让学生体会尊重、学会尊重。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学校工作

参与社区服务是学生发展道德的途径。尤尼斯发现,那些经常参加学校社会工作,如学生报刊、学生会、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比那些只参加学校娱乐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学生,参加的无偿社会服务工作多一倍。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对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对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教育者可先组织校内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先学会与同伴的相处及合作,再分组走入社区,通过打扫社区卫生、到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或孤儿、参与社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社会人的角色。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而学校工作的机会有限,学校应该创造工作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校工作中。可实行校学生会、班干部轮任制,扩大学生参与学校工作的机会,使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有积极的认识,加强对社会公共道德的意识,使学生在成年后参加无偿社会服务的机率加大。

(四)促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发展

尤尼斯认为,中学生参加的无偿社会服务和学校社会工作使他们体验到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青少年在自我认同感发展的关键期,这些规范与价值观念给青年人提供了令人深思的资料。道德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内化的道德行为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使道德行为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青少年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探索和融入社会传统的一部分,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社会上不同群体、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及共同人性,促进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对自我做出肯定。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中的人进行沟通,形成道德自我认同感。当今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关注较少。

(五)避免形式化社会活动

目前,许多学校认识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也要求师生开展相应活动,但师生迫于学习压力、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往往就把要走出校门的社会活动变成了室内探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神圣职业,目的就是为了要让青年期的学生顺利的步入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人,因此,教育者应该克服保守和害怕承担责任的心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中。此外,我国德育活动带有明显的强迫性和高度组织化,即使组织了相关活动学生也没有得到启发及发展,说明活动是形式化的。要想改变这种形式化的德育,教育者应该明确指导思想,有目的的组织活动,重视学生在参加活动中的心理变化,重视通过活动使学生人格结构中形成新的东西。

四、结语

尤尼斯的理论带有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倾向。他强调了青少年学会尊重,参与社区服务对其道德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德育过程中任存在不少困惑,通过借鉴尤尼斯的思想,有利于我国德育理论的更新与改革。

[1]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Youniss J& Yates M .Youth service and moral identity:A case for everyday morality[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8(4).

[3]陈会昌,谷传华,秦丽丽,苑宏健.尤尼斯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1).

[4]Davidson P,Youniss J.Which comes first,morality or identity[M].New York:Moral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1991.

[5]郭晓君,陈超群.尤尼斯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7).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社区服务尼斯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本期人物:费尔南多·梅尼斯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轩尼斯门窗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