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渗透

2013-08-15

关键词:敬语日语跨文化

陆 远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跨文化意识是指每个学习外语的人当他们面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的时候,能够充分正确地认识,并且能够以这种认识为基础,用包容的态度加以适应。跨文化意识在日语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站在文化交际的高度去学习日语,进而更好地用日语去进行跨文化交际。这也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

一、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势在必行

(一)日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是时代的需求

随着高新技术在通讯领域里的使用和网络的普及,以及中国加入WTO,与世界各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因此,越来越需要能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同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于外语教育以及跨文化交际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求

以东北育才学校为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高科技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各方面领军人物的领袖资质的目标,该校特别着眼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又是科技发达的国家。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和促进中日教育交流合作,为中日友好事业培养能够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的一代优秀人才是该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该校于1992年设立日语特长班,在初中阶段开始开设日语课程,进行日语强化教学。全面提高日语综合能力,满足学生赴日留学的需要。他们认识到,学习日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以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日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日开放的有力武器;进而实现东北育才学校开放办学、国际办学、特色办学的目标。

(三)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该校与日本富山县县立中部高中建立姊妹学校已有10几年的历史。在笔者1998年所带的班级中,曾选出几名日语成绩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接待来访的日本高中生。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交流家长们都很兴奋。但第二天晚上一位家长焦急地打来电话说:“陆老师,不知为什么,我们家接待的日本孩子今天非常不高兴。昨天还好好的呢,有说有笑的”。“你们对她都说了什么吗?”我说。家长努力回忆着说:“没有,我也不会日语,接回到家里就吃饭,还夸我做的饭好吃。今天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我就在家里把他脱下来的衣服和袜子包括内衣内裤都给洗啦,可不知为什么回来后,他就不高兴,不说话了。”我说:“可能是因为你洗了他的衣服。因为在这样的时候,他认为那是他个人的空间不需要别人‘窥视’。”后来证实果然如此。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国家文化上的冲突暴露出来了。想到平时自己的日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传授重视不够,只重视语音、词汇及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基本不涉及文化传授的问题。因而学生往往是所学日语语言的语调正确,词汇量掌握不少,语法规则熟练,而且听、说、读、写等技能似乎都掌握得不错,但是在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过程中,往往又不能畅通无阻地交流思想,进行心灵沟通。这种失误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从那时起我就决心尽可能地在日语课堂中进行日本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日语,提高日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跨文化意识在提升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意识能帮助学生了解日本

就中国人学习日语而言,如果我们只把相应的中国语言直接地译成日语相应的意思,然后再加入适当的语法,那么即使我们对日语掌握得再熟练,也不可能和日本人进行真正的交流。学习日语不是一个孤立的语言学习过程,还必须学习负载在语言上的日本文化。如果不懂得日本文化,而是从汉语文化背景出发来进行哪怕是最简单的交际,那么我们说的日语即使语音语调正确,语法规范,词汇搭配无误,表达也流利,但仍然不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意思,这样就达不到和日本人顺畅交流的目的。

(二)跨文化意识有利于了解我们本民族的文化

当一个学生养成了留心和积累各国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习惯、社会关系、价值观等方面信息,那么就一定会增进他对本国和他国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的理解,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国际性,就会增加他对文化的欣赏、鉴别和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自觉地把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加了解本国文化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因此,要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充分了解日本文化,而且也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只有这样,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同国度的文化,理解、宽容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传播中国文化,激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达到了这一点,日语的交际能力也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作为中国人,如果他不了解本国的文化,或者是错误地传播中国文化,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日语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日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一)挖掘每个词汇、语句语段、语法中所蕴含的日本文化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它烙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迹。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去挖掘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尤为重要。比如日语中“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这个语法(它的中文意思是“我能请您帮助我做……”。中国人的说话习惯是“xxx,帮一下忙”)。在日语里,这个词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它是日语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委婉表达形式。是由三部分语法点重新组合在一起的一个语法。在重新组合的同时也表现了说话者变化着的心理,更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这个语法不难让我们想到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使用大量的委婉的表现形式。日语中委婉表现形式特别多,使用频率之高,在其他民族中是不多见的。日语的委婉表现手法体现出日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心理及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在现代语言交际中,使用得体的委婉语会避开不愉快或不愿说出口的表达,可以使交际双方都不失面子,这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倾向。这种心理状况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在说话的时候相互之间要留面子,不使对方难堪。而“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这个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日本及日本民族的这一特点。那么我们把这些蕴含在词汇或语法中的日本人的说话习惯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再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按教材中的角色,扮演日本人的说话方式进行模拟,这样就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日本人在说这句话时的情感,感受在那样的文化氛围中诞生这种语言的必然。那么学生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就不会出现因为不了解文化而发生的交际失误。

在我们汉语中“给”这个词只有一种写法,而日语中要有大约五种说法。他们是“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くれる”“下さる”。这五个词就是日语中的敬语。日语的敬语体现了日本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交际礼仪、人际关系、伦理观念等语言精华,是日本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教养,被称为架设于日本人之间的心灵桥梁,不可缺少的社交润滑剂。因此要用日语进行交际,就不可能不涉及敬语。区别不同敬语的用法是正确地恰如其分地使用敬语的第一步。这五种说法,体现了日本社会的无论是家庭、学校、公司,都对上下级关系有着很强的意识和很严格的区分的一种日本社会文化。那么教师在教这些敬语的时候就必须向学生阐述有关敬语的一些文化背景,并且恰到好处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比如影像材料,观看并且体验日本人在表述时的表情、手势等情态,感受日本社会严格的前辈和后辈、上级和下属、长辈和晚辈的关系。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触及中日文化差异,感受跨文化意识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主人喜欢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夹菜,而在日本人看来,这样做很不卫生。而日本人在吃饭的时候习惯分餐具就餐,即便是吃火锅也不像我们中国那样一桌人用一个火锅。而是每人一个小火锅。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这些文化的冲突的时候,要指导其挖掘矛盾背后所隐藏的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理解与社会生活中的和睦相处带来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后果。

总之,由于日语语言中有一部分是中国语言文字。也就是说中日文化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融通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中日文化融通的地方来提升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同时也要认识到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的意识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以及长时间中国外语教学的习惯(只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教授,不重视语言目的国家的文化渗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升的实效性还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有跨文化的意识,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有关跨文化的知识,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时效性作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

敬语日语跨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