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节日对幼儿的启蒙教育

2013-08-15王晓业

关键词:残疾人目标家长

王晓业

南通市崇川区教体局,江苏 南通 226000

当今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家里的孩子都是独苗,骄纵、任性也就成了必然。“复旦研究生投毒案”,正说明了知识的多少与人性优良没有必然联系。从先前孔孟的“人之初,性本善”到现在西方的“瑞吉欧”“华德福”,无一不是在强调人性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古今中外,都有节日。这些节日正好能整合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资源。例如春节、中秋佳节是举家团聚的日子,让幼儿在大家庭的氛围里体会爱的表达、体会传统习俗,能够了解尊老爱幼的意义,从而从家庭的爱中学会爱,提升尊重、独立自主及自理能力。因此,开发节日资源,从中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筛选节日内容,确定尊重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内容的方向。我们将节日内容的主体分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自己,同时根据不同节日的内涵,针对幼儿尊重教育的情感需要,找准尊重教育操作的切入点,确定每个节日教育的目标。

(一)注意节日活动目标的重点性

以尊重他人的节日为例,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发展目标的重点放于尊重家人、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国际儿童节的发展目标重点放在尊重伙伴,与同伴在庆祝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教师节的发展目标定于尊重教师,了解老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辛劳;春节的发展目标重点定于尊重邻居好友,学习以礼仪的方式待人接物。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同样是尊重家人的节日,但其发展目标却各不相同。如传统节日除有关爱亲人的目标外,还有尊重不同节日各自风俗的目标。

(二)注意节日活动目标的内在机制

我们应将每个节日活动按时间顺序开展,虽然其发展目标重点不同,但都要围绕“了解尊重内涵——学习尊重礼仪——培养尊重态度”的内在机制来合理安排。

如同样是在尊重生命教育中,儿童安全教育日、消防日的发展目标为:(1)了解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感受不注意安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2)学习安全自保、自救的方法;(3)理解尊重生命的含义,提高自保意识。

(三)注意节日活动的层次性

在一年的节日里,有些节日具有雷同性,如5月19日“助残日”、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两个节日虽都指向尊重“残疾人”,但我们应在目标上,对幼儿发展的重点进行递进式制定:“助残日”的发展重点定为同情残疾人,尊重残疾人,乐于帮助残疾人;“世界残疾人日”的发展重点定为了解残疾人自强事迹,学习残疾人自强精神,并根据幼儿的年龄为幼儿社会发展创设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孩子在调查、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让孩子在震撼和对比中领悟:向残疾人学习就是对残疾人人格的最大尊重。

在制定每个节日主题教育计划时,都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内在联系,使节日教育递进发展、相互渗透。

二、开展节日礼仪教育活动,注重尊重意识的培养

(一)组织显现尊重思想的节日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组织开展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节日主题活动,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力求节日内容的多维度联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完整经验。以《快乐的元宵》为例,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及已有的是非辨别能力,对节日所含风俗的利与弊进行辨析,并利用游戏、歌舞、手工等形式对节日的风俗进行传承和补失,使每个幼儿在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得到品德和能力的升华。

(二)开展节日主题的区角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我们开展的区角节日主题活动,是节日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首先,我们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反思节日中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体验人们的思想情感,促使幼儿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自己的积极态度。如在《春节》的主题游戏中,幼儿学用礼仪的方式相互拜年;学习成人“掸尘”做卫生;学用剪窗花等手工布置自己的家;模仿饭店就餐学习餐桌礼仪;模仿成人相互关心和问候,体验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三、营造节日环境,培养个性

没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人也就没有了个性。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一)独立性的培养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不良习惯,其中之一就是懒惰,依赖性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动手,还得动脑。如“劳动节”,让孩子们了解干活的涵义。幼儿园和家长可以联合起来搞个活动,让自己的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摆碗筷、抹桌子等,让幼儿体会劳动的感受,并引导孩子正向积极地看待劳动。

(二)自主性的培养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只有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环境才能彰显促进幼儿尊重意识和行动养成的氛围。在节日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结为合作伙伴,从中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倾听孩子们的构想,为他们提供适度的精神鼓励及经验材料。如“安全教育日”前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制作警示标记的形式,将所知的安全知识图解化,并张贴在幼儿园小朋友游戏及生活的场地,提醒小伙伴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在尊重孩子个性方面,针对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我们也适当作了一些调整。在节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玩区角游戏时,孩子们除了参与老师组织的游戏外,还可以看书或独立玩玩具,更可以独处。在幼儿园里,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叫做“安静角”。安静角一般都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制的、柔软的娃娃和形象有趣的靠垫。不想参与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静静的角落坐着,而淘气的孩子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除了满足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独处的需要外,也为教师了解孩子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

四、开展节日礼仪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将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一)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是授之以渔的过程。现在的父母习惯包办代替,妨碍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不能给予幼儿想要的结果,而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去做;不是直接命令式的教育,而是融入到现有的环境中。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使之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生活技能虽然是最基本的,但实际上却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提高了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使幼儿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奠定心理基础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家长、教师的精心培育。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越高,其自信心越强;反之,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者把任务转给他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成功、失误甚至是失败。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使之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能够为幼儿的内心奠定强大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家长应当给予有效的表扬,来加深、强化他们的行为。要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独立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要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需要,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自由玩耍,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行为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的现代儿童。

(三)奠定物质基础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其以后的成长铺平了道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是各种能力都较强的人。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能够为幼儿以后学习各种技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使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比如在科学课上,要想让幼儿们认识沙子、水泥、石灰的特性,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给花圃砌墙。通过砌墙的劳动,孩子们能够学会怎样按一定的比例搅拌沙子、水泥和石灰;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有关平衡、水平、垂直的概念。要让幼儿们获得电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桌上放置电线、蜂鸣器、高能电池,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连接电路。接对了,嗡鸣就会响;接不对,就要自己想办法、找窍门,直到把电路接通。

利用节日,可以强化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随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家长们能腾出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节日里,幼儿的亲戚朋友欢聚一堂。这时,孩子所展现出来的自立自强会得到赞美,这样就能更加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开端。

五、家园配合,开启幼儿的教育

幼儿上幼儿园后,大多生活在家庭、幼儿园两种环境里,所以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不能只靠教师教育锻炼。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包办代替,幼儿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各种能力还有可能退化,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家长应和老师相互配合,及时地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采用家访、书信、开放日、家长会的形式,来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证家园的一致性。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只有在要求一致的前提下进行,他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继而努力。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自理能力会提高,其他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未来的生活需要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地引导幼儿,多给幼儿创造独立尝试体验的机会,从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在幼儿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残疾人目标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