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儿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8-15孟奇恺

关键词:孤儿群体心理

王 哲,孟奇恺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一、孤儿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成因简析

(一)学业、情感方面的问题对孤儿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1.学习方法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心理状态不能及时改变。大多数孤儿大学生得不到监护人的细心呵护,而且从紧张而枯燥的高中学习生活进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环境后,在学习方法、心理状态上都未能及时调整和改变,又由于步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来自各地的陌生同学,因而使孤儿大学生一度产生自卑、孤独、恐惧、怕被嘲笑的心理,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这种自卑闭塞的心理状态,导致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不理想。

2.缺乏情感交流,学习目标模糊。步入大学校园后,孤儿大学生远离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缺乏情感交流与倾诉,心中的郁闷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加之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美好的理想之间又存在较大的落差,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目标模糊,动力不足。这从思想上更加造成了孤儿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不理想。

(二)孤儿大学生缺少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欠佳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尽管孤儿大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但他们缺少的是来自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少家庭的温暖,这是学校教育难以弥补的。由于孤儿大学生在成长期间缺少监护人必要的正确的思想引导,有些甚至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因而造成了孤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形成了我行我素、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心理状态。心理失衡导致孤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欠佳,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孤儿大学生人格等方面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研究表明,孤儿会比一般的有双亲的孩子更容易冲动,缺乏安全感。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些古怪行为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渴望被关心。另一方面,为了发泄自身压力的情绪,常常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经济困难是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1.社会上众多孤儿大学生的关怀体制有待完善。家庭贫苦、缺少经济支柱,是孤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导致我国孤儿大学生的教育无法实现完全免费,各级政府和学校每年对孤儿大学生的资助也无法完全支撑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社会对孤儿大学生的关怀不够,不能完全解决孤儿大学生的经济需要,经济问题便成为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完善孤儿大学生的关怀体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育收费攀升,增加了孤儿大学生的生活压力。教育收费攀升是高校孤儿大学生经济困难产生的直接原因。近些年,高校教育学费不断增加,大学生活消费也愈来愈高,如培养一名普通大学生一年的学费约4000元到8000元,再加上住宿费800元至1500元,每月的生活费500元至1500元左右,那么,一年总的费用就会在1万元左右。一般家庭尚难以支付,孤儿则更难以承担。目前,全社会对该群体虽然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关注和帮助都只集中在浅薄的经济层面上,而经济困难孤儿大学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还需要更深一步的解决。

3.家庭贫困使孤儿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家庭贫困是孤儿大学生经济困难产生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辽宁省内70%的孤儿大学生所在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20%的孤儿大学生所在家庭无任何经济来源,只能靠政府、乡亲或亲戚接济生活;仅有10%的孤儿大学生因寄养的家庭条件尚可,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很多孤儿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同生活。由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老多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们的生活极其困难。这类孤儿占辽宁高校中孤儿大学生总数的80%。

二、孤儿大学生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对孤儿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孤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职所在,也是解决孤儿大学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引导孤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加强对孤儿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能以辩证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将个人需要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懂得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其次,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鼓励该群体的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引导孤儿大学生培养挫折调节能力,正视生活中的不幸,不要盯着自己的缺憾,每日悲观或者抱怨,要学会自我调适,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二)建立健全对孤儿大学生的资助奖励体系

解决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本上是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奖、助、勤、免、贷等帮困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高校尽可能地营造助学成才的良好氛围,建立以贷款为主体,奖、助、勤、免等多方位合为一体的助学体系。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为孤儿大学生提供助学机会。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为该群体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平台。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舞他们勤奋学习。同时,以学生信誉为担保,帮助他们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以确保学生及时还款。

(三)建立完善的孤儿大学生群体档案

目前,高校中的学生档案是由专门机构或者部门统一管理的。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档案管理职责正在逐步向二级学院管理过渡。随着孤儿大学生群体数量的不断加大,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建立健全这个群体的档案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奖、助有据可查。此外,由于目前孤儿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存在着差异,在建档时可根据不同状况分类建档。通过对孤儿大学生建立专门的群体档案,方便教育工作者以及爱心人士客观地了解他们的情况,有助于日后问题的解决和爱心资助等措施更好地完成。同时,为孤儿大学生群体建立档案,方便对未来孤儿大学生的情况进行集中的反馈、分析和总结,为将来的孤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四)利用学生集体,提升对孤儿大学生的关心帮扶

对于解决孤儿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面临的种种难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采取同学之间的关心互助。从生活出发,利用学生集体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对孤儿大学生进行谈心帮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破孤儿大学生自卑、害怕的心理界限,鼓励孤儿大学生融入到大学的集体生活中,从而解决孤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的困惑。日常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宿舍自管会等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明确任务,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应开展如“孤儿党员多帮一”等活动。当孤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班内的党员以及学生干部会及时给予帮助,及时给予解决,让孤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找到家的温馨与关爱。实践证明,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孤儿大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大环境中感染孤儿大学生

校园文化对孤儿大学生的间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孤儿大学生更多地参加社团活动,倡导他们加入社团群体,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助,进而使他们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和来自他人的敬意,以及与他人真诚相处的快乐。这样,他们就会在爱的传递中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优秀。

(六)坚持慰问制度,从细节出发做好孤儿大学生工作

对孤儿大学生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来讲是要从细节做起。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对孤儿大学生多引导、多帮助。例如,利用假期慰问走访孤儿,既可对抚养孤儿福利机构和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又可让孤儿大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大家庭的关心,从而增强孤儿的自信心。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助残日”“元旦”“春节”等节日走进孤儿大学生的家庭,送上真挚的祝福,并给予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与关爱,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

(七)做好孤儿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孤儿大学生所面临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孤儿大学生只有跨过心理问题这道坎,才能真正融入到大学校园中。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孤儿大学生心理工作的关怀力度。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孤儿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失调状况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对获得帮助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处在危机中的孤儿大学生往往会倍感孤独和无奈。作为学生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资料库。通过团委、辅导员及班级学生干部提供的相关情况建立健全心理困惑孤儿大学生的资料库,制定相应的帮困结对制度,定期对其进行疏导和谈心。另一方面,作为心理辅导的从事人员,应充满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身处困境的孤儿大学生,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感,才有利于疏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对于该项工作还应保密,以保护孤儿的个人隐私。

(八)推行校企共同资助新模式,建立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经济问题是当今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根本问题,经济同时也是保证每个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据调查显示:辽宁省的一部分孤儿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交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由于日常生活没有保障,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靠兼职打工等方式来赚取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费用,从而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从小就缺乏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致使他们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并且经济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实现企校共同资助的双赢模式。如今,企业文化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青睐,企业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口碑,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来,还让受资助的孤儿大学生标兵为企业代言。这样既增强了孤儿大学生的自信心,又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形象和社会声誉。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共同资助,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好评,更让孤儿大学生有一颗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良策。

(九)集各界力量,共同解决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孤儿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是依托高校为载体的。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开展教师与孤儿大学生一帮一活动,对孤儿大学生结予特殊照顾。同时,还可以开展研讨座谈会,学习其他省市高校对解决孤儿大学生问题的有效方法。总之,我们要集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好我省在校孤儿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对孤儿大学生所面临问题的分析研究工作之路还很漫长,因此,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应多关心、多照顾孤儿大学生,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大学这个青春舞台上,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绽放出最美好的人生。

[1]李慧敏.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2]尚晓..中国孤儿状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高亚华,杨宏.试析孤儿心理疏导的意义及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佚名.我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N].新京报,2012(3).

[5]石云霞,李贵成,张莉.关注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6]吕国兴,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1).

[7]王玉国.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6(4).

[8]钟蕾.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与保障体系论析[J].高校辅导员,2011(4).

猜你喜欢

孤儿群体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孤儿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