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业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3-08-15崔祥民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孵化器毕业数量

崔祥民,江 南

(1.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江苏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3.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3)

一、引 言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1985年出版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经济率先从“管理型”经济向以“创新”为重要价值的“创业型”经济进行了转变,并指出当美国就业面临压力的时候,是其经济体系发生了这种转变从而改变了这一危机。而初创企业资源禀赋匮乏,仅有未经核实的人力资本,却要在承担不确定风险的情况下把握先动与创新。为促进创业企业实现潜在的价值,提高创业企业的成功率,政府需要给创业企业必要的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器作为为创业企业提供局部优化的外部环境、帮助创业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就应运而生了[1]。

自1987年我国首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我国创业企业孵化器历经20多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实践运行中,也暴露出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内的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孵化器大多数是由政府组建,具有比较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很多孵化器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善经营,长期依赖政府支持;盈利大多是靠场地租金和物业管理的收入,而其他方面的收入很少等原因,我国创业孵化器的运营绩效不高,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大挑战。本文在深入分析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的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寻求创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促进创业孵化器健康成长。

二、研究综述

孵化器是创业企业成长的摇篮,其能为创业企业提供优质孵化服务的前提是自身的健康发展[2]。只有资金逐渐雄厚,入孵企业不断增加,实现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转变,才能更好为创业企业服务,才能有能力孵化出更多企业。为了达到孵化器的战略目标和更好地服务创业企业,孵化器都需要建立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3](Max von Zedtwitz,2003)。很多学者都是以企业孵化器经营运作的业绩为基础,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企业孵化器进行案例分析[4]。Campbell(1985)将孵化器作为企业看待,从其内部分析了孵化器对在孵企业作用的机理[5]。Becker和Gassmann(2006)认为孵化器盈利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盈利化并非导致市场失灵,而是市场失灵的解决之道[6]。林民书等(2004)也认为非盈利企业孵化器容易出现不讲效益情况,盈利性孵化器是通过市场化运做,完成对入驻企业的孵化[7]。梁琳等(2006)对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也认为都通过企业化运作,达到互利[8]。Bruce DHaims和Alan M Levine(2001)更是研究了孵化器获利的手段,他认为孵化器可以通过购买在孵企业的股份、提供股权以及享受利润分成等补偿方案的办法获得利益[9]。孵化器应该拓展其收入渠道,并探讨其通过咨询服务获取收入和投资创业企业的股权溢价出售获取收入等盈利模式[10-11](Rice和Matthew,1995;Nash-Hoff,1988)。张礼建、王晨旭(2004)认为孵化器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拓展孵化器收入来源渠道[11]。杨刚、宁婧(2007)提出公益性科技孵化器可采取双层股权结构吸引民间资本,然后通过对创业企业资助并占据一定股权获取回报[13]。

仅靠政府扶持的孵化器难以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营利型孵化器中,盈利的占39.4%;亏损的也占39.4%;持平的占21.2%,而非营利型孵化器中,盈利、亏损和持平的比例分别为30%、30%和40%[14]。孵化器的运作不能只是花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社会中,孵化器如果只是无偿地为他人作嫁衣,不仅本身难以做大,而且势必造成财务困难[15]。没有充分、合理的资金来源,任何经济组织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孵化器为孵化更多的创业企业,以及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仅靠政府的投资和财政补贴是不够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增资,来取得它的可持续发展[16]。

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个系统问题,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包括政府、孵化器、在孵企业、中介组织等各主体的协同发展,孵化器是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的复杂开放系统(钟卫东,2006)。既然孵化器可持续发展是个系统问题,就应该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而系统动力学恰恰是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6]。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不仅仅关注孵化器当前的运行状况,更关注于孵化器未来运行状况,时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必不可少的自变量。D L Meadows在《增长的极限》一书序中写道“我们相信,系统动力学是现今适用于处理空间—时间图表上远处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最有用的模型”[17]。本文将以系统的方法,构建创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孵化器收益子系统、在孵企业数量子系统以及毕业企业数量子系统的分析,并通过仿真对政策对创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促进创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模型构建

(一)建模目的

创业企业孵化器通过一系列服务和支持,帮助创业企业克服困难,降低风险,帮助创业企业成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提升社会效益。然而,孵化器也是一个利益主体,在为社会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经济效益的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协调影响了创业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孵化器而言,经济收益可选择依靠租金和物业管理费收入,也可依靠参股创业企业获取收益,服务模式既可以提供服务型支持,也可以提供成长型支持,不同的收益策略和服务模式对于创业企业的成长、孵化器收益具有复杂的动态的反馈关系、因果关系,需要借助系统建模的手段对各项措施的效果进行模拟和方针,判断各项政策的效果和作用,以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本文构建模型的目的,就是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收益策略和服务模式对创业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仿真,研究创业孵化器收入、在孵企业、毕业企业的变化趋势,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模型结构

本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孵化器收益子系统;在孵企业数量子系统;毕业企业数量子系统,系统构成见图1。

图1 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流图

1.孵化器收益子系统

模型中假设孵化器的收入有两种来源,一是租金和物业管理费,二是参股创业企业获取分红收入。孵化器的支出主要包括固定性办公支出、对创业企业的服务性支出和对创业企业的成长性支出。参股企业分红收入与参股比例、在孵企业数量、在孵企业利润、毕业企业数量、毕业企业利润有关系。服务性支出对于入孵企业增速有关系,服务性支出越多,愿入孵创业企业越多。成长性支出对于毕业企业增速有关系,成长性支出越多,在孵企业成长越快,毕业企业速率就越高。

2.在孵企业数量子系统

模型中在孵企业数量是入孵企业流速和毕业企业、在孵倒闭企业流速之差的累积,创业企业入孵速率和孵化器收入的租金和服务性支出成正相关关系,创业企业经济资本匮乏,优惠的租金和服务性支出将能减轻创业企业经济负担,降低创业者创业门槛,吸引创业者入孵创业。毕业企业流速与在孵企业成长有关,在孵企业成长一定阶段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孵化器完成了应有的使命,在孵企业就要毕业离开孵化器,而企业的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从刚刚入孵到成长为毕业企业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与积累,所以本模型中将毕业企业速率设置为延迟函数。本文假设在孵企业倒闭率为常量,在孵企业倒闭速率为在孵企业倒闭率和在孵企业的乘积,企业从创业到倒闭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在孵企业倒闭速率也应设置为延迟函数。

3.毕业企业数量子系统

毕业企业数量是在孵企业毕业速度和毕业企业倒闭速率之差的累积,在孵企业毕业速率与在孵企业毕业率和在孵企业数量有关,毕业企业倒闭速率与毕业企业倒闭率和毕业企业数量有关,假设毕业企业倒闭率为常量。虽然毕业企业已经离开孵化器,但由于孵化器拥有毕业企业的一定股份,所以毕业企业数量是影响孵化器收入的重要因素。

四、模型仿真

(一)孵化器收益模式的模型仿真及分析

孵化器的收益有两个来源,一是租金和物业管理费,二是通过参股创业企业获取利润分红。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有三种策略,一是按照市场价格收取物业管理费,从而无法参股创业企业,假设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的市场价格是每月5万元人民币;二是不收取任何租金和物业管理费,从而提高参股创业企业分红比例,假设不收取任何租金的情况下可换取2%的股份;三是按照弥补可变成本的价格收取物业管理费,从而降低参股企业比例,可变成本为每月1万元,参股比例为1.6%。利用Vensim软件对三种策略的运行结果进行仿真,三种策略对孵化器收入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三种收益策略对孵化器收入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策略1虽然使孵化器短期内亏损不大,但是会使其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策略2使孵化器长期收益最大,在第120个月左右收益就能超过所有收益策略,但是策略2会使孵化器的短期亏损严重,在第35~40月是孵化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量作为支撑,孵化器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策略3虽然长期收益略低于策略2,但这种策略前期亏损较少,收益较快,大约在第42个月就可以盈利。三种策略对在孵企业数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三种收益策略对在孵企业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策略1基本没有发挥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吸引的在孵企业数量极少。策略2和策略3在孵企业数量呈现出先增长后回落,最后稳定地发展趋势。在所有的时间段上策略2吸引的创业企业数量都超过策略3,然后这种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达到稳定状态时策略2在孵企业数量为125家,策略3为100家。三种策略对毕业企业数量影响见图4。

图4 三种策略对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三种策略对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类似于对在孵企业的影响,策略1毕业企业数量极少,策略2和策略3毕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策略2毕业企业数量在各个时间段都超过策略3。

(二)孵化器扶持模式模型仿真及分析

孵化器扶持创业企业成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提供服务性支持,降低创业门槛,解决创业企业的生存问题,二是提供成长性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根据2.1的分析可知,创业企业孵化器选择策略2也就是混合策略的收益方式虽然损失了一定的长期收益,但不需要要太多的资本投入,比较适合于绝大部分创业企业孵化器。所以,本研究假设孵化器采用了策略2的收益模式情况下,研究扶持模式对创业企业孵化器收入、在孵企业数量和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孵化器有三种扶持模式,模式1孵化器对每个在孵企业每月提供0.5万元的成长性支持资金和0.5万元的服务性支持资金。模式2孵化器对每个在孵企业每月提供1万元的成长性支持资金和不提供服务性支持资金。模式三孵化器对每个在孵企业每月不提供成长性支持资金和1万元的服务性支持资金。三种扶持模式对孵化器收入的影响如图5所示。

图5 扶持模式对孵化器收入的影响图

由图5可以看出,模式3孵化器收入最低,模式2孵化器收入最高,模式1孵化器收入居中,而且模式3与模式2和模式1有较大差距。这说明,成长性支出是提升创业孵化器的最有效手段。三种扶持模式对在孵企业数量的影响如图6所示。

图6 扶持模式对在孵企业数量的影响图

由图6可知,模式3对在孵化企业数量的影响最大,模式1和模式2次之。这说明成长性支出能增加在孵化企业的数量。扶持模式对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如图7所示。

图7 扶持模式对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图

由图7可知,扶持模式对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与扶持模式对在孵企业数量的影响并不一致,扶持模式对在孵企业数量的影响次序为模式3>模式1>模式2,而扶持模式对毕业企业数量的影响次序却为模式2>模式1>模式3。这说明服务性扶持造成的是虚假繁荣,使在孵企业数量增加,效果显著,而真正使创业企业成长为成熟企业的却并不是太多。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根据模型仿真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创业企业孵化器可吸引众多的创业者入孵创业,可加速创业企业成长速度,是鼓励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重要举措。孵化器越来越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繁荣区域经济的重要创新工具。

(2)租金及物业管理费是创业企业孵化器重要收入来源,但创业孵化器不能单纯依靠租金与物业管理费维持运营,创业孵化器依照市场价格收取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创业企业孵化器不仅要持续亏损,经济效益低下,而且也无法吸引创业企业入孵创业,社会效益也无法提高。

(3)免除租金与物业管理费可降低创业门槛,大大减轻创业者负担,对创业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可将免除费用可作为资本入股的前提下,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孵化器的经济收益,还是孵化器功能的发挥都超过其他收益策略。但这种策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体现为孵化器前期亏损额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4)租金及物业管理费、资本入股收益混合收益模式可弥补单纯依靠租金及物业管理费或单纯依靠资本入股收益的弊端,既能保证创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创业企业孵化器的功能。

(5)服务型扶持策略可吸引创业企业入孵创业,成长型扶持策略是促进创业企业成长的根本策略。中小型新高科技创企业的失败,主要源于管理技能与风险资本的缺乏,创业孵化器提供资金支持、提升管理技能等成长策略使创业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启示

(1)政府应完善法律制度,规范创业企业孵化器投资创业企业行为。孵化器入股创业企业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为保障,然而现行的《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法律条款,需要立法加以完善,应制定《创业投资促进法》,针对扶持创业企业的对象、认定标准或条件、主管部门、扶持措施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重点是将国家已有的促进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国家扶持投资、担保、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政策上升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18]。

(2)政府扶持创业企业孵化器的策略应是前期以提供启动资金的方式帮助创业企业孵化器。创业企业孵化器投资较大,前期亏损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一旦运行到拐点,达到良性循环阶段,就能自我持续发展。政府扶持创业孵化器的策略应是前期提供大量启动资金,帮助孵化器克服资金困难,提供资金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投资方式,也可以是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例如,美国马里兰技术开发中心由州政府提供400万美元(50%)的投资、县政府提供土地;日本相模原孵化中心96%的投资来源于政府[19]。

(3)创业企业孵化器应根据创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阶段进行相机选择扶持策略。在创业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前期阶段由于在孵企业较少,创业企业孵化器应加大服务性支出,吸引更多的创业企业入孵创业。在创业企业孵化器运行到一定阶段后,就应将加强成长型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4)创业企业孵化器收益模式应根据创业企业孵化器资本存相机选择策略。在创业企业孵化器经济资本足够多的情况,创业企业孵化器可选择以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参股创业企业的收益方式,这不仅可以帮助更多的创业企业取得创业成功,而且还可获取较大的长期收益。在创业企业孵化器经济资本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租金及物业管理费和参股创业企业混合的收益方式,因为这种混合模式虽然收益及帮助的创业企业没有前者高,但可以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实现创业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

[1]宋清.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研究——利益主体协调与激励的视角[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0.

[2]司春林,梁云志.孵化器的商业模式与自身发展——典型案例分析[J].经济管理,2010(10):169-178.

[3]Max von Zedtwitz.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cubators Aligning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Competitive Scope for New Business Facili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3(3):176-196.

[4]侯合银,葛芳芳.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设计[J].系统科学学报,2010(1):13-28.

[5]Campbell C,Kendrick R C,Samuelson D S.Stalking the Latent Entrepreneur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1985,3(2):43-49.

[6]Becker B,Gassmann O.Corporate Incubators Industrial R&Dand What Universities Can Learn from Them[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31(4):469-483.

[7]林民书,李连江.盈利型孵化器与非盈利孵化器的比较研究[J].软科学,2004,18(2):45-47.

[8]梁琳,刘先涛.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我孵化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37-139.

[9]Bruce D Haims,Alan M Levine.Management Compensation Alternatives of Incubators and Incubees[J].Compensation&Benefits Management,2001(5):28-31.

[10]Rice Mark,Matthews Jane.GrowingNew Ventures,Creating New Jobs-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uccessful Business Incubation[M].Westport:Connecticut Quorum Books,1995.

[11]Nash-Hof,Michele F.For Profit Incubators-An Industry Survey Report[R].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1998.

[12]张礼建,王晨旭.试论峡光模式在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上的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4(4):81-92.

[13]杨刚,宁婕.科技企业孵化器营运模式选择及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7(5):61-63.

[14]李志远,马凤岭.科技企业孵化器体制与发展模式问题刍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58-62.

[15]王黎明.论孵化器的目标、功能与发展制约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24-126.

[16]宋清.创业企业孵化机制研究——利益主体协调与激励的视角[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5.

[17]蔡林.系统动力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2.

[18]孙晓娟.论我国民间资本创业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2):108-112.

[19]姬兴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孵化器毕业数量
我们今天毕业了
统一数量再比较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头发的数量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