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13-08-15贺晓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师

贺晓娟

(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高校“思政”课“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贺晓娟

(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其实效性,必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构建教学手段多元化、校园文化精品化、社会实践团队化、师生互动网络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体现,是大学生优化政治认同,强化理论修养,实现知、信、行转换的必要途径。“05方案”实施以来,全国高校普遍加强和改进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但其实效性仍有待提高。本文试图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置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大思政教育视野下,合理配置、整合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多维立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学校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地位尴尬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首先源于学校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校层面无专人负责,教务部门支持不力,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思政”课搞好课堂教学是关键,实践教学可有可无。这种认识势必导致学生随便应付,教师在搞实践教学时也往往“理不直、气不壮”。

(二)教学主体单一,实践教学力量薄弱

实践教学主体是指按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够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或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对教育对象直接、主动施加积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目前,实践教学主体资源仍局限于“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大多结合“思政”相关课程随机进行。当庞大的学生数量和有限的师资、经费、课时等无法对接时,实践教学就不得不选择以点状零星开展,达不到全面贯穿的效果,更谈不上系统优势。

(三)实践教学规划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由校团委组织实施,大学生军事训练由军事教研室和学生处共同实施,勤工助学工作由学生处或团委组织实施,专业实习由教务处管理落实,期间还要涉及到其他行政部门。实践教学存在着多口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缺乏有力的组织、统一的规划。

(四)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指导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系统指导是实践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许多参与到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训练,直接导致他们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致使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既没有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收获,自身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实践教学考核缺乏全面性

目前在许多高校,“思政”课对于学生的考核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考试成绩、轻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的做法,且实践成绩由“思政”课教师一方决定。由于“思政”课教师无法捕捉学生在其他实践环节的表现等信息,就导致了不客观的考核方式,可能造成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表现良好的学生实践考核成绩反而不如善于“纸上谈兵”的学生,长此以往,对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热情势必造成一定打击。

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一是由于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高校大思政教育系统包含了党团工作、就业工作、资助工作、心理教育、法制教育、文体工作及“思政”课教学等。在管理上,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横向协作。除了“思政”课教学由思政教学部负责,其他工作均由各行政部门直管,两者尽管级别相同,但调配使用资源权限的差异很大。二是“思政”课教学地位不够突出。例如,一些“思政”课教学部的教学运行经费还不如一个中层机构的行政运转经费。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反映了一些高校对大思政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关系处理不当,致使“思政”课的主渠道地位难以实现。在此情况下,希望依靠思政课教师的个体力量来开发大量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确实很难。

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系统的组织协调机构

只有加强实践课教学的领导,才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与经费投入,逐步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调联动机制。根据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校除成立由党委书记或校长为组长的“思政”课领导小组,负责“思政”课的长远规划和宏观指导外,还应在领导小组下面成立以教学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主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思政部负责协调教师力量,组织相关课程教学并为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支持;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联合各学院辅导员负责相关组织保障管理工作。

(二)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制度的缺失势必导致实践教学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实践教学的制度应该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上的制度主要指学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制度,这是从学校层面构建实践教学的最高制度保障。相关制度应包括《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及成绩管理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办法》《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管理办法》等。微观上的制度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学部门对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管理制度,这是从操作层面构建实践教学的基本制度保障。相关制度应包括《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思政课实践教学手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和成绩评定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社会实践队伍管理办法》《思政课实践教学论文批改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学生和优秀论文评选及表彰办法》等[1]。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设计和制定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才能杜绝实践教学在组织安排上的随意性。

(三)完善实践教学主体资源

实践教学主体资源应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同时包括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团学部门、宣传部门等方面的学生工作力量,如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主体资源的核心力量,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主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党群团学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起辅助作用。学校应根据“思政”课建设的优先原则,合理调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使他们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

三、“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手段多元化

目前课堂实践教学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于课堂实践教学能有效地避免“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是在提高教学实效性目标的追求下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需求。目前“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辩论、观看多媒体资料、主题演讲、专题报告、模拟教学等。其中,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其意义在于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模拟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开拓思维、激发情感,从而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积极构建以模拟教学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二)校园文化精品化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出发,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规划,突出校园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政”课教师可依托学生的社团活动,以理论学习和公益实践社团为抓手,巧妙设计主题,正面引导学生开展社团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根据社团活动的成功经验,应由“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校内建立学生综合实训模块。实训活动由思政部牵头组织,由二级学院具体负责,结合每个学期的课堂理论教学,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各种教学设施开展。

(三)社会实践团队化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社会参观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针对暑期社会调查,“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选题论证会与学生互动交流,指导学生选择贴近社会、易于操作又对自身有益的选题,帮助学生走好社会实践第一步。校外社会实践调查需要学生分工协作,而且团队实践具有更显著的育人效益,因此社会实践应采取“团队为主、个人为辅”的组织模式。学生可自愿组成实践团队,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并聘请一位指导教师,经课题组审核通过后进入实践环节。针对“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思政”课教师要辅助做好实践策划,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巧妙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当中。

(四)师生互动网络化

构建高校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整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应该包括以下模块:参与实践组织管理的领导介绍、师资力量、时政要闻、实践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平台、学生作品展示台、创业就业指南、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评估等[2]。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登录网络平台来阅读文献资料、观看视频教学资源、展示实践论文图片、通过 BBS、QQ、Email、微博进行师生和生生互动。

(五)考核方式多样化

高校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整合成一门独立的“思政课实践课程”,该课程成绩合格后,计2个必修学分。同时,将本门实践课程分解成课堂实践模块、校园实践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使本课程贯穿本科生一到三年级始终,到第六学期期末,将该生的各项实践成绩进行累计,得出该生的最终成绩。

具体步骤如下:制订《思政课学生实践手册》,该手册内容包括:实践课程的目的、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和步骤、调查报告撰写要求、实践课程考核办法、实践活动期间及注意事项等。同时附加5份“思政”课课堂实践成绩评定表、3份抬头为《XX实践活动记录评价表》的空白表格,以及1份空白调查报告书。5份课堂实践成绩评定表由5门思政课授课教师填写,最后成绩取平均分,满分30分,占实践课程总成绩的30%;3份实践活动评价记录表格内容包括:参加实践活动的内容、活动时间、地点,以及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根据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空白处选择填入“社团活动、演讲比赛、校园服务、勤工俭学、暑期社会实践”等,学生每学年可任意选择一次实践活动填写一份记录评价表,教师和学生评价按5分制打分,每张表格10分,3张表格满分为30分,占实践课程总成绩的30%;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书满分为40分,占实践课程成绩的40%。最终,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总成绩=课堂实践成绩(30%)+校园实践成绩(30%)+社会实践成绩(40%)。通过实践手册的设立,可以降低实践课程教学周期长、评价主体众多导致的成绩管理混乱问题,做到“一册在手,一目了然”,同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对教学的效果有一个总体认知。这样的考核基本实现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实践活动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和关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 吕 志,黄紫华.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2-63.

[2] 唐景成,毛廷贵.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载体[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26-29.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based Teaching Mode for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Education

He Xiaojuan
(Lüliang University,Lüliang 033000,China)

G642

B

1008-6285(2013)06-0065-03

*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JS2011012)“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JS2011012)“地方性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3-05-05

贺晓娟(1980-),女,山西柳林人,吕梁学院思政部讲师。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