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康社会现代化的思考*

2013-08-15孙列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代化政治

孙列梅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报告再次把小康社会的建设提到了理论讨论的风口浪尖。

一、小康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性

1982年8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邓昌黎、陈树柏等人。在谈到中国的发展目标时说:我们提出二十年改变面貌,不是胡思乱想、海阔天空的变化,只是达到一个小康社会的变化,这是有把握的。本世纪末有了这个基础,再花二三十年可能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不能说超过。搞了一二年,看来小康目标能够实现[1]。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从十五、十六、十七大的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的建成小康社会,无不体现了政府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但是,对于小康社会现代化的思考,很多学者关心的是速度、数字,而对“什么是小康社会真正的现代化”理解有些偏差。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比较认同北京大学刘志光教授在《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中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他说:传统的小康理想并不含有不同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交往的因素,而当前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则是吸取了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参照现代化的世界标准,充分国际化同时又突出了中国特色、具有民族形式的现代化社会形态[2]15。所以讨论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应与国际接轨,顺应时代潮流。

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又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有堕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今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以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很多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一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社会发展阶段,并没有见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如果中国未来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经济崩溃、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混乱,那就不会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更无从谈起。

二、现代化社会的标准

何谓现代化?现代化是包含器物、制度、观念等方面进步的综合过程。人们一般习惯于把这三者分开,把经济现代化看作器物的增加。其实,即便是经济现代化,器物的增长也不是根本的,更加重要的是制度和观念的变化。就制度而言,要建立起产权明晰的规范市场经济;就观念而言,要树立权利意识、契约意识、法律意识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观念[3]。首先我们应该准确理解现代化这是一个共性的概念,并不是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现代化,各国的起点可以不同,但是最终达到的状态是一样的。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现代化的标准不会因为某个国家或某个学者而改变。如果达不到这样一个效果,那就肯定不是现代化社会。所以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也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才能说是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具体而言,在尹保云教授《什么是现代化》一书中提到现代化进程的分期,最著名的有布莱克的现代化阶段论,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阶段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布莱克在第四阶段,也就是最后一阶段谈到了社会整合。他说社会整合包括的范围很广,可以说所有的“分化”必然都需要“整合”。个人同地方的、社区的和其他社会中介结构的联系减弱,同时与城市网络、工业网络的联系加强。整合并不是消灭宗教和种族差别,而是对这种中介型结构的依赖减弱,个人原子化,社会分层化;高程度的整合使共同幸福的压力超过了各种利益集团的差别对立;意识形态的争论不能说是完结了,但至少争论的范围大大缩小了[2]。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阶段论最后一个阶段提到的是现代安定,也就是城市和农村都获得了安定。农村接受了现代价值观和都市的统治。罗斯托在他的著作《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第四阶段提到了向成熟推进,表现为现代技术推广到经济活动全部领域;国民收入大约10%—20%经常作为投资之用,使生产的增加经常超过人口的增加;净出口贸易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大大降低,城市人口和技术人员数量增加;经济在国际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罗斯特根据西欧的历史推测,一个社会从起飞开始到进入向成熟推进阶段一般需要60年时间。他把最后一阶段叫做大众高消费阶段,表现为主管部门转移到耐用消费品和服务行业,劳动的结构也开始转变;福利国家出现。虽然他们的观点不是很全面,也许在某些方面还待完善,但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我国逐渐进入现代化,并不断努力实现着现代化,渐渐靠近了布莱克、亨廷顿、罗斯托所描述的现代化的最后阶段。

三、我国小康社会应有的现代性

就中国而言,我国进入现代化了吗?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回答。关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学者们在经济上达到的一种希望共识是民富国强,这也与刘志光教授的观点基本吻合。刘志光教授在《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中提到:与“大同”理想不同,“小康”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传统:富民理想、有恒产者有恒心、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贩者有其摊等等[2]114-115。

所以,表面上看这四个字仅涉及到现代化的经济层面,但要实现民富国强这样一个目标,笔者认为也需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现代化之合力才能达到,才能最终实现小康社会。

(一)经济上富强

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对私营企业的认识。尹保云教授在他的论文中谈到:制度和观念要产生一个结晶即“企业组织”,而企业组织既可观察又可量化统计。现代化理论的结构功能学派以及经济学的制度学派都把企业组织强调到最突出的位置,把它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经济现代化的标志,而把器物和数字的增加仅仅看作是结果。他们所说的企业组织是指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在逻辑上要经历个体企业—私有小企业—私有中型企业—私有大企业(包括家族大企业和股份制大企业)这样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标志出不同的发展程度。如果尚处在个体企业或小企业阶段,那么经济现代化就是初步的。如果出现了私营大企业群体,那么经济现代化就进入高级阶段。当然,还需要看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多少。私营企业的比重越大,经济现代化的程度就越高[3]。笔者认为,这也是尹教授在现代化理论上的结晶之一,私营企业是现代化必备的因素,而它的发展状况也影响着一国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纵观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远没有达到现代化所要求的经济综合发展。所以,要想富先探路,我们私营企业的从无到有,从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到关注GDP结构的发展,都可以看出国家追求经济富强的决心。希望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宽。

(二)政治上民主

政治民主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政治上的现代化”。综合各家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政治权威的理性化;二是政治功能的分化;三是政治参与的扩大[5]152。简单来说,关于第一点“政治权威的理性化”也就是改变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当然中央政府也必须有可以控制地方和区域的能力。第二点涉及到的是政治职能的细化,使其逐渐秩序化。第三点讲到的是人们的参与程度加大,以及参与条件的成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领导权,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也逐渐淡化。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象依然体现着官本位的思想,比如公务员的热考、对官员的畏惧、部分执法者的蛮横,都与第一点相违。对于第二点,我们用现实对照它所要求的政治和行政机构的高度专业化和职能分化就可以看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一点谈到的政治参与,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是提高参与意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国民素质,建立有序的政治体系。

(三)人的现代化

说到人的现代化,有的学者强调“以人为本”,笔者不太赞同。“以人为本”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谈如何对待老百姓,使人的活动具有了被动性,失去了主动性。按照英克尔斯等人的观点,理想的人的现代性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1)他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参与的公民;(2)他具有明显的个人功效意识;(3)就与种种传统影响力而言,他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尤其是在他做出如何知道个人事物的基本决定时是如此;(4)他容易接受新经验和新思想,即,他是相对心怀开放的和具有认识的弹性[5]118-119。当然要现实的人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一定的环境来养成。重要的因素有学校背景、大众传媒、工厂、农村合作组织、、城市非工业雇佣、城市经验的质量、家庭背景等[5]119。这些环境使现代人的品格不断内化,各个因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形成良好的大的教育环境,包括市场经济的形成,就像尹保云教授在著作中所说:现代市场经济对人的竞争意识、契约意识、法律意识、时间观念、普遍主义原则以及守信用等精神特点与道德素质。随时可见的事实向我们说明,越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人的现代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5]121-122。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一个就是本文提到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振奋人心,但道路是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依照科学的现代化之路前进,就肯定能梦想成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27.

[2]刘志光.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尹保云.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反思[J].人民论坛,2012(17):50-51.

[4]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78.

[5]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现代化政治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