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探索

2013-08-15李珞山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执政党服务型长效机制

李珞山 李 天

(1.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4;2.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东 深圳 518128)

十八大报告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对我们党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党的组织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这一新思想、新观念,应在深入理解其新的内涵和要求基础上,努力破解现实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

一、深入理解和把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

“服务”概念本身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他人做事。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将为他人做事上升到为人民服务最有影响力的当属1944年毛泽东的一篇著名文章,文中把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牺牲的普通战士的高尚品质浓缩为“为人民服务”[1](P1004),并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然而,今天强调的服务型与过去讲的“服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既是对过去“服务”精神的继承,又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提升。从过去的“服务”到现在的“服务型”表明,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服务,服务的精神需要发扬光大,服务的品质需要薪火相传,服务的要求需要改革创新,正是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赋予服务型政党建设更深的内涵、更高的要求。

一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特征更加鲜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更多的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这次强调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服务意志、服务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核心价值观。这种精准地提炼使得它的时代意义和特征都更加集中和鲜明。

二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务要求更加艰巨。十八大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时,也强调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就标志着它是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不仅仅是基层的任务,也是领导机关的义务。还赋予了基层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关系新的内涵,它们既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的服从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互为服务的关系。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决议;另一方面,上级党组织也要主动为基层提供服务,支持帮助基层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排忧解难,共同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因此,这是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服务型建设。

三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改革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党在执政之后,一度接受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成为一个事无巨细“领导一切的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人民服务”一词曾经让男女老少皆知,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这时的“服务”更多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上,停留在其思想道德领域。改革开放时邓小平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2](P121)的明确要求后,这种服务才开始进入了执政方式的层面。现在所说的服务型,针对的是组织建设,着眼于内涵更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表明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体现在可感可知的执政方式中。这种服务型,强调的是执政党必须为公众提供充分的、满意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观。

四是服务型与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推进党的建设更加扎实。为了适应改革新形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这些年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面临改革发展能力不足的恐慌,如何让学习创新转化为服务的本领和成果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型建设是基础,创新型建设是动力,服务型建设是目的,三者有机联系。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在学习型创新性建设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把学习创新成果用于服务实践,在服务实践中检验学习创新的成效。把学习创新融入服务的过程本身就体现着学习创新精神,也是十八大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升华。

二、破除“服务型”问题壁垒,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机制建设

当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建设许多重要改革都体现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向,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不仅为党的建设,也为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然而,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制约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壁垒,必须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机制建设。

第一,破除服务群众态度消极壁垒,建立健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长效机制。党组织服务群众责无旁贷。现在,我们有的干部,虽然也来自群众,但随着职务升迁,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习近平同志履新总书记时有一个很好的讲话,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包括期盼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舒适的居住、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实际利益。这个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作为执政党只有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解决好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而不是仅仅靠领导人个人品质、个人魅力。如果能够建立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长效机制,就一定能为千万个焦裕禄和雷锋的涌现提供坚实的平台。

第二,破除服务党员意识淡薄壁垒,建立健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性作用的长效机制。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实际上,在这个危险中还潜伏着另一个容易忽视的危险,就是党组织脱离自己的广大党员。党脱离群众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从党组织脱离党员开始的。目前,从基层现实状况看,党组织服务党员意识还比较淡薄,具体体现在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落实和发挥。坦率讲,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能不能得到保证,涉及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能不能发挥、党的先进性能不能得到实现的问题。因此,增强服务党员意识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要特别注意纠正当前存在的“两重两轻”问题:重党员尽义务、轻党员行使权利;重党员教育管理、轻党员尊重服务。因此,要使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并重,对党员的教育和为党员的服务得到充分实现的长效机制应该反映两个层面,一是党组织越尊重党员,就越能够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党员、干部在服务型建设中应该是积极的主体,在接受党组织教育和尊重服务的同时,努力通过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添光彩。

第三,破除服务改革精神懈怠壁垒,建立健全治理软弱涣散现象的长效机制。十八大报告之所以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四大危险”的第一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看起来不像其他危险那样明显,但危害不小。

破除服务改革精神懈怠的瓶颈,要按照中央要求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四个必须”: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广泛凝聚力量,必须勇于攻坚克难。前一阶段各地落实中央转变作风八条规定,在改进作风和服务改革方面做了积极尝试,但是,积极主动性稍显欠缺,一些做法似乎也是应景之作没有及时固化下来,坚持和总结不够。今后,我们要努力把落实转变作风八条规定的成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其正能量,为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第四,破除服务落实缺乏监督壁垒,建立健全保障服务的监督长效机制。首先,监督必须完善制度,从源头治理。自己监督自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特别是执政党,要保证执政党在执政为民和为民服务过程中不敢消极、不能懈怠,就必须科学制定监督制度。制度只有建立在防范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干坏事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的人不敢做坏事、不能做坏事,才能保证所有官员对公众只能服务、必须服务,不服务和不好好服务都会受到追究。例如,服务懈怠怎么处理,服务不作为怎么查处,查处不及时,查处不到位又应该受到什么追究,特别是那些与党的服务宗旨格格不入的腐败现象能不能得到及时查处等等,都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孙子兵法》说过:“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3]对于防范服务消极懈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场艰苦的战役,必须完善制度、源头治理、有备而无患。

其次,监督必须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那么,怎样的制度笼子才是管用的呢?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言,已经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探索。西方一位政治家有过这样一段非常经典的有关对权力约束的谈话: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权力,把它关起来,权力才不会害人。

虽然,西方的三权分立我们绝不照搬,但是在它的的几百年运作期间,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权力不能失衡,权力必须明确,权力必须向民众下放,权力必须受到舆论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谈到监督时特别讲到,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的批评。总书记这个讲话发聋振聩,因为,尖锐的批评会让权力滥用者如坐针毡、受到震慑。其实,各种监督从本质上讲,都属于人民的监督,唯有建立健全保证人民更多地参与制约和监督的长效机制,才能让执政党的所有成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孙子兵法:九变篇[EB/OL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268292 e 550.aspx.

猜你喜欢

执政党服务型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