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路径

2013-08-15邓明波徐佩瑛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民办高校职业

邓明波 徐佩瑛

(1.2.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步骤是:认知自我、认知环境——得出认知结论(通过SWOT分析法)——选择职业及其发展路线——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规划——制订实施方案(包括实现职业目标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措施和行动计划)——行动(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行修正(修正的内容包括认知结论、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路线、生涯目标、阶段性目标、实施方案),其中实施行动是关键。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实施方案和实施行动的路径选择,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有其特殊性,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入职业教化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方能破解民办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难题。

一、职业教化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部已经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培养基础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及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和博士)这样几个层次。[1]

我国民办高校主要举办职业教育,有别于教学科研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大部分是高职教育(专科层次),少部分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1年,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首次被教育部批准设置专业学位硕士点,开始举办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不只是要遵循职业规律,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其特色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全面的职业教化而更好地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就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清职业的工具性本质和职业活动的片面化趋向,要重视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

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缺乏对“人”自身应有的重视,而现代职业教育首先从根本上认清了职业的工具性本质,并认为职业及职业教育只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基础和手段。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或正在实现几个转变:即职业教育从‘终结性’转向‘终身性’;职业教育目标从单纯满足‘就业需要’走向‘就业和创业并举’;职业教育的内涵从‘职业预备教育’延伸拓展为‘人生预备教育’;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功能’发展成为一种‘生存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实现由知识本位、社会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转变。”[2](P195-196)

要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分化和职业分化极其迅猛的现代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未来幸福人生提供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保障,则必须进一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优良职业品质。也就是说要经过全面的职业教化,使得学生的心智得到全面发展、精神空间得到全面充实、劳动秩序关系得到全面展示。

民办高校在职业规划教育活动中容易陷入过分强调技能培训的片面性误区,“就是说,仅注重技能或技术,而牺牲所包含的意义”[3](P214)。只有重视职业实践的精神价值,才能让人“不断在职业活动中教化自身,才能培养出创造力,才能禀受职业责任,实现职业的崇高使命”[4]。

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犹如航船与航标的关系。在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视为人的事业,不断扩充人的职业视野,通过全面的职业教化,打破脑体劳动之间、岗位之间及职业之间的界限,教人学会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使人成为自己未曾成为的人,这样才能扩展、充实、涵厚和提升学生内在的心智、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及外在的专业技能、伦理和交往能力,塑造出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即解放了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受奴役状态。

二、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高校就业形势和就业模式都打上了“市场竞争”的烙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逐渐引起高校及师生的共同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文件下发后,全国高校从2008年开始统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计划,规范了教学目标、大纲、课程、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直接促进和提升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教学质量。

但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仍然普遍落后于公办高校,在当前高校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民办高校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在新一轮的高校转型发展大潮中将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恩格斯说:“人应当通过全面的实践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5](P643)实践经验证明,参加 富有实践性的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创造社”,能够受到很大锻炼,社团学生的职业认知、自我认知、环境认知和职业发展能力都强于普通学生。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职业规划课是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民办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师资偏弱的现实,切实改变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如何依托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期末考核和师资建设中添加实践性元素和操作性环节。

1、教学内容。诚然,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认识总是存在着差距的。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直接从事某一职业所具有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是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按照众多的社会职业来细分教学,大学(尤其是公办本科高校)各专业安排的课程只是为学生从事多个相关职业打下理论的基础。在教学革新方面,民办高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上创新教学理念,改变纯理论知识灌输性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这同时也是探索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应该打破岗位的界限,建构知识体系,界定研究领域;将课堂教学与职场信息融为一体,将知识传授与实践参与融为一体,增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模拟招聘面试大赛的情况介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制定个人在校的学业规划和生活(成长)规划。

2、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职业规划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贴近学生专业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

要在课堂上开展头脑风暴教学、案例教学、人才测评,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激发职业认知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老总、高管、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的讲座,了解创业和职场奋斗道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观看视频、在线交流讨论;通过职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为每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档案;抓住寒暑假等节假日,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组织学生进实践基地实习锻炼,最终完成职场调研报告。

3、教学载体。在教学载体上紧紧依托校内大学生职业发展实训基地、职业咨询室、专业实训实验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校外的校企合作基地、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咨询教学、实习教学、模拟创业、职业调查活动。

4、期末考核。要在期末考核中增加实践性元素、操作性环节和开放性试题。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指导学生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递交的学业规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创业计划书(含创业项目分析和市场调研)作为期末评分来源,从而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5、师资建设。职业规划课不只是要求传输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因而要加强实践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实现师资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对外要主动聘用具有丰富职场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专业人才来担任客座讲师、专任教师;对内要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考察,深入到企业人事部、培训部等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要加强教师的职业规划业务培训,包括校本、省级和国家级培训,统一规划,分批组织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等资格;要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根据其实践育人的工作表现计算相应的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1]高职教育引领职教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在京举办[EB/OL].http://www.jxedu.gov.cn/zwgk/jxjydt/xbgjjy/2011/06/20110610 05351852 7.html.

[2]周明星.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30年(1978—2008)[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刘国胜.论职业教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民办高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