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郑州商城的防御体系及其特点

2013-08-15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城垣防御能力都城

王 豪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郑州 450001)

郑州商城位于郑州市区东部,面积25平方公里。城垣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在商代前期发现的诸多城市当中,郑州商城以其规模大、规格高、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受到学界重视。目前学界研究的主要热点集中在年代和都城性质上,而对其防御的研究相对薄弱。张国硕师在 《殷商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研究》[1]一文中阐述了商代的军事防御体系。笔者拟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郑州商城的防御体系及其特点。

一、郑州商城自身防御设施

自身防御设施是指城市为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而在城市内部设置的一系列防御设施。郑州商城自身防御设施包括城垣和环壕以及宫殿区的墙体建筑等。

(一)宫殿区的墙体建筑

郑州商城宫殿区位于城内东北部地势较高处,以东里路为中心,北到顺河路,南至城北路南侧,西起紫荆山路西,东到商城东路内侧。东西长750米,南北宽500米,约占郑州商城的六分之一。宫殿区内发现有多处夯土墙。其中黄委会发现的夯土墙长度约80米,为东北西南走向。墙体仅存基槽部分,口宽约7米,北向延长线与北城墙东段接近垂直。[2]1998年黄委会又发现一段长24米的夯土墙。[3]两者结构、形制相同,实为同一条夯土墙。东里路发现的夯土墙为西北东南走向,仅存基槽,宽约3米,已发现长度为60米。[4]这两段夯土墙墙体厚度不同,可能属于不同的单体建筑,但也不能排除是不同地段宫城墙的一部分。

(二)宫殿区的壕沟

目前在宫殿区西北角发现一段东西向的壕沟。已知部分长度为80米,口宽6.5米,残深2.5米-3.5米。沟内堆积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战国文化层、二里岗三期和二里岗二期文化层。有学者推测该沟应是宫殿区北边的防护沟,汉代北城墙的护城河应是利用商城宫殿区南边的防护沟,由此推测宫殿区除东部紧靠城墙外,其他三面都应有夯土墙和防护沟。[5]

(三)内城垣和护城河

内城垣平面形状近长方形。东城墙和南城墙长约1700米,西墙长1870米,北墙长1690米,周长近7公里。四面城墙共发现11处缺口,有的可能与城门有关。城墙采用版筑技术分段夯筑而成。夯土质地坚硬,夯窝密集,系采用成捆的集束木棍夯打而成。城墙多平地起建,剖面呈梯形,两侧均有护坡,顶部铺设有散水石,保护城墙不被雨水过度冲刷。

内城护城壕仅在东城墙外发现,壕内堆积包含有战国及其以后的遗物,也包含有商代陶片,壕沟堆积较深,清理至地表下11.5米还未到底。[6]南城墙外有熊耳河流经,北城墙外有金水河(现在的金水河系改道后穿城而过)。目前只有西城墙外还未发现人工修筑壕沟和古河道遗迹现象。

(四)外郭城

郑州商城外郭城位于内城墙南墙和西墙之外约600米-1100米,长度达5000多米。目前发现的外郭城多为基槽,口部最宽的达25米、最窄的为13.5米,底部略窄于口部。关于外郭城西墙和北墙的走向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依据最新的钻探资料可知,外廓城墙的走向应东起凤凰台,南部穿过货栈街、新郑路、陇海路,向西折向福寿街、解放路、太康路、北二七路,北部从金水路穿过花园路、纬五路与经三路一带[7],大致呈半圆形,环抱内城。遗址东部为大范围的圃田泽,不利于修建城垣。外郭城和圃田泽组成闭合的防御圈,拱卫内城的安全。

二、郑州商城的外围防御设施

外围防御设施是为保护城市不被敌人攻破而在城市外侧利用自然屏障以及设置军事重镇用来阻止敌人攻入城市腹心地区。郑州商城的外围防御设施包括城市所依附的山川大河等地理环境和四境设置的各类防御城市。

(一)郑州商城的地理环境

从地理特征上看,郑州地区位于嵩山余脉向华北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这里西北有古黄河,西部为倾斜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古济水,东面和南面是黄淮平原,东北部为平原、洼地。贾鲁河、金水河、熊耳河等水系流经境内。郑州往西抵虎牢关可入洛阳盆地,东逾汴、徐(州)可至于大海,北通幽燕,南达湖广,为“十省通衢”之地,历代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优越的地理环境既能够为郑州商城提供丰富的物质,又能够扼守商城附近的交通要道,成为商城附近有利的自然防御屏障。

(二)外围防御城市

文献记载商代前期有许多方国,如商之方国邘、温、应、息、鄀等。这些方国成为都城防御的重要屏障。目前考古发现的商代二里岗时期的城市有偃师商城、望京楼商城、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焦作府城、黄陂盘龙城、沁阳商城。

综观这些商城可以发现具有以下特征:1.等级差异明显,偃师商城面积达190万平方米,由大城、小城、宫城和建筑群基址组成。宫城内发现大量的大型夯土基址。望京楼城址面积为37万平方米,算上外郭城面积将更大。城内发现有大型回廊式建筑,出土有铜器和玉器。盘龙城城址面积为7.4万平方米,城外发现有高等级的贵族墓葬。近年来在城址外围陆续发现夯土条带,有学者认为是盘龙城的外郭城[8],如是,盘龙城的面积也将更大。这三座城址均存在内外城现象,关于其性质一般认为偃师商城是商代前期的辅都[9],盘龙城是商代南方的方国都城,望京楼城址也发现有精美的铜器和玉器,城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基址,也应是商代重要的方国都城。其余城址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文化内涵稍逊色,出土遗物多为陶器,大型夯土基址发现较少,应是商代设置的军事重镇。2.各类城市以郑州商城为中心,分布于四境。盘龙城扼守通向南方的要道,地理形势极为重要。望京楼城北距郑州商城仅35公里,扼守进入郑州商城的最后一道外围防线。焦作府城、沁阳商城、垣曲商城和东下冯商城依次位于郑州商城的西北部,维护郑州商城的西北安全。偃师商城位于郑州商城西部,两者相距90公里。目前只有郑州商城东部还未发现商代前期城址,应与夏末商初的商夷联盟[10]有关,郑州商城东部防御需求较弱。3.诸城的使用年代均为二里岗时期。偃师商城商文化分为三期七段,基本上与郑州商城同步发展。盘龙城使用于二里岗上层时期。焦作府城至迟修建于商代二里岗下层时期,废弃于白家庄期晚段。[11]望京楼商城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废弃于白家庄期[12]。垣曲商城建于二里岗下层时期,毁于二里岗上层偏晚阶段[13]。东下冯商城从出土陶器特征推断应建于二里岗早期。从诸城的存在年代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城市都是依附于郑州商城,拱卫郑州商城。当郑州商城衰落之后,这些城址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至殷墟时期全部废弃。4.城市设施军事防御性明显。偃师商城小城四面城墙均有拐折,西三城门呈内“凹”形。[14]望京楼城址东一城门形状也为内“凹”形[15],起到类似于后代瓮城的作用。另外在城门拐折处南北各有一块突出的长方形转角。城垣外侧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在城门处呈“凸”字形。垣曲商城在西城墙和南城墙外侧发现有第二道城墙,有学者认为是商代的瓮城。[16]这些设施都是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突出了城市的防御作用。

三、郑州商城的防御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郑州商城作为商代前期的主要都城,其防御系统的建立是经过缜密规划的,具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都城自身的防御能力

郑州商城作为商代前期的主要都城,外围自然会有许多城市对其进行拱卫。但是这并不能掩盖郑州商城自身的防御能力。张国硕师认为郑州商城存在6重防御圈[1],分别是:外城南垣、西垣外侧的护城河壕,与东、北部的沼泽湖泊一起,共同构成该商都的第一道防御圈。第二重防御圈是外城墙及东、北侧的沼泽湖泊。由于东、北侧地势较低洼,无法夯筑外城垣,故以分布于这一地带的沼泽湖泊代替外城垣的功用。第三重防御圈是内壕与自然河流。在内城东垣、西垣外侧,发现有宽阔的城壕遗迹。而内城南城垣外侧的熊耳河、北城垣外侧的金水河实际上起着护城河的作用。第四重防御圈是内城城垣。此城垣规模巨大,异常坚固,是郑州商城最为重要的防御设施。第五重防御圈是内城内东北部宫殿区发现的“宫城墙”。第六重防御圈则是大型宫殿自成一体的封闭式院墙。如此多的防御设施大大加强了都城自身的防御能力。

(二)众城环抱都城的集中式防御

集中式防御是指集中一切有效防御设施加强目标周围的防御能力。郑州商城的集中式防御表现在都城附近的城市发现较多,形成半环状的城市防御圈,防御圈外围的城市发现相对较少。郑州商城不但位于商代前期统治区域的中心,而且位于城市防御圈的核心地带。考察商代前期城市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大多城市都是紧紧围绕在郑州商城附近,这样便形成了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城市圈。诸多城市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都城附近,由点而线组成军事防御圈。这些城市除盘龙城、东下冯和垣曲商城的位置与郑州商城相距较远外(此三座城市有特殊的防御重点),其余城市密集分布在都城附近,大大加强了都城周边的防御能力。如此便形成了都城居于防御圈中心,众多城市集中分布在都城附近的防御模式。防御圈外围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仅在重要地区零星设立城市进行防御。这种加强都城附近防御能力的集中式防御模式似乎与古代都城守在四边制的外向型防御模式有所不同。

(三)因地制宜,自然与人工构筑多重防御体系

郑州商城防御体系的建立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首先是城市的选址在大的地貌条件和小的地理环境都做了认真规划,依山带水,利用山川、河流、沼泽对城市进行防卫。其次城市在建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商城东部由于存在大范围的圃田泽,外郭城只修建了一部分,如此两者共同构成了一道完整的防御圈。这样既节省了劳动力也没有削弱商城的防御能力。内城护城河建造也充分考虑了流经城南北的两条自然河流的防御能力。郑州商城自身的6重防御圈加上外围诸城形成的军事防御链,如此,都城的防御能力更加坚固。

(四)都城防御重点突出

商代前期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郑州商城的防御重点明显是西部地区,整个东部地区至今还未发现一座城市。商汤灭夏后,夏遗民一部分留守在洛阳地区,另一部分则逃往晋南和西北地区。留守在洛阳的夏遗民容易被商王朝同化,因此商汤仅在夏王朝腹心地区建立一座具有辅都性质的偃师商城对其进行管辖。逃亡的夏遗民则成为商王朝的死对头,对郑州商城的威胁最严重,因此在晋南通往郑州商城的沿线依次设置了四座军事重镇加强防御。东部地区由于商夷形成联盟共同灭夏,因此在商代前期两者处于友好阶段,东部的防御需求减弱,不必设立大型城市。东北部为先商文化控制区,也没有设立城市的必要性。南部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地,因此商王朝在此设立盘龙城对其进行控制。

总之,郑州商城形成的这些防御特点是在战火中总结而来的,是与早商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相吻合的。稳定而完备的防御体系,辅之早商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守平衡,使得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商王朝虽经历“九世之乱”而不至于亡国。

[1]张国硕.殷商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黄委会青年公寓考古发掘报告[C]//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商城宫殿区夯土墙1998年的发掘[J].考古,2000(2).

[4]曾晓敏,宋国定.郑州商城考古又有重大收获[N].中国文物报,1995-7-30.

[5]安金槐.试论郑州商城的地理位置与布局[C]//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6]宋国定.1985-1992年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综述[C]//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7]刘彦锋,吴倩,薛冰,等.郑州商城布局及外廓城墙走向新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8]刘森水.盘龙城外缘带状夯土遗迹的初步认识[C]//武汉城市之根——商代盘龙城与武汉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9]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10]张国硕.论夏末早商的商夷联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1]袁广阔,秦小丽.河南焦作府城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0(4).

[12]张松林,吴倩.新郑望京楼发现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城址[N].中国文物报,2011-1-28.

[13]董琦.垣曲商城遗址始建年代研究[J].中原文物,1997(2).[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堰师商城西城墙2007与2008年勘探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11(3).

[15]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郑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东一城门发掘简报[J].文物,2012(9).

[16]董琦.瓮城溯源——垣曲商城遗址研究之一[J].文物季刊,1994(4).

猜你喜欢

城垣防御能力都城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密码机在VPN专网信息安全防御中的应用分析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未来导弹在联合赛博空间行动中的能力探究
龙山时代中原与江汉地区城垣建造技术比较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问题研究
能大能小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