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兵体检时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3-08-15潘明英魏东风崔亚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6期
关键词:新兵注射器针头

潘明英 魏东风 崔亚磊

静脉采集血标本是协助医疗诊治的常用手段,血标本的准确性可以直接影响到医师对疾病的诊断治疗[1],本研究针对近三年新兵体检过程中溶血标本112例进行综合分析,就静脉采集血标本易溶血的环节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标本采集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门诊参加体检的新兵5307例,年龄17~24岁,均为男性。由检验室人员对每次离心标本进行评定,肉眼观察血清的颜色,目测溶血程度,淡黄色为正常血清,橙红色、浅红色、深红色均为溶血。其中溶血112例,溶血率约达2.11%,见表1。

表1 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兵体检采血后发生溶血的情况(例)

2 原因分析

溶血是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和其他物质释放到血浆,从而导致细胞膜的分裂与破坏[1],少数情况是由于患者本身红细胞脆性增加等自身因素引起,多数是标本采集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血标本在检验前有诸多因素可使红细胞成分遭到破坏,产生溶血现象[2]。

2.1 客观因素 体检者本身患有血液方面的疾病,例如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溶血性疾病。

2.2 主观因素

2.2.1 穿刺困难 由于肥胖或太过于瘦弱,血管充盈不良或新兵过于紧张,导致未一次穿刺成功,或穿刺者针头在皮下来回扎针,破坏了组织与血管,引起皮下血肿,此时抽取的血液中的红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溶血发生。

2.2.2 部位的选择 由于静脉充盈不明显,未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而从其他小静脉抽取得血容量不够,若反复抽吸造成红细胞破坏。

2.2.3 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 据报道[3],以捆扎<1min为宜,捆扎、拍打过度,造成血细胞被破坏。

2.2.4 消毒液残留 由于消毒时间过短,还未完全干就抽取血液,消毒液带入血液中,引起溶血。

2.2.5 物品因素 注射器缺陷或针头型号太小,抽取血液时血流不畅,或针头堵塞,未见回血,在皮下反复扎抽;针头衔接不紧、漏气导致大量空气流入,红细胞表面张力降低、破裂;试管不干燥或内有杂质等,当血液注入时,都有可能导致溶血发生。

2.2.6 进针的角度和抽血的力度 钭面紧贴血管壁,抽血不畅,造成空气泡沫进入;或由于固定不好,血管滑动而反复穿刺;进针见回血,由于注射器难以控制压力,尽管动作很轻,但还是很难避免压力不均弊端,如用力过度,易形成冲击涡流,破坏红细胞[4]。

2.2.7 血液注入试管的方式 血液抽取完未取下针头,而是直接注入试管,或注射器乳头未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

2.2.8 其他环节 血检试管应放于试管架上,标本放置不宜超过2 h[5]。运送去检验室的过程中,标本切勿过度震荡。在实验室环节,若水浴温度过高以及离心血清时过快等原因均会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6]。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心理干预 由于体检人员均为男性,大部分是“90后”青年,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语言交流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心理处于敏感期。体检前一天,指派医护人员到各个连队巡诊,及时了解新兵身体状况,交待体检注意事项,包括采血前应空腹、安静。针对不同的心理预期,医护人员详细解释体检工作的重要性,告诉新兵采血的部位,采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以取得他们的配合,确保采血任务完成。

3.2 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 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溶血原因各操作环节,使每个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确保标本质量。新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优秀才能独立上岗。体检前,针对采血技术,护理人员统一进行交流、学习,同时请检验室人员讲解相关检验知识,明确标本准确性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加强工作责任心,强调严格操作规程,在平时的工作中,苦练穿刺技术,提高一针见血率。操作前严格检查试管质量,防止试管不干燥、内有杂质或者破损。抽血前检查注射器针头、管腔是否合格,抽动是否顺滑,是否漏气等。

3.3 流程干预

3.3.1 采血前干预 由于体检任务大,为确保采集的血标本不出现差错,采血前与部队军务部门沟通,以取得带队班长的配合,请班长维持好秩序,并且让班长了解采血各环节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好新兵的心理工作,及时与我们沟通。由一名医护人员按要求对试管编号,名单严格校对,并再次讲解采血时请体检新兵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3.3.2 采血过程中干预 护士长全程检查采血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正确牚控采血部位的选择与评估、止血带捆扎的时间,禁止用力拍打采血部位,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栓,左手轻拉活塞,直至所需刻度。检查护理人员采集方法是否正确,注入试管时是否缓慢,放置试管时是否轻盈等等。

3.3.3 采血结束后干预 采血结束后,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校对标本编号与名单,防止出现差错,避免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转运途中禁止过度震荡,防止意外发生。

3.3.4 实验室环节干预 加强与实验室人员沟通,随时了解实验室水浴箱温度;离心时标本是否放置平稳;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等环节,确保整个实验室安全、顺利,减少溶血发生。

3.3.5 加强管理,确保采血物品质量 护士长加强与药房沟通,从正规渠道采购针具、试管,每次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以7号针头为宜)的注射器,采血前使用新试管,勿使用放置过久的试管,以免试管内因潮湿或杂质影响血标本的质量。

总之,采集的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很多,而操作过程中造成标本溶血的责任都在操作者本身。近三年我们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标本溶血控制在2%左右,无1例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圆满完成体检任务。

[1]王 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48 -850.

[2]田腊玉.儿科标本溶血原因的分析与相关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112.

[3]Fang L,Fang SH,Chung YH,et al.Collecting factors related to the haemolysis of blood specimens[J].Chin Nurs,2008,17(17):2343-2351.

[4]牛利茹,毕亚丽,李金伟.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9):691 -692.

[5]杨振东,姚文思.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4 -5.

[6]邢培青,刘玉振.实用输血检验[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7-8.

猜你喜欢

新兵注射器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新兵,请入列!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
报复